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冷藏时间对木荷种子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冷藏时间的木荷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藏9个月、20个月的种子发芽率分别比新鲜种子下降4.1和9.4个百分点,t检验结果为不同冷藏时间的木荷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木荷种子的发芽率随冷藏时间按每月0.46%~0.47%的幅度下降。说明延长冷藏时间对木荷种子的发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分的高低,是种子贮藏、调运的关键。干燥的杉木种子,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吸收空中湿气,使种子水分增大,因此,特别是要进行贮藏的种子,要求迅速确定种子水分情况,以便决定是否可以封装、入库。通常种子水分测定用标准法,测定时间需要二、三天,赶不上  相似文献   

3.
对木荷种子进行低温冷藏和常温贮藏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冷藏7个月、常温贮藏8个月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0.8%和3.8%,t检验结果为两种处理的木荷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说明不同的贮藏方法对木荷种子的发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木荷、杜仲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曾胜虞随着灭荒达标后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和木本药材的大发展,对木荷、杜仲种子的需求量成倍增加。为确保购种质量,笔者采用快速鉴别木荷、杜仲种子发芽率的简易方法,效果十分理想。具体做法为:从大堆木荷、杜仲种子中随机取样抽出种子,...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水培还是沙培、避光还是光照下,木荷种子萌发率、幼苗高度都是随PEG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都在PEG浓度为20%时达到最低;幼苗的相对含水量没有随PEG浓度的增加依次递减;水培自然光照下的萌发率>沙培恢复光照的萌发率>沙培避光的萌发率。由此说明避光能抑制木荷种子萌发,特别是在干旱、避光的情况下木荷种子受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10个木荷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荷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等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长宽比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734 0、0.868 2、0.647 9和0.816 5。木荷种子长与种子宽、年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北纬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木荷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7.
六、林木种子品质检验9如何测定林木种子含水量?(1)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意义:种子含水量,又称含水率。种子含水量是种子品质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种子在贮藏期间寿命长短有重要影响。测定含水量可为种子收购、安全贮藏和调运提供依据。(2)种子含水量测定方法;①低恒温烘干法。原称105℃恒重法,还有的称为标准法。适用于绝大部分林木种子。测定时,实验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低于70%。取样:用骨匙在样品罐内搅拌或将原样品罐的罐日对准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罐口,把种子在两个罐子中往返倾倒充分混合。随机抽取测定样品。测定样品用两次…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种子含水量与种子内含物质损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的华山松种子是1987年10月下旬野马林场所采。种子初含水量为22.4%。分为三个布袋装置,每袋500克,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干燥。测定从1987年11月10日起至1988年3月7日止,历时118天。每天在同一时间内用1/100天平分别称三个布袋样品的种子全重,用KSC—83型快速水分测定仪,经105℃烘干法定标后,测量三个样品的种子含水量,并记录。二、结果分析1.结果每一种样品得118对含水量及重量数据。因在室内袋装贮藏,1、2天内水分、重量变化不大。为便于分析,3天取一对数据,每一样品有38对数据用来分析。又因3个样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银杏种子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为1995年10月采于洛阳的4个品种的银杏种子。将生理成熟调制后的银杏种子室温下风干,去掉外种皮后,进行各项测定。总糖测定用费林试剂热滴定法;淀粉和还原糖测定用索姆基法;总氮测定用克氏定氮法;脂肪测定用索氏抽提法;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和总黄酮的测定用庄向平法;银杏内酯测定用Pitta法;矿质元素测定用毕守法法;白果酸和白果酚测定用游松法。2结果与分析2.卫平同品种银杏种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品种银杏种子的水分、脂肪、蛋白质、总糖、淀粉和还原糖的测定结果(表1)表明,品种不同,种子…  相似文献   

10.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11.
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其蕴 《木材工业》1990,4(2):20-23,40
为修订国家标准“CB1931—80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本文对含树脂和挥发性物质较多的马尾松等5种木材,采用烘干法、真空干燥法和蒸馏法进行含水率测定的比较。结果表明,烘干法简便实用,但所测得的含水率结果比真空干燥法和蒸馏法为高,如果试样含有较多的挥发性物质,应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误差偏大时,可采用真空干燥法。  相似文献   

