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翠冠梨在丽水市莲都区种植,因前期降雨偏多,会发生大量的锈病和黑星病,经摸索可通过果实套袋促进果实发育,实现果面光滑、色泽鲜丽,减轻病害,提高商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等作用,是提高优质梨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套袋具有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光洁度,防治果实虫害,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防止果面污染等作用,可提高果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翠冠梨实施套袋栽培,外观质量和果实的商品性能显著提高,二次套袋优于一次套袋.综合多种性状分析,以花后40 d(天)套袋效果最佳.不同纸袋对果面色泽影响的效果不一,栽培者可根据市场需求,选用相应的纸袋.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翠冠梨品种套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果实套袋后的微域环境效应,套袋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耐贮藏性等性状的影响,套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不同效果,展示了梨免套袋栽培的方向,为翠冠梨套袋生产中果袋的选择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翠冠梨套袋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套袋处理对果实外观品质影响较大,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不明显。套袋效果最好的为单层塑料黄色膜袋(内袋) 重庆试制袋(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外袋)组合,成熟期提前一周左右.其次为台湾好果袋,重庆试制袋与四川天隆袋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氨基酸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翠冠梨属沙梨系统品种,果个大,肉质细嫩松脆、味甜、汁多、品质上等,果实于7月上旬成熟,深受消费者欢迎,已经成为南方主栽梨品种之一[1].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普通双层袋和小林1-KK双层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套袋均能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以小林1-KK双层袋效果最为明显;套袋后,果实氮、钙、镁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尤以小林袋套袋最为突出;套袋后矿质营养的下降并不直接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翠冠梨不同套袋法实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翠冠梨以其特早熟、细嫩松脆、汁多味甜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并在金溪县得到超常规发展。但如何引导果农生产果面洁净、果点小、外观漂亮、无农药残留等个大质优的高档商品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笔者在 2 0 0 2~2 0 0 3年在金溪秀谷、琅琚等地翠冠园开展了果实套袋试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套袋栽培技术措施1 .1 套袋前技术管理1 .1 .1 刮树皮。在 2月上旬前后 ,刮除树干及枝杈上粗皮、翘皮 ,集中烧毁。1 .1 .2 精细修剪。规范化精细修剪 ,适量适位留花芽 ,使留果量及果位与最佳商品果的单果重相适应。1 .1 .3 …  相似文献   

9.
十一种梨果专用袋对翠冠梨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翠冠梨是近年来九江地区乃至江西省的早熟梨主栽品种。其果实汁多、皮薄、果心小、肉质细嫩无渣,单果重250~35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3%~13.5%,内在品质上等,为早熟梨中的佼佼者。然而,该品种套袋果实普遍表现果皮色泽不纯,白斑与黄斑相间分布,俗称“云斑”,不美观。针对此问题,我们于2003—2004年开展了本研究,以期为翠冠梨果实套袋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翠冠梨适宜纸袋类型及套袋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2 0 0 1年在桐乡市梧桐镇向阳,乌镇镇中塔,河山镇东滨头良种场和石门镇吴仁坤等梨园进行不同类型纸袋、不同套袋时间的试验。选择树势较强、健壮、负载量一致,树龄为6年生的翠冠梨,行株距3m×2m。套袋前严格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一个花序留1个果,花序之间距离保持2 0cm ,叶果比控制在30∶1左右。套袋前喷布甲基托布津70 0倍液、杀灭菊酯10 0 0倍液。药液干后立即套袋。试验选用的纸袋类型设:双层袋,19 5cm×15cm ,内袋黑,外袋内黑外黄褐色;单层袋,19 5cm×15cm ,内黑外黄褐色;双层报纸袋,2 0cm×15cm。套袋时间设谢花后30天、…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果袋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翠冠梨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品种之一,属砂梨系统。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农药污染,提高果实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是日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翠冠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变化的测定、分析,探讨套袋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和某些内在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12.
<正>梨黄粉蚜属同翅目、蚜科,又名黄粉虫,俗称膏药顶。近年来,危害套袋翠冠梨严重,我县部分梨农遭受重大损失。为此,2005年始,我们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选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克胜集团)、  相似文献   

