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BG1222,IRBB203,IRBB5,8072-2等品种对广东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BG1222,IRBB5对Ⅴ型菌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支配,而8072-2,IRBB203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性基因等位性测定显示,8072-2携带的抗性基因与IRBB7的Xa7基因等位,BG1222携带的隐性基因与目前已知的抗Ⅴ型菌隐性基因xa5不等位,并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2.
利用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Xa-5,Xa-7的抗源 DV_(85)衍生而来、但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的 TD-1、TD-2为抗病供体亲本,与对白叶枯病感染的杂交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杂交,在对目标性状——抗白叶枯病持性的强烈选择压下,与轮回亲本回交2次。然后自交,以便于其它有利基因重组,通过按产量与抗性进行鉴定与选择,目前所选育的抗18、抗21、抗25用白叶枯病强菌株浙173接种为高抗(HR),且抗病性状在与感病不育系配组的杂种 F_1中呈完全显性表达。这此抗系与珍汕97A 杂交的 F_1杂种农艺性状都近似于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在江、皖、豫、鄂等白叶枯病病区的杂交稻生产上有应用前景。再继续回交1~2次,可望获得进行白叶枯病抗性研究的近等基因系遗材料。  相似文献   

3.
体细胞突变体HX—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筛选技术,从感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明恢63的体细胞突变后代中获得抗病突变体HX-3。对HX-3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X-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能够稳定遗传,且为全生育期抗性,其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HX-3与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2(Xa-2)、CBB3(Xa-3)、CBB4(Xa-4)、CBB7(Xa-7)、CBB12(Xa-12)和IRBB21(Xa-21)间的等位性分析表明,HX-3的抗病基因与Xa-2、Xa-3、Xa-4、Xa-7、Xa-12、Xa-21不等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可在广西利用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和抗病亲本。[方法]利用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广西优势菌型IV菌接种一套水稻抗白叶枯病单基因系、广西主要的杂交稻亲本和一些重要的种质材料,并调查了其抗感情况。[结果]对IV型菌具抗性的品种有IRBB5、IRBB7和CBB23,且分别含有抗病基因xa5、Xa7和Xa23,确认为白叶枯病菌IV型菌的有效抗病基因。[结论]为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评价了广东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依656个品种对5个致病型的抗病谱,划分为6个抗性类型;品种间对广东优势致病菌系Ⅳ型菌和强毒菌系Ⅴ型菌表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等不同抗性水平;广东主栽品种均不抗Ⅴ型菌,对Ⅳ型菌的抗性常规稻比杂交稻好;品种抗性来源,主要来自携有Xa4、xa5和Xa7基因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抗瘟性的遗传系谱分析与优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7.
从 TN1/DZ78和 TN1/DV85杂交衍生后代,选育成一组抗白叶枯病菌系 KS-6-6,KS-1-21,JS49-6和浙173和农艺性状获得显著改良的中熟籼型衍生抗源。遗传分析表明,其中87-8072和87-8074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85-21416带1对隐性抗病基因和育性亲和性基因。抗病基因与 DZ78或 DV85所带的 Xa-5和 Xa-7等的关系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8.
选用分属于4个不育系的水稻杂交组合的亲代与子代,对7个有代表性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性遗传系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抗与中抗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表现为高抗;高抗或中抗与高感的亲本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都表现为中抗,呈不完全显性;而感病亲本间组合,其杂交组合(F1)抗性均表现为感病.针对珍汕97A抗瘟性差的弱点,分析了提高不育系抗瘟性的两条途径:选用不同的胞质不育系和改良核质遗传的抗瘟性.指出了提高母本抗瘟性的重要性,品种抗性基因鉴定、当地优势小种调查的必要性及计算机在杂交稻亲本优化组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马协 A、丛广 41 A和珍汕 97A与 1 3个水稻品系杂交 ,对三者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马协 A和珍汕 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 ,其核不育基因等位 ,同属孢子体不育类型 ,其恢复性受 1~ 2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丛广 41 B、密阳 2 3具 1对恢复基因 ,明恢 63具 2对恢复基因。丛广 41 A的不育性受 1对隐性核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 ,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属配子体不育类型 ,但有极少数 S( r)花粉参与受精异常传递给后代 ;其恢复性受 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密阳 2 3有 1对强恢复基因 ,珍汕 97有 1对弱恢复基因 ,二者可能不等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早A野生稻与广亲常规稻(垦优2000、垦稻98-1),三系不育系(DYA、珍汕九七A)的杂交试验统计,可以氕断决定早A野生稻育性的基因不位于细胞核中而在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