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博克图地区1971 ~2010年的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博克图近4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 ~2010年博克图地区降水量是持续减少的,递减率为16.5 mm/10a,夏季、秋季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为26.2、9.3 mm/10a,与年降水量递减趋势相同,春季和冬季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2.8、1.6 mm/10a;博克图地区40年来轻旱出现在1974、1979、1992、1995、2000~2001年,中旱出现在1999、2004年,特旱出现在2007年,其他年无旱灾,1999 ~ 2001年连续3年出现不同程度干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月可降水量的再分析资料,选取1983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60个时次的数据,分析华南中部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内华南中部的可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可降水量值呈夏高冬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选取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个台站(敦煌、酒泉、安西、张掖、武威、乌鞘岭、兰州、靖远、临夏、天水)1951~2000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对甘肃省50年来降水量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甘肃省年际降水量变化为逐渐减少,年代际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夏季成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冬季则是雨雪稀少,也是一年中干旱季节。  相似文献   

4.
利用夏津县气象局1961—2010年人工观测雨量资料,对降水量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和突变等气候变化做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且具有波动性增减的变化,减少速率为-2.3 mm/a,7、8月减少趋势最明显。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对年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表明,年降水量在197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5.
张玉洁  高林  苑文华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8-15340
利用德州市气象局PWD20能见度仪观测的2009年的资料,分析了德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能见度日均值为8.55 km,最低值出现在07:00,最高值出现在16:00;四季能见度日变化总体趋势比较明显,冬季能见度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是夏季最差,秋季次之,春季最好。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10:00以后出现概率明显减少,16:00以后又开始增加;低能见度日在夏、秋季出现较多,春季最少;夏、秋季以低能见度持续6 h以下的次数最多,冬季以持续8 h以上最多。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变化分析法和累计距平法,对近5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2.81mm/10a的速率减少,夏季降水变化对年降水变化贡献最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偏多,80年代偏少,90年代后偏多。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分别利用地面气象多要素(气温、气压、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水汽压、小时降水量)和单要素(水汽压)建立怀化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估算模型LSTM5和LSTM1,并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面气象要素建立的2种大气可降水量深度LSTM模型有较好的估算精度,决定系数均大于0.94,均方根误差均值小于1.158 1 mm,平均绝对误差均值小于0.709 9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值小于4.54%,较基于水汽压的可降水量线性拟合或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的估算精度提升了70%以上,且LSTM1模型精度略优于LSTM5模型;模型估算精度与大气可降水量条件相关,当可降水量较低或较高时,模型估算结果更为理想;同时模型估算精度与观测站海拔呈现正相关,观测站海拔越高LSTM模型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分析近53年定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定州市降水量总量在减少,1997—2012年连续16年年及夏季降水量偏少。定州市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降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浅层地下水超采,定州市水资源处于紧缺加剧的局面。减少农业用水量是今后定州市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他行业也应该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1970—2016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吕梁市离石区近47年降水量呈逐年略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64 mm/10年;月降水量变化显著,1—8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呈不断增多趋势,8—12月则呈逐月减少趋势;各季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春、秋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冬季降水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0.
谭化红  熊平 《北京农业》2013,(21):188-189
随着大气监测技术的发展,联合地基GPS和MODIS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探测手段应用于大气水汽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价值。基于此,通过比较贵州省站地基GPS探测与MODIS技术探测结果。首先,概述了地基GPS和MODIS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地基GPS和MODIS技术探测大气可降水量的理论应用,然后利用贵州省地基GPS和MODIS观测网络进行了探测大气可降水量的分析,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贵英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44-146
利用1961~2008年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并用谐波分析对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建立预测模型,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48 a来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有上升趋势,但是不明显;同时存在显著的8~10 a周期震荡;而且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4年和1987年,其中1974~1987年降水为减少趋势,1987年后降水开始增多。谐波分析的预测模型对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尤其是对极值的拟合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杨旭  高杰  杨青  田广元  陈刚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81-19581,19693
利用辽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选出5~9各月中最大连续降水量作为基础,对人工增雨试验区最大连续降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人工增雨试验区最大连续降水量各月周期不尽相同,但5、7、8、9月最大连续降水量的变化呈减少趋势,而6月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2004年江淮流域91个测站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分析方法来确定强降水的阈值,对强降水阈值和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中西部地区强降水阈值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呈南高-中低-北高的分布特征;54年间江淮流域有4个年际变化突出的区域;强降水日数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且54年的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孙小龙  廖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04+15863
通过线性回归、曲线拟合及小波变换,对1957~2010年贺州市的降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4年来贺州市降水呈波动性变化,降水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均很明显,变化幅度较大,近54年的年降雨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7.266 mm/10a;贺州市年降水存在2个明显的全域性变化周期,分别是16~18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和8~9年的年际尺度周期性变化,其中17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  相似文献   

16.
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5,(25):211-212
利用大英县2004 ~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大英近10年降水的实际变化特点、季节差异等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外出旅游以及交通运输等的暴雨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大英县年雨量和暴雨日数分布特征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7月;暴雨雨量、雨日与年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夏季同月雨量差距巨大;初秋的9月出现暴雨的概率较大,月雨量、暴雨出现次数均为全年的次高值;大英县出现秋绵雨的概率达50%,集中出现在9、10月.  相似文献   

17.
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56-7259,7276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旭  高杰  杨青  房彬  赵姝慧  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95-17096,17151
利用辽宁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基础,以人工增雨试验区平均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试验区48年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各月的平均变化趋势率5、6月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120和0.123d/10年;7、8、9月的趋势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236、-0.034和-0.079d/10年。由此体现出辽宁省在5月的人工增雨作业对于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沧州市气象台地面观测站1954~2013年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寻找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沧州地区60年来气温在波动中上升,降水在波动中减少。  相似文献   

20.
王平  程清平  任宾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35-8641,8671
基于孟定站1955~2008年气温、降水量观测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M-K检验法等方法,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孟定盆地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54年来孟定气温升高了1.5℃,升高趋势显著,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暖趋势特别明显;从季节来看,以冬季增暖贡献最大;年和各季均温均通过99.9%的信度检验。54年来降水量减少了103.68 mm,减少趋势显著,21世纪以来减少趋势最显著;从季节来看,春季降水有增多的趋势,夏、秋、冬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夏季减少最明显;夏、秋两季降水量通过99.9%的信度检验,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未通过信度检验;气温变化周期不明显,降水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年和各季均温及降水量均存在一个或多个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突变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各季均超过0.01信度的临界线;春季降水量在70年代以来突变增加显著,年和其余各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以来突变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