12.
烘箱加热法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烘箱加热法测定东北地区地带性土壤暗棕色森林土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最佳加热时间为30 min,最适宜加热温度为150℃,最适宜重铬酸钾浓度为1.2 mol·L~(-1)。烘箱加热法适宜测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竹木加工蒸汽烘房内各种热输入和热损失的分析,建立了热工计算公式,并根据热工计算公式编制了一个VB软件。结合烘房改造项目把现场测得的烘房参数代入VB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得到烘房的热效率,可为烘房的节能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给鲜花椒微波烘干效果的研究和花椒微波烘干机的研制奠定基础,分别利用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及自制大型微波炉对鲜花椒进行了间断式和连续式烘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采用旋转式微波炉还是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时间均随鲜花椒投料量的增加而延长,干燥后花椒香味降低;填料约700 g,以小型旋转式微波炉和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分别约为44、62 min,前者的烘干效率比后者提高20.48%;鲜花椒在旋转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表现为抛物线型,在烘干过程中花椒种子集中脱出,烘干效率高,但其在平板层式微波炉中水分蒸散过程呈缓慢降低的斜线型,种子在烘干过程的最后阶段才脱出,烘干效率低;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填料3.45 kg,最佳加热上限温度和运行温度分别为55℃和41~50℃,加热—除湿循环中加热8 min、除湿90 s,烘干时间为45 min,较以小型平板层式微波炉烘干所用时间缩短29%。研究结果还表明:以微波炉烘干鲜花椒,可极大地缩短鲜花椒的干燥时间;以自制大型微波炉烘干鲜花椒,最大填料量约8 kg,可以满足农户对小批量鲜花椒的烘干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庚  褚俊  孟杨  陈广元 《森林工程》2014,30(5):53-57
以菲律宾桃花芯木为研究对象,探索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工艺。通过百度试验法得知其初期开裂为3级、内裂为2~3级、截面变形为1级;通过密度测定实验得知其气干密度为0.562 g/cm^3、全干密度为0.517 g/cm^3和基本密度为0.465 g/cm^3。根据该木材密度和干燥特性制定3种30 mm厚菲律宾桃花芯木锯材干燥基准并分别进行常规干燥工艺试验。通过对3次工艺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3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基准均能满足2级干燥指标。其中,第一次工艺实验所用执行干燥基准为本研究中最佳干燥基准。第一次工艺实验的初始温度为60℃,末期温度为80℃、初含水率为66.97%、终含水率为7.79%的锯材干燥周期为185 h。  相似文献   

16.
荷木厚板材干燥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世春 《林业科学》2004,40(1):189-192
木荷 (Schimasuperba)是我国长江以南常见的硬阔叶材之一。荷木纹理细腻优美、色泽柔和、木材纹理斜或交错、力学强度高、易于机械加工、切削面光滑、油漆和胶接性能良好 (成俊卿 ,1985 )。在建材、装饰行业中 ,非常广泛使用此木材 ,如 :生产实木地板、实木家具等。但荷木的初含水率极高 ,生材的含水率一般均在10 0 %左右 ,福建众多的民营企业 ,大都采用自然干燥或简易的窑干。因此 ,荷木厚板材干燥不均匀 ,含水率梯度很大 ,制成的木制品经常发生翘曲与干裂现象 ,损失严重。如用常温窑干工艺 ,周期较长 ,如 5 0mm厚的荷木板材 ,初含水率在 …  相似文献   

17.
毛竹笋干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微波干燥笋干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微波干燥优于热风烘箱干燥和自然干燥,且以NG复合漂白剂漂白,笋片切成5mm厚度.微波功率选择0.75kW/kg为较佳工艺条件。以此方法制成的笋干不仅色泽光亮、洁白,质地松软.复水性好.且营养味美。  相似文献   

18.
竹材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竹材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干燥方式的选用及干燥参数的确定, 对竹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移动特性、竹材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塑性变定机理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相似文献   

19.
对比了蒸汽烫漂(SB)和沸水浸烫(BWB)2种预处理方式对新鲜五倍子的影响,以及经过预处理后分别采用烘箱干燥(OD)、流化床干燥(FBD)、自然干燥(ND)和紫外光辐照(UVI)4种干燥方式所得五倍子产品的品质。对干燥速率及产品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后五倍子含水率和单宁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蒸汽烫漂后,含水率降为47.68%,与未处理五倍子含水率(55.77%)呈显著性差异;加热处理会使五倍子干燥产品中单宁酸的含量降低而没食子酸的含量增加,自然干燥的五倍子单宁酸质量分数在50.12%~56.84%之间,没食子酸质量分数在0.29%~0.46%之间,而烘箱干燥后五倍子中单宁酸质量分数仅为32.48%~42.43%,没食子酸质量分数高达2.97%~4.39%;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产品品质有不同的影响,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与紫外光辐照相结合可提高五倍子的干燥速率,且对产品单宁酸含量影响较小;烘箱和流化床干燥可将干燥时间降为5 h以内,但所得五倍子产品中单宁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均在32%~43%之间;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后自然干燥能保证单宁酸的结构最接近原始状态,但干燥时间高达200 h以上;所以可根据实际的操作条件和后续的应用选择五倍子的采后处理方式。工业化五倍子的采后处理因更注重干燥效率,以蒸汽烫漂预处理辅之以流化床干燥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