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6,22(2):118-120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林昌麒,陈克平,吴冬秀,汪萍,姚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丝胶是茧丝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解舒率和出丝率关系极大,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1~6]。笔者等对家蚕229个保育品种的茧层丝胶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于振诚  谭智达 《蚕业科学》1995,21(2):130-131
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利对家蚕增丝效果的研究于振诚,谭智达,段兆祥,李道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咪唑类化合物能影响蚕的内分泌[1],并因使用时期的不同,而起到不同的生理作用[2、3]。本实验是从生产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刊,添食家蚕五龄幼虫,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蚕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农村养蚕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病害。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桑园极易受到氟化物的污染。现行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对气候条件、桑叶、消毒环境、饲养操作处理等要求较高,因此这两种危害在江西省蚕区时有发生,有时呈暴发之势,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正常发展。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已成功选育了抗血液型(NPV)蚕病和氟化物的春用家蚕新品种华康3号(HK3),2014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一些蚕区的工业日渐发达,氟化物对蚕桑生产的危害也有日趋严重的倾向,由于蚕氟化物中毒而招致失收的事件常有发生。因而,氟化物污染问题已日益引起了蚕桑管理部门以及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不少蚕业工作者业已从预防措施的研究转向了对抗氟蚕品种的选育上,希望能育成抗氟的生产品种,以达到最经济又最有效地预防氟化物危害的目的。为从多角度去探明家蚕抗氟性的机理,作者在研究了家蚕抗氟性的遗传规律、蚕氟中毒后血淋巴中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郭锡杰  朱峰 《蚕业科学》1996,22(2):123-124
微粒子感染家蚕对肠液蛋白酶及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郭锡杰,朱峰,黄可威,徐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病原感染与蚕体内有关物质代谢的关系,有利于从病理生化学的角度揭示病原对蚕体的致病机理[1,2],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目的。我们研究了家蚕微...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孢子对昆虫细胞的高效感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微粒子孢子对昆虫细胞的高效感染方法曹广力,张志芳,季平,吴祥甫(苏州蚕桑专科学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家蚕微粒子孢子的外壳主要由几丁质等组成,不经过特殊处理对培养细胞不具感染性。作者前报[1]在极为温和的条...  相似文献   

7.
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了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05—2014年在家蚕育种方向、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年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育种最突出的特点是家蚕品种多元化研发;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创新家蚕品种资源,在抗病家蚕品种选育、雄蚕品种选育、转基因家蚕品种选育、适宜人工饲料育家蚕品种选育、活蛹缫丝技术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先后育成"桂蚕2号"、"桂蚕F95"、"桂蚕H9"、"桂蚕N2"、"桂蚕3号"、"桂蚕4号"等6对家蚕品种,并通过了广西省级审定;为广西蚕业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储备新品种。随着产业逐渐向多元化、省力高效转型,对家蚕品种的需求将提出更多的要求,强抗病抗逆性、优质高产、高效易繁等将成为选育的重点目标。为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要加强与国内外家蚕育种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品种资源的交换与流动,培育适合亚热带省力高效的强健、多抗、优质、高产、易繁的优良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蛋白质代谢与茧层转换效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蛋白质代谢与茧层转换效率关系的研究李藜,陈小平,孙杰,严欲民,彭嵘(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使蚕食下的桑叶蛋白质有效地转化为茧丝物质是蚕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曾对家蚕的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品种间差异显著[1]。...  相似文献   

9.
家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人工饲料育具有劳动效率高,能避免小蚕期氟化物、农药中毒,减少蚕病危害等优点,是适宜蚕业规模经营的一种新的养蚕方法.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低成本人工饲料的研制已获成功,为家蚕人工饲料育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家蚕病害流行与控制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茶叶通讯》2003,(1):18-18
在“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研讨会”学术活动上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鲁兴萌教授分析当前浙江省家蚕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技术后认为 :近年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在种类和程度上 ,有害物中毒(氟化物中毒、农药中毒和工业三废等 )、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依然是主要的病害 ,家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制约全省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蚕病害防治技术指导和推广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开展引导蚕业现代化 (或产业化 )的项目研究 ,不断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在家蚕传染性蚕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蚕业消毒剂 ,以及其它蚕药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1.
磁处理对家蚕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裕兴  王洪利 《蚕业科学》1994,20(4):252-253
磁处理对家蚕的生物效应王裕兴,王洪利,郭宝聚,孙占宇(山东农业大学)生物磁学的应用研究,已在农业、医学、环保、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1-5]。在蚕业界,也有一些研究报道[6-8],但将磁处理应用于家蚕抗病方面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笔者在...  相似文献   

