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粱因其具有耐胁迫(如干旱、高温、低肥和水涝)特性,故经常种植在各种环境的临界条件下。尽管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产量很低,但在整个非洲和亚洲的产量变化很大。Liu(1987)等试图研究各种作物以了解基因型×环境互作。尽管高粱有广泛的多样性,但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种类、原理和优缺点,以及近年来在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种群分类、遗传稳定性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与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茶树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之目的是在基因与环境互作及异质性存在的条件下,为不同环境重复观察值的组合研究一个遗传选择指数.在每一环境中的地点品系序列选择指数与预测所有环境中的平均基因值、联合,排序选择指数之间作出分离.为了研究指数的效率和取样指数方差,将所得指数应用在两个地方,包括6个大小相等组,含276个新品系小麦的田间试验进行产量观察.虽然在试验中误差系数低,但地点品系排序指数的建立比没有指数的排序更为有效.本文将对指数基本的应用限度与试验的大小和指标权重标准误差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5.
杂种优势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入手,阐述遗传差异、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表观遗传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介绍了茶树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现状,有望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为茶树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工程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已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本文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单株表现的一致性与无竞争条件下基因间的正互作密切相关.基因间的正互作可引起遗传上的过度补偿,具体表现为单株产量分布的均值和众数右移,个体稳定性提高。相反,基因间的负互作会引起遗传上的补偿不足,具体表现为单株产量分布的均值和众数左移,个体稳定性降低。基因间的正互作及相伴而生的个体稳定性的提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基因组在质量上互补(杂交品种)或两种相同的基因组在数量上互补(纯系品种)的结果。数量上的基因组互补,指的是一步一步的组合,每次都从将品质、生产力和稳产性高度结合起来的杂种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育种可以被看作是数量基因组互补的不断开发利用,目的是培育杂交种,或培育供进一步增强基因组组合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9.
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庆磊  梁月荣  丁兆堂  陆建良 《茶叶》2004,30(4):203-206
AFLP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原理简单,既具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标记分析和分离植物基因等研究。本文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对AFLP分子标记在茶树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RAPD分子标记原理的概述以及这项技术在茶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梁慧玲  梁月荣 《茶叶》2003,29(4):191-194
本简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任意引物PCR(Abitray Primer-PCR,APPCR)微卫星(microsatellite)或称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TS)技术和割裂扩增多态性(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技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等植物分子标记技术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茶树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鉴定、构建茶树的遗传图谱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山茶属植物分类与茶树育种种质间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茶树种质基因库的情况。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作茶树育种基因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缙云山具备建立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的全部条件,可作为多茶区共用的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山茶属植物分类与茶树育种种质间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茶树种质基因库的情况。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作茶树育种基因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认为,缙云山具备建立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的全部条件,可作为多茶区共用的茶树育种植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在茶树育种中,常常根据各种性状(原因因素)与产量、品质及扰逆性(结果变量)间的相关性来选拔有希望的个体或类型。这些相关性往往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或多元回归法分析。简单相关系数只有在各种性状相互独立时才能反映性状对于结果变量的重要程度,而实际中性状间以及性状与结果变量之间都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这样,简单相关系数往往容易掩盖事物的真实面目,不能全面考察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造成试验结论的片面性。多元回归分析虽可部分地避免这一弊病,但因偏回归系数的某些不足,使原因对结果的效应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1921年,S.Wright提出通径系数(Path coef-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第十轮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13个品种6个参试点2年新植、1年宿根的甘蔗产量、甘蔗产糖量及甘蔗含糖为对象进行基因与环境互作研究.通过遗传变异、方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1)各试点甘蔗产量和甘蔗含糖分遗传率中等到高,甘蔗产量的遗传变异比甘蔗含糖分遗传变异大;(2)甘蔗品种(基因)效应最大,其次是年份效应和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表明甘蔗新植与宿根有差异,基因与环境有互作效应;(3)试点间甘蔗产量及甘蔗含糖分的相关性多数较高.试验点的选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茶黄素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红茶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16世纪末叶,就已发明了红茶制造。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的优劣与红茶的发酵产物——条黄素类(TFs)和条红素类(TRs)含量密切相关。这两类色素尤其是TFs含量的变化又制约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贮藏条件等。为了提高和保持红茶的TFS含量,在茶树育种中采用了氯仿鉴定和多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筛选优质红茶品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也由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向CTC、LTP揉切机转变,红茶贮运过程所采取的充氮、真空包装以及冷藏等保鲜技术也是为了减少TFS下降而展开的。自从TFS和TRS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研…  相似文献   

17.
18.
茶树细胞遗传学是分析研究茶树遗传因子的传递者——染色体的行为、形态、结构、数目和组合,从而进一步阐明茶树遗传现象的科学。也就是从染色体水平上研究茶树遗传规律的科学。茶树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C·Stuart(1916)、盛永(1929)和大野(1932)对茶树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和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和计数的工作。他们发现茶树染色体数在生殖细咆为15条,体细胞为30条,茶树的稔性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在我国被最早发现和种植利用的,经过几千年漫长的自然演变进化和人工驯种,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分布非常广泛,种质资源极为丰富,然而茶树的遗传基础研究却十分薄弱。优良品种资源的鉴定,采用形态学鉴别技术存在其局限性。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集中在分离群体后代当中进行优化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表现型基础之上的,环境对于性状的干扰和影响是十分复杂和难以避免的。因此,沿用传统育种方法在育种工作中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二十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茶树遗传育种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抽穗期QTL及其与环境的互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稳定表达的小麦抽穗期QTL用于辅助选择,以旱选10号×鲁麦14的DH群体为试材,在四种环境下对抽穗期进行QTL。结果表明,该DH群体抽穗期呈连续性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四种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抽穗期加性QTLs,分别位于1B、1D、4D、6B、7B、7D染色体上,LOD值为3.13~10.88,贡献率在1.57%~6.72%之间,其中QHd-1D-1和QHd-7B与环境具有互作效应。共检测到10对上位性QTL位点,互作效应值为-0.39~0.423,表型贡献率在1.39%~4.86%之间,其中4对上位性位点与环境具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