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在5月和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分别为15.79、14.13 μmol·m-2·s-1,在7月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为22.03 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直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分别为13.46、18.08、12.91 μmol·m-2·s-1。南方型美洲黑杨仅在生长旺盛的7月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北方型美洲黑杨在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7月)>春季(5月)>秋季(9月);10月份,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达到12.70 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已落叶。分别对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5、7、9月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偏相关及通径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2.
油茶无性系新梢生长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新梢生长期对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日变化规律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高产品种与中产品种为单峰型,普通品种为双峰型,普通品种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04 - 10.879 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05 - 318 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24 - 53 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气孔导度是影响中产品种净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净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三峡库区马尾松飞播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营林措施:除灌(清除所有除灌产生的枝叶)、采伐I(采伐强度15%,采伐树干,并未对枝叶进行清除)、采伐II(采伐强度70%,采伐剩余物处理同采伐I)、对照,采用LI-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于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不同营林措施下土壤呼吸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年土壤呼吸速率均值除灌(1.82±0.07 μmol·m-2·s-1)< 对照(2.18±0.05 μmol·m-2·s-1)< 采伐I(2.37±0.07 μmol·m-2·s-1)< 采伐II(2.86±0.1 μmol·m-2·s-1);采伐强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增值呈正比;不同营林措施与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均在夏季生长旺盛期7-8月达到最大值;高强度的采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与湿度,对照、除灌、采伐I、采伐II土壤呼吸敏感性指数Q10值依次为: 2.18±1.09、1.65±0.07、2.20 ±0.09,2.36±0.09。  相似文献   

4.
间作绿豆对核桃苗光合特性及根系导水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间作绿豆对核桃苗根系生长、根系水分运输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砂培方法,在温室内将1年生核桃嫁接苗和绿豆进行间作。[结果]显示:间作绿豆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0.014%0.021%),不添加氮素间作绿豆,核桃苗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直径和根系总体积均显著增加,而正常供应氮素间作绿豆,核桃苗根系生长降低。核桃苗根系单位面积的导水率与土壤氮素含量显著相关,添加氮素与否间作绿豆后,根系单位面积导水率分别升高0.102×10-5 mL·cm-1·min-1·MPa-1和0.057 ×10-5 mL·cm-1·min-1·MPa-1;而不添加氮素间作绿豆整株根系导水率增加0.043 mL·cm-1·min-1·MPa-1,正常供应氮素间作绿豆后,核桃苗整株根系导水率反而降低0.034 mL·cm-1·min-1·MPa-1;核桃苗气孔导度对各处理响应和根系整株导水力有相同趋势,不添加氮素间作绿豆核桃光合能力升高至对照水平,光饱和点达1 567.17 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达12.84 μmol·m-2·s-1,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而正常供应氮素间作绿豆核桃苗光合能力降低。[结论]间作绿豆改善了核桃苗的生长环境,有益于增加核桃苗的根系吸收面积、水分运输以及光合代谢;但在氮素充足的土壤中,间作绿豆非但无益于核桃苗,反而降低核桃苗的水分供应,影响其气体交换和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非生长季不同天气条件下45年生刺槐林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4月(非生长季),在华北低山丘陵区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利用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的土壤CH4通量自动观测系统,对土壤CH4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步观测林内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5 cm深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林内总辐射以及降雨量,分析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影响土壤CH4通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在非生长季,刺槐人工林土壤为大气CH4重要的汇,变化范围为-0.15~-2.34 nmol·m-2·s-1 .