12.
《蚕业科学》2001,27(1):65
我国知名家蚕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原蚕品种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易文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4月26日18时25分在镇江逝世,享年76岁。   易文仲同志1950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家蚕品种资源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任家蚕品种资源及夏秋蚕品种选育研究课题负责人、蚕品种资源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农业部第1、2、3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届农林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易文仲同志的逝世是我国蚕业科研领域的一大损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菁松F×皓月F,是1对具有耐氟化物性能强、强健、好养、优质高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2005年春蚕期引进该品种,现将菁松F×皓月F的农村试养概况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07,35(1):61-61
最近,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挂牌。 家蚕品种资源是开展家蚕育种和遗传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遗传学、昆虫学及生物化学的好素材。中国蚕业研究所已收集、保存家蚕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改良品种、突变基因品种、种质创新材料、育种素材等种质资源近千份,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蚕病,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蚕业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筛选抗性家蚕品种资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和发现抗性基因,并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RNA干涉技术等现代分子育种手段选育抗性新品种,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雄性杂种专养雄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和雌蚕相比,具有食桑少,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出丝率高,丝质优等特点。因此,专养雄蚕对21世纪我国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春,浙江省农科院引进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8和S14,并开展转育改良和选配雄性杂种(或雄蚕杂交组合)等研究,陆续选配出一批雄性杂种,雄蚕率均在99%以上,供专养雄蚕试用[1,2]。自1997年春开始,我们应用该院选配的家蚕雄性杂种,在浙江省湖州市农村率先开展专养雄蚕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1 材料与方法11 1997年春蚕期雄性杂种春晓×S8和54…  相似文献   

17.
沈中元  徐莉 《蚕业科学》1996,22(3):197-198
家蚕感染微孢子虫其体内酶活性及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沈中元,徐莉,朱峰,黄可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谢伟东[1]曾报道蓖麻蚕被蓖麻蚕微孢子虫感染后,中肠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脂肪体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淋巴蛋白质浓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家蚕的耐氟性机制以及耐氟性在不同性别蚕体间的差异,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材料,自5龄起蚕开始分雌雄喂食清水和200 mg/kg 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检测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添食氟化物后耐氟和敏感家蚕品种5龄幼虫中肠的GST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一致,且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均呈增高趋势;敏感品种734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486倍,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蚕的GST平均活力为雄蚕的1.529倍。敏感品种734对照组5龄幼虫在试验第3天头部的AChE酶活性显著升高,但添氟组雄蚕在试验第2天AChE酶活性即显著升高,而雌蚕的AChE酶活性在整个5龄试验期均呈平缓下降趋势;耐氟品种T6添氟组5龄雌、雄幼虫的AChE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酶活力随添氟时间的变化趋势也与对照组较为一致,均在第3天出现最低值;2个品种添氟组AChE酶活性的性别差异与GST相反,即雄蚕的AChE平均活力大于雌蚕。推测氟化物处理后耐氟家蚕品种仍然能够保持AChE酶活性水平,从而呈现对氟化物的耐受性;2种类型解毒酶活力在雌雄家蚕间的差异可能暗示同一品种雄蚕的耐氟能力较多涉及靶标抗性,而雌蚕的耐氟能力较多依赖于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19.
家蚕的耐氟性不仅随其龄期、世代的不同有差异,也与其品种的不同和健康性有关,其耐氟性主要由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或耐氟显性主效基因控制,选用耐氟性强的品种作亲本,结合耐氟性与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运用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选育出高耐氟性家蚕新品种,是解决氟化物对蚕业生产危害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家蚕耐氟性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家蚕品种的改良是蚕业科技进步的核心,也是发展蚕丝业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家蚕育种存在遗传基因贫乏,育种技术单一、育种经费缺乏、育种队伍脱节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在育种遗传资源、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育种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家蚕遗传资源的利用和基础家蚕品种资源的创造、根据蚕丝生产发展的需要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增加对家蚕育种工作的投入、稳定发展家蚕育种队伍、强化家蚕育种区域合作等意见,达到推动家蚕育种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