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全球对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工业化开始后的150年内,浓度已经由280ppm上升到379Ppm,使得过去一个世纪内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6℃.本文世界低碳经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入手,从国际压力和国内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面临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针对面临的问题,文章接着又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的形势及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减排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得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巨大。因此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着重大的能源技术改革的问题,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是迫切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技术,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低碳经济成为国际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对我国贸易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这一趋势对于中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入手,低碳经济对出口结构影响进行分析,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引发了当前社会对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消费状况等问题的思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发展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基础,实现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协调和统一,而低碳经济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绿色经济的角度下探讨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逐渐出现,并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区域内经济发展策略和且标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主要对低碳城市建设和智能建筑节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现今,我国已经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对环境生态有重要保护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逐渐推广低碳经济,农业低碳式管理模式成为低碳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低碳农业的机械化其实是和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一脉相承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就是对于当前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过程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加速低碳农业机械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低碳消费方式是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消费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我国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现状来分析我国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完善低碳消费市场机制,优化低碳消费结构等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很多专家和和学者也为我们的社会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相应时代的变迁,我们逐渐开始接受和认可低碳经济这一新的名词,特别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产生而提出的低碳旅游发展,低碳旅游经也进一步的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低碳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从基础的相关概念的透彻分析入手,来讲解低碳的全新内涵,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和研究了对于低碳旅游事业今后的发展要求,进而将我国的低碳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9.
低碳消费方式是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消费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我国城市居民低碳消费的现状来分析我国低碳消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完善低碳消费市场机制,优化低碳消费结构等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能源消耗和全球气候的变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既是机遇,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通过对我国机遇与挑战的考察,提出加快我国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相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低碳技术、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带来了诸多问题,现今环境、气候状况变得愈加复杂并且呈现恶化的趋势,诸如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数量日益减少,我国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难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方针,例如发展能源节约社会和环境友好社会,而其中比较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低碳理念。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低碳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园林绿化领域,低碳就意味着建造低碳风景园林,这也是对传统园林绿化行业的挑战。本文将就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畜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原平市畜牧产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低碳视角下原平市畜牧产业经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第一大产业。现如今,人们对于低碳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的生产也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农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的可循环性。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资源问题,一是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落实到现代农业的生产中,实现农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农业生产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带来了诸多问题,现今环境、气候状况变得愈加复杂并且呈现恶化的趋势,诸如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数量日益减少,我国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难题。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方针,例如发展能源节约社会和环境友好社会,而其中比较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低碳理念。对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低碳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园林绿化领域,低碳就意味着建造低碳风景园林,这也是对传统园林绿化行业的挑战。本文将就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简单来说就是可持续循环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这一经济形式主要依靠低碳处理技术和相关低碳发展制度来制约相关产业发展中的减排效果从而更进一步节约能源。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平稳有效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影响的应用对策等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低碳经济模式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成为当前首要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就要大力推动低碳经济,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建筑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我国是一个资源能耗和排放量非常大的国家,节能减排在建筑行业是急迫和必须实现的。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发展低碳建筑,这必将是世界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是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和排放情况,从建筑节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展低碳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为我国建筑最大限度地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低碳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发展低碳农业除了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低碳农业的概念、低碳农业的特点、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低碳农业及草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朝着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加快了推进低碳经济的步伐。低碳节能使得工业领域中电力产业受到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与风险。如何在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对电力市场进行快速而正确的转变,完成电力产业新的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向,作者从低碳节能的经济背景下,对市场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分析,针对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规范与科学的发展进行探讨,描述低碳经济模式下电力行业的变革特点,提高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优化电力产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朝着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加快了推进低碳经济的步伐。低碳节能使得工业领域中电力产业受到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与风险。如何在国家政策与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对电力市场进行快速而正确的转变,完成电力产业新的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向,作者从低碳节能的经济背景下,对市场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分析,针对电力产业运营模式的规范与科学的发展进行探讨,描述低碳经济模式下电力行业的变革特点,提高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优化电力产业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