晴天的林地土壤吸收CH4能力 (-0.78 nmol·m-2·s-1) 明显高于阴天(-0.61 nmol·m-2·s-1)、降雨或降雪天气 (-0.58 nmol·m-2·s-1),而且呈"V"型日际变化特征;在2014年11月-2015年1月,土壤吸收CH4能力逐渐下降,并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直至2015年3月达到最大值 (-2.34 nmol·m-2·s-1);(2)土壤CH4通量与大气温度、5 cm深处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在2015年1月,土壤CH4通量与总辐射呈正相关;(3)在生长末期土壤上冻阶段和冬季土壤冻结阶段,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影响土壤CH4通量的主要因子;而在生长季初期,主要的影响因子为大气温度和5 cm深处土壤温度.[结论]非生长季刺槐林土壤表现为大气CH4的汇,在非生长季初期土壤吸收CH4的能力最弱,主要受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在非生长季末期土壤吸收CH4的能力逐渐增加,主要受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科学评价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吸存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中亚热带36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散射红外CO2浓度探测仪和Licor-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并结合Fick扩散法计算并分析0~80 cm不同深度土层CO2通量的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地(RB)和皆伐地(RR)不同土层CO2浓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对照(CK)地土壤CO2浓度值(0~80 cm)分别是RB和RR的1.9、1.3倍;(2)各试验地土壤CO2通量(0~80 cm)表现为RB(1.99 μmol·m2·s-1)>RR(0.99 μmol·m2·s-1)>CK(0.96 μmol·m2·s-1),除2040 cm土层外,RB土壤各层CO2通量均显著高于RR和CK(P<0.05);(3)试验地不同土层CO2通量(0~80 cm)日变化幅度表现为RB>RR>CK,其中,RB土壤各层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RR和CK(P<0.05),而RR与CK间的差异表现在0~5、10~20、20~40 cm土层(P<0.05);(4)拟合分析表明,各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且 RB的决定系数(R2)显著高于RR和CK;不同试验地各土层温度、含水量的双因素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单因素模型;Q10值显示,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各层的温度敏感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3个楸树无性系光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楸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盐胁迫试验,分析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所有无性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及无性系间差异显著(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值呈上升趋势,YQ1无性系各盐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02-2-5和07-1无性系各盐处理与CK存在一定差异。从光合日变化看,3个无性系的Pn随盐浓度的升高明显降低,降幅为07-1〉YQ1〉02-2-5,净光合速率最大值(Pmax)都出现在8:00时,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02-2-5〉YQ1〉07-1。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02-2-5和YQ1无性系主要受胞间CO2浓度(Ci)、叶温(Tl)、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07-1无性系主要受GsCi的影响。初步认为3个无性系的耐盐能力为02-2-5〉YQ1〉07-1。  相似文献   

8.
胁迫环境下海滨木槿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设定盐碱环境情况下水淹高度和时间梯度处理对海滨木槿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盐碱环境是伤害海滨木槿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滨木槿缺乏相应的器官或生理机制适应高盐碱和水涝的共同胁迫,檀株处于生理干旱的状态,叶、茎、皮含水量减少,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化学效率降低,生长势减弱;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表现为不断减少,而相对电导率、伤害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则表现为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容器苗作为高效的育苗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对于1年生容器苗生长较弱、造林效果差的状况,2年生容器苗可改善造林效果。因此,针对南方红豆杉、浙江楠和浙江樟3种珍贵树种2年生大规格优质容器苗的培育需求,系统研究了缓释肥加载量对其生长、根系发育、生物量积累和分配以及N、P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缓释肥加载量为1.5 kg·m-3时南方红豆杉地径达到最大值,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能有效促进浙江樟苗高增长。缓释肥加载对南方红豆杉根、叶和总生物量积累具有显著影响;(2)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表面积均在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下达到最大,而2.5 kg·m-3缓释肥加载量则可满足浙江楠根体积和根表面积的增长;(3)3.5 kg·m-3缓释肥加载量有助于3个树种2年生容器苗养分库中N素的积累,但较低缓释肥加载量(1.5 kg·m-3)利于浙江楠P素养分库的构建。养分含量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容器苗生长和养分库中养分的积累,而养分含量过高不仅抑制容器苗生长,还会引起养分在苗木体内的再分配。综合考虑,建议对南方红豆杉和浙江樟2年生容器苗采用1.67 g·株-1 N素和0.74 g·株-1 P素的施肥水平进行培育,而培育浙江楠2年生容器苗宜采用1.67 g·株-1 N素和0.32 g·株-1 P素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0.
