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次主要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主要材料为超级稻品种、非超级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和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超级稻来说,其与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穗粒数、结实率呈负相关。对于非超级稻来说,其与4个因素(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尤其是与穗粒数、结实率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和产量之间的关联进行明确,可为制定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绵阳26)产量因子的相关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块绵阳26小麦示范田随机取样进行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构成产量的3个因子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秒密切程度为:有效穗〉每穗粒〉千粒重,其中有效穗,穗粒数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重与产量之间达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年福建省联合区试的有关资料,对汕优72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4个产量结构因素分析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在汕优72的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4个因素对产量贡献的顺序为:每穗粒数〉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4个因素间的偏相关均为负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对45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有效穗与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7.
河南小麦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河南区试2006年冬Ⅰ、Ⅱ组24个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株高和最高蘖未达显著水平,而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容重的偏回归系数都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千粒重与产量存在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穗粒数、容重与产量则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0.4927,达显著水平。说明河南小麦品种为三要素均衡型,以穗数为主,以粒数次之,以粒重的作用又次之。同时说明容重与产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Ⅱ优125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Ⅱ优1259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有效穗、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9 3、0.734 9、0.572 0、0.292 0.为了探讨Ⅱ优1259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叶龄、密度和施氮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5~5.8叶移栽,每公顷插21.75万~29.55万丛,施纯N 122.3~207.4 kg,施K2O 56.8~200.9 kg.  相似文献   

9.
对两优培九等28个两系组合的10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穗实粒数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穗长、结实率3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水平。千粒重对产量和其他性状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穗实粒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性状。提出了两系杂交稻组合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09年连续10年贵州省粳稻区试,69个品种(次)试验资料,采用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贵州山区粳稻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其中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和回归不显著。提出了贵州山区粳稻育种应在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结实率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