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研究,在我国已有数年的历史。1981年我们在林中采集到自然感病死亡的虫尸,研碎稀释后喷洒到健康虫体上,以此得到较大量的感病死亡幼虫,利用获得的虫尸做了稀释浓度、致病机率与温度关系等项试验,摸索到一些基本规律。如:稀释浓度在200倍时,一般4天出现死亡高峰;而50000倍时,6天出现死亡高峰,不同浓度致病机率差别不大。在温度不同情况下,致病机率差别较大,据七、八月份自  相似文献   

2.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 enta分布我国云、贵、川等省,主要危害柏树,1979年四川省苍溪县普遍受其危害,在虫口密度大的柏木林地内发现蜀柏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用罹病死亡虫尸捣碎,用无菌水稀释,将配制成病毒液涂于清洁柏枝鲜鳞叶上,作健康幼虫取食的饵料,获得大批浸染致病幼虫尸,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分离,是一种颗粒体病毒,这种病毒的颗粒体形态,呈椭圆形,两端钝园,较规则一致,但也可见到不少畸形CV(颗粒体),  相似文献   

3.
利用死虫治活虫梁仰贞许多农林害虫有时会感染某些微生物致病死亡,其尸体内存在着活性致病微生物。利用这样的死虫制作虫尸制剂,用于防治害虫,具有成本低廉、简便高效的优点。一、使昆虫致病的微生物及其致病特点能侵染昆虫致病死亡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材料 (一)病毒繁殖试验主要材料:小圆木、小方条,塑料薄膜,塑料窗纱,蚊帐布,手持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养虫笼等; 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 (二)病毒防治试验广东型马尾松毛虫cpv病毒(尸虫),甘油保存液;  相似文献   

5.
害虫的死因一般都是感染颗粒病毒而死的,死后的尸体仍带有病菌、病毒等病源体,如菜园里的菜青虫、麦田里的粘虫、棉田的棉铃虫和地老虎等虫死后尸体中都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病菌或病毒,这些病菌或病毒都具有很强的感染能力,如果将这些死虫尸体集中起来,通过人为的手段将病菌或病毒扩散到其它活虫身上,致使活虫感染病毒而死是一种理想的杀灭害虫方法。其做法是将虫尸收集至一定数量后,然后捣烂成泥浆,按虫泥浆每100克加水50毫升,浸泡24小时,滤出虫液,再兑水50公斤,加洗衣粉50克充分搅拌均匀后即成"药液",将这些"药液"喷…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CPV的增殖、提取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室内、林间的卵块增殖和套笼、挂笼、围栏、林间等4 种幼虫增殖上详细介绍了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技术。通过对虫尸干燥粉碎法、中肠提取法、虫尸磨浆法和整虫切碎提取法等4 种感病虫的病毒提取方法, 以及影响病毒回收率因素的介绍, 系统地记述了感病松毛虫的CPV提取技术。还对病毒的林间应用技术,防治效果的检查方法和评价标准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被怀疑为是病毒致死的虫尸,难于鉴别。1974年曾先后在广州近郊区龙眼洞和广东省东莞县黄江公社发现松毛虫突然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虫龄一般为5-6龄。在现场几乎每株树下都有虫尸,大树下一般10-30条,多的可达150多条。落地的虫尸不久即发黑、弯曲。吊在松枝、松针上的虫尸,头大尾小,皮  相似文献   

8.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是西北地区杨树的重要害虫。陕西关中地区两年发生一代,幼虫钻蛀树干常致枯死或风折,对四旁绿化危害很大。1983年春,对用虫害木中的死虫所感染的尸干,进行分离、观察,发现同时感染一种杆状病毒和一种原虫。现将观察研究的结果简报如下。一、病症感染致死的虫尸,体节显著短缩,体长为正常健虫的1/2~1/3,多弯曲成“C”或“S”形(见封三图1)。体表黄褐色,腹面黄白色。体壁完整,刺破后有乳白色浊液流出,但没有臭味。二、病毒包涵体和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72年分离获得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简称 D.CPV)后,经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迄今已在揭西等10余个县(市)4万余亩面积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推广性防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份林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病毒为广东省林科所于1972年分离获得的 D.CPV16号。经过虫体复制,将虫尸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10℃),或把虫尸加工成粗提病毒悬液,加入50%甘油后保存于冰箱(2—4℃)1个  相似文献   

10.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xNPV)杀虫剂:Ⅱ.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人工饲毒养虫并结合林间防治木毒蛾,回收病死虫尸,获取毒源,添加各种辅助剂,配制成901-1可湿性粉剂和901-2乳剂,进行林间大面积防治木毒蛾试验,10天防治效果达80%以上。实验表明,丙酮-乳糖共沉法回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回收率可达80.1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人工饲毒养虫并结合林间防治木毒蛾,回收病死虫尸,获取毒源,添加各种辅助剂,配制成901-1可湿性粉剂和901-2乳剂,进行林间大面积防治木毒蛾试验,10天防治效果达80%以上。实验表明,丙酮-乳糖共沉法回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回收率可达80.17%。  相似文献   

