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猪咬尾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异食癖是营养代谢 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 夏季过后尤其是8~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 于18~80kg猪,尤其是24~40kg(12~14周龄)发病率 最高,发病的母猪较公猪多,据统计,被咬公猪约为 4.6%、母猪约为3.4%。 一、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大,饲槽空间陕小,限饲 与饮水不足,饲养面积每头猪小于1m2,以及同一圈 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过大等均可诱发咬尾。 2.环境因素天气的异常变化、惊吓、猪乱窜群 等应激和猪舍光照过强也能引发咬尾。 …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猪的食肉癖尤其是咬尾症变得普遍起来.发生咬尾症的猪群生产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可降低20%以上,有的可造成死亡,肉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猪咬尾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国  黄立 《中国猪业》2008,3(11):35-3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猪的食肉癖尤其是咬尾症变得普遍起来,发生咬尾症猪群的生产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甚至有的可造成死亡,肉质明显下降。一头猪被攻击后,会诱发其它的猪对其进行嘶咬,轻者将尾巴咬烂、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甚至全部咬掉。如果咬尾发生后饲养管理人员未及时发现、给予制止和治疗,则受伤的猪尾会因动脉破裂、流血不止,引起失血性死亡;有的则因治疗不彻底,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15,(12):130-131
<正>猪的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或"应激综合征"。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期,当猪有感觉不舒服的各种因素时,如:环境应激、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味觉异常、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均可造成猪只发生相互咬尾现象。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相互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猪群中一旦发生,猪只相互模仿,很快蔓延至全群。体重  相似文献   

5.
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如,当饲粮营养失衡时,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或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引起咬尾现象;当猪只患贫血和体内外寄生虫时,也会发生咬尾现象。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1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育肥猪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  相似文献   

6.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 ,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大大降低 ,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讲 ,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 :当饲粮营养失衡时 ,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 ;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 ,或通风换气不良、饲养密度过大 ,会引起咬尾现象 ;当猪只患有贫血和体内体外寄生虫时 ,也会发生咬尾现象。笔者从引起咬尾的原因出发 ,制定了一套综合预防措施 ,供养猪生产者参考利用。1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物质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  相似文献   

7.
猪咬尾症是指猪只间相互啃咬尾巴的病理现象。猪咬尾症在规模化养猪场内时有发生,尤以小猪为多见,而且一旦出现咬尾症就很难控制,严重影响着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令养猪者十分烦恼。笔者根据养猪生产实践,就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供读者参考。1 猪咬尾症病因分析1.1 饲料营养失衡 为猪只提供的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生理需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尤  相似文献   

8.
猪咬癖症是指猪群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农村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发生咬癖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50千克以下猪群发生较为严重。(一)发生原因1.猪群密度过大,或公母同栏、大小同栏,为争饲粮和饮水位置而引起相互间的打斗;或小公猪的攻击性爬跨、猪只以大欺小引起的争斗。猪只最易受伤出血的部位是耳和尾,加上猪有嗜血癖,一旦有1头猪某一部位出血,将会引起其他猪的啃咬,并发展成相互间咬耳咬尾。2.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以及舍内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将诱发猪之间相互争斗。3.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正>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猪咬尾的现象,如果处置不当,轻者引起创伤感染,严重引起断尾、断耳、猪群互相撕咬,从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什么是猪咬尾症猪咬尾是猪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是异食癖中的一种。2发病原因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因素的变化均可造成猪只发生咬尾现象。临床上发生猪咬尾主要原因有5种:(1)品种原因;(2)生猪饲养密度过大;(3)生猪营养不良;(4)饲养  相似文献   

10.
吴韬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2):54-55
1 临床症状 猪咬尾症多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病猪起初躁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不振,眼光呈恶毒状,个别猪只相互咬斗,以后逐渐发展为多只咬斗,出现咬尾或咬耳现象。不断的咬斗会造成继发感染并引起骨髓炎、脓肿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被咬猪可因败血症而亡。该病多发于育肥猪,以25~40kg猪发病率较高。母猪咬尾症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  相似文献   

11.
畜禽异嗜癖又称非正常行为,通常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中由于营养代谢紊乱和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发生异嗜癖后,畜禽生长缓慢,外观受损,加之继发感染,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生产上常见的异嗜癖类型 1.1 猪异嗜癖 1.1.1 咬尾是养猪生产中最常见的异常行为,通常是由某1头猪被咬后,因出血而诱发群体互相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2.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咬尾症在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常发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较差的情况下,发生猪咬尾症较多。如果对这种不良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则会发生猪的尾巴溃烂和化脓,严重者则死亡,继而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影响。找出诱发猪咬尾症的真正原因是防治该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就猪咬尾症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控制该病的发生提高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异食癖系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对于猪来说,常见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等症状,另也常见由猪拱地、闹圈、跳栏等引起的综合燥栏现象。对于家禽来说,有啄羽、啄肛、啄趾、啄蛋、啄头等恶癖或上述某些症状的并发症,还有鹌鹑啄鼻症、小鹅啄毛癖等等。目前在猪的养殖中,常见咬尾症和燥栏症;在鸡的饲养中,则常见啄羽、啄肛或某几种啄癖的并发症。1 猪咬尾症和燥栏症的防治引起猪咬尾或燥栏等症的原因,不仅与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也与猪之大小、季节、饲养环境有关。12~16周龄可能是猪…  相似文献   

14.
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猪的异常行为及其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塘厦猪场是一个饲养有 6 0 0 0多头生产母猪的大型集约化外向型猪场。我们多年来对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猪的异常行为进行观察分析 ,并进行了各种防制措施的试验 ,现总结如下。1 猪的异常行为及其影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食肉等。以咬尾最为常见 ,多见于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生长幼猪 ,生长育肥猪也时有可见。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征” ,因为任何引起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猪的异常行为。猪群的咬尾或打斗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伤口不及时治疗 ,会引起感染 ,严重的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 …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主要表现是猪撕咬其他猪只的尾巴和耳朵,严重时会相互撕咬,咬尾症高于咬耳症的发生。1原因1.1管理性因素管理不当是发生咬尾咬耳症的主要因素。合群方法不科学,致使一个圈内大猪、小猪混合一起,大猪欺负小猪,强猪欺负弱猪,在厮打中引起咬尾咬耳症。饲养密度过大,活动空间过小,在拥挤的空间中,为了占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睡觉位置,猪群体  相似文献   

16.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混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的咬尾症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了有效防治猪咬尾症的发生,在养猪生产中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患猪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防卫性很强。发病时常见猪互相咬尾巴,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将尾巴全部咬掉,变成秃尾,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采食时,时间大都在下午,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9.
1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分析1.1猪的生物习性因素发病时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个体较小母猪,啃咬其它猪的尾巴,并使其受伤或出血,猪嗅觉灵敏,喜欢舔食血液,咬猪对血液产生异嗜癖,一旦猪尾巴被咬伤后,易吸引别的猪来啃咬,从而促进咬尾情况的恶化。咬伤程度从伴有轻度出血症状到反复啃咬引起严重尾伤。猪模仿能力很强,猪群发生咬尾时,如  相似文献   

20.
章红兵  王艳丽 《养猪》2001,(4):22-23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和猪只间的打斗等 ,以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集约化饲养猪场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生长幼猪 ,生长肥育猪也偶尔发生 ,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食胎衣、胎儿、仔猪。该病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 ,因为任何引起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猪的异常行为。猪群的咬尾、咬耳或打斗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伤口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 ,严重的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 ,不但可降低胴体品质 ,严重的可致死亡。猪只发生急性咬尾或攻击行为 ,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将很快导致猪受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