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杂草稻本是属于禾本科植物种类的,非常容易在稻田中自然进行繁殖和延续后代,与栽培稻出现激烈竞争,给水稻正常成长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就在详细分析杂草稻如何发生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危害的蔓延的措施,以便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出了防控杂草稻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杂草稻的抗逆性及遗传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遗传因子相互渐渗而形成的稻种类型,一方面在稻田中有杂草性危害,另一方面它从普通野生稻中继承且在长期的野生环境中积累了众多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遗传因子,因此在水稻改良特别是在抗性育种上是优良的稻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5.
分析苏北盐碱地水稻田间杂草蔓延危害成因,提出稻田内、外运用农业栽培措施、化学防治等技术手段,综合治理稻区杂草策略,以达到扼制杂草危害,提升水稻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8.
9.
对稻思达防除稻田杂草试验表明,稻思达对主要杂草马唐,旱稗,牛筋草,狗尾草,千金子,异型莎草,鳢肠,鸭舌草,绿萍等具有较高的防效,用药量低,对水稻和稻田水生动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12.
13.
14.
[目的]研究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对杂草稻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栽培稻南粳44和杂草稻 JS-Y1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浓度分别为0(清水对照)、4、6、8 g/L黄腐植酸(Fulvic Acid,FA)浸种栽培稻对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动态、株高、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4株/m2杂草稻密度下,随着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上升,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降低趋势,其中4~6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不同时期杂草稻分蘖数较同密度下降13.84%~35.71%,杂草稻萌发后22 d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拔节期杂草稻叶绿素显著下降7.90%-8.88%。而且在4 g/L黄腐植酸浸种浓度下,抽穗期和灌浆期杂草稻株高显著下降6.37%~9.10%;拔节期和抽穗期杂草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显著下降10.19%~16.05%、12.57%~23.33%和10.28%~19.76%;成熟期杂草稻千粒重、每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分别显著下降3.19%、21.21%和27.27%。[结论]4株/m2杂草稻密度下,4 g/L黄腐植酸浸种栽培稻可通过调节栽培稻的生长发育状况,改变栽培稻-杂草稻相互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影响杂草稻分蘖动态、光合性能和单株产量等生理生态特性,缓解杂草稻对栽培稻的竞争抑制。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