12.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uescens (Walk-er)俗名洋辣子,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多年来,四平市杨树人工林受害面积达40多万亩,株虫口密度达550~670头,初孵幼虫近千头,树叶、杂草全被吃光,造成严重为害。在虫害调查时,发现大量病死虫尸,经鉴定其虫尸溶液含大量核型多角体病毒,为杆状病毒 A 亚组病毒,是典型的多粒包埋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松毛虫以幼虫态在树下越冬,翌年上树,树干是必经之路的原理,有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胶环和毒环法治松毛虫经验的启示下,辽宁省阜新市化工所和沈阳农学院林学系,阜新县国家店林场,阜新市、县森保站等单位协作,经过两年研究,试制成毒粘胶环阻杀越冬幼虫上树试验初获成效。毒粘胶环系采用化学胶(要求遇水不稀释,阳光幅射不骨化,不流胶)和速效毒杀剂及乳化剂等配成,现配现用,不宜久放。化学胶主要起延长触杀剂手“使幼虫爬行迟缓,以增加中毒机率的作用。为此粘性不宜过大,过粘时即能造成“虫尸搭桥”后续幼虫从虫尸通过的  相似文献   

14.
<正> 应用病毒治虫,是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快我省应用病毒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进程,2—3月,去广东采用当地病毒病原进行林间感染复制生产,将病毒虫尸带回省内,于越冬代4—5月继续进行复制生产,并开展第一代和第二代松毛虫防治试验,取得初步结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室内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对杨扇舟蛾幼虫饲喂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的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虫尸重和含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毒龄期和饲毒浓度对幼虫体重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彼此间差异显著,饲毒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体重增长越缓慢.而且饲毒时龄期越小、饲毒浓度越高,虫尸重也越小,其含毒量也越低.由于5龄幼虫饲毒后有50%个体发育至蛹期,没有全部死亡,室内增殖该病毒时,应选取4龄幼虫喂饲1.25×106 PIB/mL病毒为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自1979年发生美国白蛾以来就开展了生物(仿生物)药剂防治美国白蛾试验,经过十几年的试验、推广、应用确,定了几种药剂的防治方法。1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1防治方法将美国白蛾2~3龄幼虫喂食喷过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树叶进行接毒,接毒后5~7d收取虫尸,盛在暗色瓶内放在冰箱(-4℃)或冻库内(-10℃)保存,或制成粗提纯剂放在冰箱或冷库内保存。第一代防治用头年第二代虫尸提纯剂,5×10PIB mL,第二代防治用当年第一代虫尸稀释液,2×10PIB mL。1 2防治效果从防治效果看出(见表1),2~3龄幼虫的死亡高峰为第8天至第9天,3龄为第1…  相似文献   

17.
1998—2001年在马尾松腮扁叶蜂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林问调查、室内饲养、室内外试验结果:已发现的马尾松腮扁叶蜂各虫态天敌有20多种,应加以保护利用,提高松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在马尾松腮扁叶蜂虫尸上获得的白僵菌菌株致病力明显优于其它白僵菌菌株;林虫净白僵菌、速效白僵菌对马尾松腮扁叶蜂的控制能力较强,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毒蛾(L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为害杨属树种。1980年以来在我省低海拔地区的杨树栽培区普遍发生,受害严重林地株虫口密度达千条以上,致使树叶吃光,染成灾害,至今该虫的发生面积仍然有增无减。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措施,我们于1980年在太谷县调查时,发现大量幼虫感染死亡,乃将虫尸收集,其中对“t—01”(虫尸编号)经81—83年反复回接,作了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经鉴定证明为一种核多角体病毒,定名为 Baculovirus candida“A”,俗称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搞清病原的基础上,初步进行了室内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野外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白蛾NPV大面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至1985年连续三年利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2311公顷的大面积试验,防治效果平均为91.9%。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使用头年第二代美国白蛾发生期生产的感病致死虫尸,其制剂浓度为2—3×10~7PIB/ml;防治第二代美国白蛾使用当年第一代生产的感病致死虫尸,其制剂浓度为1.5-2.0×10~7PIB/ml,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如使用粗提纯液防治,其制剂浓度为1.3×10~7PIB/ml,防治效果在95%以上。防治龄期为2—3龄。用感病致死虫尸稀释液防治美国白蛾其死亡高峰为13一15天,死亡结束时间为18—19天。  相似文献   

20.
<正> 粉白灯蛾[Alphaea phasma (Leech)]属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植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据在昆明及其附近地区调查,寄主达110多种,分别隶属于55科94属。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危害果树、蔬菜和观尝植物等。1980年8月,在本所林地发现有5龄自然罹病死亡的幼虫。虫尸经分离鉴定,其病原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一、材料和方法 1.样品采集:1980年8月在昆明黑龙潭云南省林科所林地采到自然死亡的粉白灯蛾幼虫虫尸,置冰箱中保存备用。 2.多角体的分离:将死虫装入指型管,加少量无菌水置冰箱中自解一周后,用玻璃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