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通过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易损性、容量、生物生产力与生物量、敏感性和承灾能力等5个因素的分析,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系统建设的原则。根据西部大开发中对生态建设的要求,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建设与调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及防治技术——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贵州是岩溶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公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本文在分析贵州岩溶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岩溶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性退化严重,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为了更好地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高贵州岩溶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贵州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需对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约束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包括: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以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脆弱生态环境对贵州岩溶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为:石漠化、土壤贫瘠化和土壤结构性恶化三个方面。最后提出了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阐述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发展现状,以贵州岩溶山区为例,详细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难点与症结,探讨了石漠化治理应坚持的四条原则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化相结合、层次性和时序性原则、生态补偿及市场导向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南岩溶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生产(技术)、生态、生活与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与环境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侵蚀所产生的环境变异作了论述。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侵蚀不仅使土壤质量发生变异,而且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都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自然植被减少、土地退化、石漠化已成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变异的重要特征。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建是治理贵州喀斯特环境变异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岩溶山区的自然特点和旱土作物生长发育规律,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岩溶山区实现旱粮持续高产高效的雨养旱作生态农业发展之路:①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保持水土,培肥土壤;②按照降水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与播期;③实行多熟立体种植;④不断改进旱粮高产栽培技术体系;⑤推广粮、经多熟制;⑥恢复和建设农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岩溶乡村聚落景观趋于"城镇化"、"同质化".该文在详细分析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系统论,提出了建立和谐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系统的目标和原则,并以安顺市为例,从功能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发展乡村旅游等3方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建设途径与措施,为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山区土层普遍较薄,冬春季节冰雪凝冻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冻融作用使土壤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从冰冻土壤的物理特征,探讨其土壤冻融机制与环境效应,为岩溶山区生态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清镇示范区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为例,选5处有径流池的样地,与2007年同期作对比,从样品的土壤物理特性研究岩溶土壤冰冻作用的特征.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差,>0.25mm干稳性团粒和水稳性团粒总量比对比土壤总量平均值分别减少2.66%和4.78%;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分散率、稳渗速率、崩解速率以及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2.64%、5.588%、11%、40.16%、3.43%;表层土体松散,土壤抗侵蚀性减弱、易加速水土流失.初步提出岩溶山区恢复生态保护植被等措施是预防冻害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依据贵州岩溶山区环境现状及农业生产方式、特点,选择贵阳市乌当奶牛场为生态农业工程试点,建设人工草场、优化牛群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家庭农牧场254个,开发利用新能源、研究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等,建成一个以牧为主、多种经营的高效生态农业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地处西南岩溶山区腹地石漠化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典型,通过对生态环境、人口负荷、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生态产业、城市化水平等特征,以及石漠化防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实践进行分析,认为要实现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石漠化防治必须与经济达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城市化的策略、产业化的手段,从绿色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生态经济产业开发、城市化建设、和谐工程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技术、文化、智力和资源相结合,具有后工业社会特征,绿色产业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新型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1.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5年在滇、黔、桂岩溶石漠化区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成果和近年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遥感解译资料为依据,分析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揭示了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与过程的特殊性。根据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及地理位置重要的西北边陲省份,随着人口的增长区域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新疆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疆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作为我国最大及地理位置重要的西北边陲省份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课题。分析了新疆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新疆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生态环境基础和产业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原因,可为宁夏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空间叠置、专家集成和系统聚类等定性和定量方法,从水源涵养、防治土壤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个方面分析宁夏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评价产业结构对宁夏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全区分为水土保持重要地区、中等重要地区和不重要地区。结果表明:水土保持重要地区应注意改变不合理的耕作和工矿开发方式;中等重要地区则应协调好绿洲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不重要地区产业结构对水土保持的综合影响不显著,但是由于生态环境基础较差,应当注意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和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5.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长江三峡地区的森林水文作用,并为长江三峡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研究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类型典型林分的林冠截留作用。结果表明:3种林分截留率的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18.87%)〉常绿阔叶林(11.76%)〉楠竹林(10.68%);该地区林冠截留率与降水量呈一定的相关性,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直线回归关系;从自由穿透系数来看,楠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对林冠的截持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湿地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基于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为了谋求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必须缓解湿地旅游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辨证统一关系,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旅游开发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庆四面山三种人工林林冠截留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长江三峡库区的森林水文作用,并为长江三峡库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对重庆四面山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人工林的林冠截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对林冠截留有很大影响,该地区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3种人工林达到饱和截留量时的降雨量分别为55.4,52.2,102.4 mm。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穿透雨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林分截留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整个雨季的总截留率依次为:32.97%、27.36%、21.85%,平均截留率为:40.77%、31.86%、27.82%。通过分析比较,针阔混交林的林冠层次多,树冠容水量高,认为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的林冠截留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18.
模拟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喀斯特坡面水土地下漏失直接观测难度大,其土壤养分地下漏失的研究仍处于空白,而雨强和地下孔(裂)隙度(以下简称地下裂隙)对其土壤养分流失影响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雨强和地下裂隙对喀斯特坡面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对地表产流产沙影响显著(P0.05),其产流产沙量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地表产流产沙临界雨强在30~50 mm/h之间;雨强对地表径流各养分输出负荷、地下径流全氮(TN)输出负荷及径流TN总负荷影响亦显著(P0.05)。地下裂隙度对地下径流TN输出负荷影响显著(P0.05),而总体上对其产流产沙、地表径流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及总负荷影响不明显。喀斯特坡面TN、全磷(TP)输出负荷总体以径流为主,而全钾(TK)输出负荷则以泥沙为主。雨强是喀斯特坡面土壤养分流失的重要影响因子,地下裂隙度对其养分流失影响不大,但地下径流是喀斯特坡面主要的养分流失方式。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机理揭示及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干扰对二龙山风景区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旅游干扰对风景区环境的影响,在二龙山的最高山白石砬子山的山顶、山腰及山前台地各处取几组旅游影响较小和旅游影响较大的样地进行土壤和植被对比分析,又对白石砬子山和旅游区后山的植被从整体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干扰对土壤和植被都有影响,表现为土壤容重、pH值增加,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N、P及土壤黏粒含量减小;严重旅游干扰使群落中植物的个体数量减少,种类组成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植物群落中受旅游干扰影响较大的是草本层和灌木层,乔木层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太行山区域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根据遥感影像资料, 在对河北省境内太行山区域耕地资源进行解译的基础上,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 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从海拔高度、坡度及地形类型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河北省太行山区域耕地的80.9%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 93.7%分布于坡度15°以下, 70.3%分布于平地和U型谷地。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河北省太行山区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比较合理。本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域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可为太行山区域耕地质量评估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