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芥菜型油菜×甘薯型油菜种间杂种后代遗传研究表明,芥菜型油菜A和B染色体组各有1对控制芥酸含量的等位基因,黄籽基因可能位于B组染色体,叶色受位于A染色体组的1对具有剂量效应的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3.
在分析了我国油菜遗传育种形势后,认为:1.抗病育种未开展系统研究,用中草药与油菜进行远缘杂交可能是抗病育种的重要途径;2.油菜属间远缘杂交研究甚少,应该借鉴小麦属间杂交育种,拓宽我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3.作者通过用菘蓝,荠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成功的事例,认为孟德尔创建的篑人杂交等位基因遗传学,难于指导和解释无缘杂交工作,应该创建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蕾期人工剥蕾授粉方式,分别对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进行种内、种间杂交,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后的花粉 柱头组织,同时用TTC染色法检测花粉活力,分析亲和性。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亲和指数依次为0.350、0.117、0.113、0.037;试验中不同处理的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表现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内姊妹交>白菜型冬油菜种内不同品种杂交>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冬油菜种间杂交>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花粉活力鉴定结果与花粉 柱头互作难易程度次序基本相似。白菜型冬油菜与芥菜型油菜正反交的亲和性,以芥菜型油菜作为母本亲和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5.
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油菜远缘杂交育种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杂种鉴定及研究前景.受精不亲和是由于柱头乳突细胞内沉积大量胼胝质,对异源花粉产生特异性拒绝反应,导致受精前不亲和.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特别是胚乳发育不正常,影响胚的发育致使胚部分或完全坏死,导致受精后不亲和.远缘杂种不育是由于种子不能发育,或虽能发芽,但在苗期或成株前夭亡;杂种植株不能开花,或雌雄配子不育,因而造成杂种的结实性差,甚至完全不能结实.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蕾期授粉、改变植株生长和杂交条件、体细胞融合等可用来克服油菜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子房、胚珠和胚培养、染色体加倍可用来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形态学比较、同工酶分析、Southern杂交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远缘杂种的鉴定与选择.通过分析指出了油菜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标记研究中国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  相似文献   

7.
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芥菜型油菜多室、二室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发现,多室、二室相对性状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且为微效基因所修饰,无胞质效应;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二室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芥菜型油菜(B.juncea)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主成分法研究了云南芥菜型油菜杂优利用中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共28个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优势较强的组合表现最适或中等偏大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将28个材料聚为6类,可以看出,来源于同一系统的材料遗传差异并非都较小,亲本选配宜在类间进行。  相似文献   

9.
贵州芥菜型油菜生育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几个主要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及遗传变异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抽苔期-初蓊期-现蕾期-成熟期-终花期。遗传进度的顺序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遗传变异系数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抽苔期-初花期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大(为52.46%5 49.18%,遗传变异系数也较大(为27.64%和25.95%),即  相似文献   

10.
芥菜型油菜遗传基因转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转化芥菜型油菜生产品种88-122,88-242,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用芥菜型油菜的带柄子叶与携带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诱导芽的培养基上的培养,并同时进行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2-4周后,在子叶柄基部出现小丛芽,当正常小苗长至2cm高时,将其切下转入B2加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的进一步筛选并生根,将生根的正常绿色植株移栽于花盆中,在五叶期,用50mg/ml的卡那霉素注  相似文献   

11.
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以探讨该不育胞质杂交当代(F0)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产率表现负效应趋势,但对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该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正效应趋势,且效应在不同恢复源间有显著差异;不育胞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有利于优良株型及高产组合的选  相似文献   

12.
13.
芥菜型油菜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芥菜型油菜4个单、双低吕系子叶柄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子叶柄日龄、6-BA、AgNO3、卡那霉素浓度及基因型等因素对不定芽的再生率有很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萌发4~5d的幼苗子叶柄再生频率最高;6-BA、AgNO4对不定芽分化的促进效果在不同品系中有大差异,通常浓度为4~6mg/L。不同品系对卡那霉素的耐受力有很大不同,其中新95-A在Kan15mg/L时仍有4.17%的绿苗率;  相似文献   

14.
23份芥菜型油菜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酯酶(EST)、淀粉酶(AMY)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电泳,对23份芥菜型油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同工酶电泳共检测到3种酶的多态型条带26条,酯酶和淀粉酶都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带型分析结果表明,酯酶EST-2、EST-3特征带可能与材料地理来源有关,淀粉酶AMY-2、AMY-3、AMY-4和AMY-5特征带可能与控制籽粒颜色基因的表达有关。参试23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25~1.0,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冬播型和春播型为主的两大类群,冬播型类群中全部为黑籽材料,春播型类群中包含了所有参试的8个黄籽材料和4个黑籽材料。不同芥菜型油菜品种之间因其类型、籽粒颜色及地区等因素差异而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离和克隆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基因的方法,参照拟南芥等植物控制类黄酮合成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进行BLAST分析。【结果】有13对引物扩增的17个基因拷贝与参考基因序列相符,这些克隆属于13个已知功能基因,其中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有3个不同的基因拷贝,花色素形成(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基因和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分别有2个不同的基因拷贝,其余引物的扩增只获得一个拷贝。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表明,所克隆的基因拷贝中的DNA结合/转录因子基因(TT2、TT8、TTG2) 、花色素形成基因(PAP)和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TT6),在芸薹属植物中未见报道。【结论】克隆芥菜型油菜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拷贝为阐明油菜种皮颜色形成的遗传调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芥菜型油菜高效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芥菜型油菜带柄子叶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芥菜型油菜愈伤组织,并获得再生植株。【结果】外植体在侵染前,预先在含2mg/L 6-BA+0.5mg/L NAA+6mg/L AgNO3的MS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23d。侵染63d。侵染68min后转入共培养培养基中28min后转入共培养培养基中23d,之后转到含10mg/L卡那霉素的MS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23d,之后转到含10mg/L卡那霉素的MS筛选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23周。对成活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验证,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成功转入芥菜型油菜的基因组中。【结论】通过优化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和农杆菌侵染时间,可显著提高芥菜型油菜的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1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六个油菜物种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的三个基本种和三个复合种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研究表明:六个种特别是三个基本种的染色体形态是大致相似的;但随体的形态和数目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和杂合性;同时,三个复合种中随体数目是其基本种亲本之和。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10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SSR标记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三峡库区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使用9对SSR引物,对10份来自三峡库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47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结论]地理和生态条件是影响三峡库区芥菜型油菜类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