13.
翠冠梨为江西省早熟梨主栽品种,其成熟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甜、果肉脆,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江西一般年份4~6月雨水较多,在多雨高湿的环境下,如果果实不套袋或套袋方式不当,其果面布满褐色锈斑,呈暗淡的绿褐色或褐色,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通过二次套袋试验,研究出盛花后3~4周套小白纸袋加盛花后7~8周套双层大袋的2次套袋技术,明显改善了翠冠梨的果实外观质量,与对照比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翠冠梨早熟,肉质细嫩而脆,糖酸适口,内在品质优秀,但近年来果农一味地追求产量,果实品质有变劣趋势。为此,确定合适的留果量,既确保产量,又保证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初探了套袋与不套袋及不同留果量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  相似文献   

15.
果实套袋对翠冠梨果锈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翠冠梨[幸水×(杭青×新世纪)],具有成熟期早、丰产稳产、肉质松脆、汁多味甜等优良栽培经济性状,成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早熟梨品种之一。但其果面易生锈斑,对外观品质构成严重影响。翠冠梨果面锈斑的产生虽有其固有的遗传背景(为褐色与绿色皮色基因组成的杂合体控制的中间色),但实际产生与否、程度轻重还受栽培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水湿条件最为关键。控制水湿条件以实行果实套袋最为有效。虽然梨果套袋研究报道甚多,但针对翠冠梨果锈产生特点展开的套袋技术研究报道却不多见。笔者在对翠冠梨锈斑发生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套袋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梨果套袋栽培是目前生产优质高档梨果 ,提高其商品价值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生产中应用愈来愈广泛。国内外对梨果套袋的效应进行了较多研究 ,本文概述了套袋对提高梨果实外在品质的机理和梨果实套袋的效果。1 果皮结构及果点与锈斑的发生梨果皮有表皮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以及茸毛 (只存在于幼果期 )、皮孔(幼果期为气孔 )、蜡质层、角质层、果点、锈斑等结构。表皮层外面是蜡质层覆盖的角质层(有的深入到表皮细胞间隙 ) ,其余部分为果点、锈斑 ,它们是果实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天然屏障 ,不仅与梨果表面光洁程度具有最直接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7.
定期测量染色体加倍型翠冠梨芽变的新梢长度、叶片与果实的纵径横径,观测芽变的植物学性状、物候期及生长结果特性。结果表明,芽变的果实表面具有不规则的纵向棱,物候期提前,新梢及叶片生长量明显提高,果实纵横径变大,硬度提高,单果质量显著增大。与对照相比,果实成熟期提早了16d;新梢长度增加18.4%;叶片纵横径分别大7.3%和12.8%;果实纵横径分别增大14.1%和14.7%;单果质量增加15.9%。  相似文献   

18.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成膜性,无毒、无味,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良好,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天然保鲜剂。试验研究表明,用壳寡糖500mg/L溶液处理翠冠梨果实,可明显降低呼吸速率、失重率,保持硬度,减缓果肉组织中糖类及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梨果冷藏保鲜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1绿盲椿象幼果被害后,刺吸孔先形成突起,然后逐渐变为黑色,部分突起爆裂、溢出紫黑色汁液,以后爆裂处常形成白色粉状物,严重时造成果实畸形;幼果萼洼受害后,多从未脱落的花萼处溢出紫褐色汁液,并形成泡沫。一头绿盲椿象多在一幼果上危害几处,致使生长后期果实成畸形,品质低劣。  相似文献   

20.
在"黄花"梨盛花期后25d,采用外黄内白、外黄内黄及外黄内黑3种外层涂蜡的双层纸质果袋进行果实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后,对不同时期各处理的果皮色素含量、果面色差及果形指标进行检测,并综合利用徒手切片和显微镜观测分析不同处理的果点大小、密度及其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盛花期后100d,3种套袋处理的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果面亮度和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果面色差a*值与果皮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值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套袋对果形无显著影响。套袋对果点形态影响较明显。果点首先从其外缘进行环状破裂,后期呈中心至外缘的辐射状破裂。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套袋使果点破碎程度最高,果面光滑均一,改善"黄花"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