阚荣飞 《绿色科技》2024,(5):137-139+171
为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麻栎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叶片色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山东省临沂市为试验地点,设置轻度(加水使水面位于盆土1/2的高度)、中度(加水使水面与盆土表面相平)、重度(加水使水面高于盆土表面15 cm)3个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麻栎苗木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麻栎苗木梢高生长量、梢粗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及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麻栎苗木的梢高生长量、梢粗生长量、叶片含水量,及其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除空白对照外,各处理组梢高生长量和叶片含水量比较为:轻度>中度>重度,各处理组梢粗生长量比较为:重度>中度>轻度;各处理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比较均为:轻度>中度>重度。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不断加重,麻栎苗木的生长状况逐渐变差。研究可为麻栎苗木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多花黄精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试验,对多花黄精进行干旱胁迫和水淹胁迫,测定不同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以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受水淹胁迫的伤害明显,其中重度水淹胁迫下14 d后全部枯死,中度水淹33 d后开始枯死,轻度水淹40 d后变黄。2)多花黄精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下38 d后部分叶片变黄,但在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胁迫下未受到明显伤害。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水淹、干旱)强度增大,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最大荧光(F_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以及净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均下降,而叶绿素a与b比值、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在60%~80%之间时,多花黄精能够正常生长,水淹胁迫对多花黄精产生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2.
杨树黄化苗木叶部氧化酶及MDA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土壤及杨树黄化苗木不同部位、不同黄化级别的叶片内生化物质含量的分析,探索了黄化的成因及其对杨树苗木叶片内多种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偏碱和土壤低Mg元素含量是苏北杨树苗木黄化的主要因素。而黄化对苗木的叶绿素、SOD、POD、MDA、PPO等物质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叶绿素和POD酶的含量随黄化级别的加重而显著下降,较正常情况下降了80.4%和77.7%。不同部位叶片的生化物质受黄化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其中下部叶片的MDA含量在II级黄化情况下达到最高值(以鲜质量计)16.45 μmol·g-1,V级黄化情况下,其含量下降到了1.03 μmol·g-1,下降了93.7%。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栀子的耐旱性,为适用于困难立地区域植被恢复的耐旱植物的筛选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栀子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干旱胁迫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栀子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观测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状态。【结果】在干旱胁迫下,栀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不断下降,栀子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 0.05);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栀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类型均为"双峰"型,均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同时栀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均逐渐下降,其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为气孔因素所致;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栀子叶片的初始荧光、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均逐渐上升,而其最大荧光值、PSⅡ反应中心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均逐渐下降。轻度干旱胁迫对栀子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栀子叶绿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叶绿体外膜部分破裂,基粒排列紊乱,基质片层扭曲变形,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结论】栀子幼苗有较强的耐旱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s(miRNAs)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iR164 作为植物特有的miRNA,其主要的靶基因是植物NAC转录因子。为揭示毛竹 miR164 对其靶基因的调控机制,通过茎环引物法和RT-PCR技术,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克隆出miR164b成熟序列及其靶基因PeNAC1。序列分析表明miR164b的靶点位于PeNAC1 编码区,RLM-5'RACE 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切割位点位于靶点的第10-11位碱基之间。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毛竹 miR164bPeNAC1在根、茎、叶及鞘中均表达,其中miR164b在根中表达丰度最高,在茎中表达丰度最低;而PeNAC1的表达丰度恰好与miR164b 相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aCl(250 mmol·L-1)、低温(4℃)和强光(1 500 μmol·m-2·s-1)处理后毛竹叶片中 miR164b 的表达均明显下调,GA3(100 μmol·L-1)处理后 miR164b表达量明显上调;而在同样处理条件下,PeNAC1的表达恰好呈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趋势。