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月扇舟蛾的天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丰  王文治 《昆虫天敌》1993,15(4):155-156
1989-92年初步查明该虫天敌17种。其中麻雀、灰喜鹊、舟蛾赤眼蜂、杨扇舟蛾黑卵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2.
转Bt基因杨树对杨扇舟蛾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研究了表达Cry1A杀虫蛋白的中嘉8号杨树转Bt基因植株对杨扇舟蛾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幼虫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处理2d仅分别为10%和6.85%,处理4d分别增加到48.33%和27.93%,处理10d分别达81.67%和63.03%。此外,处理12d取食非转基因杨树幼虫化蛹率100%,而取食转Bt基因杨树幼虫的化蛹率仅为18.18%。组织切片观察表明,取食转Bt基因杨树叶片幼虫的中肠上皮细胞排列松驰,与肠壁基底膜分离,细胞界限较模糊,部分上皮细胞形成空泡。因此,初步认为转Bt基因杨树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性表现为毒杀作用和抑制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胡斌 《植物医生》2016,(3):67-69
从2003年以来,通过林地系统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分月扇舟蛾在酉阳县一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低龄幼虫在枯草落叶层或石缝中越冬。防治上应挑治越冬代,重点监控主害代。  相似文献   

4.
罗进仓 《植物保护》2005,31(5):69-71
通过调查基本明确了甘肃省舟蛾科昆虫的种类分布和发生危害状况,对其优势种群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简述,并对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张波 《植物医生》2007,20(5):25-27
重庆市酉阳县杨树食叶害虫的主害种类为分月扇舟蛾。该虫1年发生5代,越冬代至第四代均能爆发成灾。分月扇舟蛾呈偶发、局部重发态势,其主要原因是食源丰富、气候条件不利、小气候复杂及防治水平提高等。  相似文献   