由此表明,miR164b对靶基因PeNAC1 具有表达调控作用,可能与毛竹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抗逆过程密切相关,这为利用miRNA开展竹子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Net light-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 (Amax) of field grown cocksfoot (Dactylis glomerata L.) leaves in a radiata pine (Pinus radiata D. Don) silvopastoral system (Canterbury, New Zealand)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s under severe shade (85–95 μmol m–2 s–1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and in full sunlight (1900 μmol m–2 s–1 PPFD). The aim was to integrate individual functions for Amax against air temperature (2 to 37 oC), water status, expressed as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ψlp) (-0.01 to −1.6 MPa), herbage nitrogen (N) (1.5 to 5.9%), regrowth duration (20 to 60 days) and time under shade (1 to 180 min) into a multiplicative model. The highest Amax value obtained was 27.4 μmol CO2 m–2 s–1 in non-limiting conditions with full sunlight. This value was defined as standardised dimensionless Amaxs = 1 for comparison of factor effects. The canopy temperature of the cocksfoot sward was up to 7.4 oC cooler than air temperature for plants under shade. Therefore, canopy temperature was used to predict Amax. The only interaction was between time under severe shade (5% of the open PPFD) and water stress (ψlp = −0.4 to −1.3 MPa) and this was included in the model. Validation of this model indicated 78% of the variation in Amax could be accounted for using these five factors by the addition of the interaction function. This model could be used to assist the prediction of pasture growth in silvopastoral systems through incorporation into a canopy photosynthesis mode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当年生槐树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槐树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槐树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逐渐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先减小后增大,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双重作用造成的,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迪下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重度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稳定的红楠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在探索红楠基因组DNA提取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对Mg2+、引物、模板DNA、dNTPs的不同浓度水平进行优化,找出ISSR-PCR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同时为进一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对Mg2+、引物、模板DNA、dNTPs 4个因素3个浓度水平进行优化和筛选。综合两种试验方法结果,最终获得了红楠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反应体系为20 μL,Taq酶0.05 U·μL-1,Mg2+ 2.0 mmol·L-1,模板DNA 1 ng·L-1,dNTPs 0.3 mmol·L-1,引物(835) 0.5 μmol·L-1,1×PCR缓冲液。建立重复性好、稳定性优良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下一步红楠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5种屋顶绿化植物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用于屋顶绿化的5种园林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5种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大,5种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植物的抗旱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不尽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抗旱能力强弱为小蚌兰>铺地锦>假花生>马缨丹>南美蟛蜞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是评价水分胁迫最重要的指标,其次为相对电导率。  相似文献   

19.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 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 369.0、1 833.5 t·km-2·a-1;耕作土壤侵蚀速率远高于非耕作土壤,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云冷杉林生长季坑丘微立地上微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以及PPFD、RH、SWC与不同深度TS的相关性。2013年7—9月在小兴安岭谷地云冷杉林风倒区1.50 hm2的固定样地内,测定所有35对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空气相对湿度(RH)、地表土壤温度(TS0)、5 cm和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TS5TS10),以及07.6 cm、012 cm和020 cm土壤含水量(SWC1SWC2SWC3)等微气候因子,并将完整立地(未受掘根干扰的完整林地)设为对照样地。比较5个不同微立地微气候因子的月变化以及PPFD、RH以及SWC对土壤温度(TS)的影响。结果表明:7—9月,坑丘微立地(丘顶、丘面、坑底、坑壁)的月均PPFDTS0均为7月>8月>9月,月均RH以及TS5TS10均为8月>7月>9月,月均SWC均为8最大;7—8月不同微立地月均PPFD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坑底>完整立地,9月却为丘顶>丘面>完整立地>坑底>坑壁;7—9月,各微立地TS0大小顺序均为丘顶>丘面>完整立地>坑壁>坑底,而5 cm和10 cm均为丘顶>丘面>坑壁>完整立地>坑底;月均RH和月均SWC均为坑底>坑壁>完整立地>丘面>丘顶;7月丘顶的PPFD最大,为736.11 μmol·m-2·s-1,完整立地最小,为25.46 μmol·m-2·s-1,丘顶TS最高,为26.29℃,坑底TS最低,为5.13℃;浅层SWC大于较深层的,最大SWC出现在8月的坑底,为51.58%。相同微立地(丘顶、坑底、完整立地)PPFD与浅层TS的相关性大于较深层的土壤,TS0PPFD呈正相关,与R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