6.
杨树食叶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刺蛾、杨尺蠖、杨白潜蛾、杨黄卷叶螟等,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笔者在此介绍这几种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lostera anachoreta granulovirus,ClanGV)的口服侵染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通过双向互作方法研究了ClanGV的经口侵染因子PIF0、PIF1、PIF2、PIF3、PIF4、PIF5和PIF6之间的分子互作情况。自激活试验证明,PIF5的重组诱饵载体(B5)有自激活现象,其它重组诱饵载体均无自激活现象。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ClanGV的4个经口侵染因子PIF1~PIF4之间存在双向互作现象,而且这4个蛋白均能同时与自身发生互作,暗示这4个经口侵染因子有可能是以二聚体或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并发挥功能。在ClanGV经口侵染因子间的6组单向互作中,PIF5作为捕获载体时分别能与PIF1、PIF3和PIF4发生互作,PIF6作为诱饵载体时分别能与PIF3和PIF4发生互作,PIF0作为捕获载体时能与PIF4发生互作。表明ClanGV的经口侵染因子像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一样,在病毒粒子表面通过分子互作形成复合体并在病毒的经口侵染过程中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8.
邓向洪  朱欢 《江西植保》2009,32(4):176-176
2009年,江西省新建县实施造林绿化“一火四小”工程,栽植杨树266.7万株,面积3126hm^2,分月扇舟蛾的发生率18.4%。为保护环境、保护天敌,使害虫的发生危害处在一种可持续性控制的范围状态下,我们大量采用仿生制剂防治和杀虫灯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频振式杀虫灯在分月扇舟蛾的测报和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花生丛枝病是南方花生产区一种主要病害,50~60年代曾在广东省和海南等地发生。1957年和1980年范怀忠曾报导该病害在广东省的发生和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蘑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上海、福建收集生长正常与异常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及菌丝进行病毒提取及电镜观察。在感病蘑菇子实体中找到多种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直径32~34毫微米较常见,直径25及70毫微米颗粒偶尔可见。两种棒状颗粒,一种是20×130毫微米,中心有一条宽的槽;另一种是19×350毫微米,中心有槽,外形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荷兰有过报告。还有长为110~160毫微米的棍棒状颗粒,一端圆形膨大直径35~50毫微米,和一种具有尾状物的颗粒。这两种颗粒和Lesemann,Albouy在超薄切片与提取液中发现的严重的蘑菇病害相关的棍棒状,多态性病毒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1.
内蒙大青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大青山高等真茵世界性分布属占66%,种占293%,它们是一些起源古老、生理适应幅宽的种类。欧亚北美分布属占33%,种占43.5%,表明本区与欧亚北美真茵区系上的广泛联系。热带分布属仅占4%,种则未见,可见本区与热带联系很不密切。欧亚分布种占12.9%。东亚北美分布种在11%以上,特别与北美东部联系更为密切,共有种不下10种。中国日本分布种约1.3%,足见本区和日本在真茵区系上有着联系。特有成分2.2%。内蒙古大青山深居北温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本区真茵区系的结构特征。总体上,泛北极真茵成分占优势(在70%以上),充分显示出北温带成分为主的特色。附有该区习见高等真茵名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马铃薯青枯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分离自我国8个省市马铃薯青枯病株的43个细菌菌株的致病性,并研究了它们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能力。人工接种表明,所有菌株对马铃薯、番茄和茄子均具有微弱到很强的致病力。试验证明,供试的绝大部分菌株(38/43)属生化型Ⅱ,基本上来自一些马铃薯主要产区,有少数菌株(5/43)属生化型Ⅲ和Ⅳ,主要来自城市近郊蔬菜区。这一研究对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的培育以及设计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蜀柏毒蛾天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礼 《昆虫天敌》1992,14(3):133-137
本文报道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作者在四川平昌县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各期虫态天敌的研究结果:初步观察,蜀柏毒蛾天敌有55种,其中昆虫17种、蜘蛛26种、鸟类8种、微生物4种。简报了天敌的寄生范围、寄生复合体、寄生率、捕食量。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温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和2号2个小种的4个代表菌株的温度效应研究表明,2个小种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量、孢子产生量以及致病毒素产生量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温度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号小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上述各生物学特性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25、20、20~25℃;而2号小种对温度的要求较1号小种严格,其上述各生物学特性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0、20、25、15℃。此外还发现在适宜的产孢温度时,2号小种的产孢量极显著地高于1号小种。结论指出,长期以来温度可能是限制2号小种扩展、蔓延的主导因素之一,温度一旦适宜,大斑病菌2号小种会成为优势小种,并迅速导致Ht_1基因玉米的抗性丧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北方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CO_2浓度增大时所带来的气候效应作了重点分析,经过综合归纳后得出我国北方气候在今后一百年内的两个基本变化趋势:第一:旱化加重,旱涝灾害频繁;第二: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三十年代,气候继续转冷,之后气候逐步转暖。  相似文献   

17.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é)]是烏魯木齐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蚜虫。从9月下旬开始,在晚甘藍、晚苤藍及大白菜等蔬菜靠近地面的根、茎凹陷处,以及叶柄基部和叶片上产卵。蚜卵既可随寄主在菜窖里越冬;也可在菜株残体上露地越冬。露地越冬蚜卵,一般不能成为早春的有效蚜源,因其孵化率极低;孵化出来的少数干母,由于不能及时得到食料或因气候不适合,难以存活。越冬蚜卵于4月下旬孵化,5月中旬末产生有翅蚜,主要先在越冬寄生及冬蘿卜留种株上繁殖;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陆續迁飞到春、夏十字花科蔬菜及春油菜上,大量繁殖和为害。7月下旬至8月初,晚甘藍与晚苤藍上的蚜虫便成为大白菜和冬蘿卜苗期的主要蚜源。甘藍蚜在烏魯木齐地区,无論是在菜窖里,或是在露地残株上,均不能以成蚜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