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养鹅生产中,不管种鹅饲养与孵化条件多好,总会出现弱雏,且在接雏时把明显的弱雏挑出去,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还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弱雏。对于有病没有治疗价值的要淘汰,剩下营养不良、体质较差的弱雏,在加强饲养管理、适当的治疗后,大部分可以赶上或达到健雏生长水平。1小群饲养弱雏行动迟缓,脐部吸收不良,腹部大,个体小,瘦弱等。将挑出的弱雏以50~100只组成一小群,在20只/平方米的地面上铺上垫料平养或离地60~80厘米做成架,在网上饲养,以防密度过大,活动空间小,采食拥挤,不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2控制温、湿度弱雏鹅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抓好雏鹅的饲养管理,提高鹅苗成活率实施朗德鹅生物治蝗的关键。为了指导广大养殖户养好雏鹅,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收入,本文重点介绍了朗德鹅雏鹅饲养管理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雏鹅的培育是养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雏鹅的饲养管理也是鹅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雏鹅饲养所需的环境条件、雏鹅的饲养方式、雏鹅的开水和开食时间、雏鹅放水和放牧时的注意事项、雏鹅的饲养管理以及雏鹅的饲料配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雏鹅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雏鹅饲养所需的环境条件、雏鹅的饲养方式、雏鹅的开水和开食时间、雏鹅放水和放牧时的注意事项、雏鹅的饲养管理以及雏鹅的饲料配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养鹅是我县禽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多年来,我县养鹅户由于雏鹅的饲养管理不善,常导致雏鹅软脚病,死亡率较高.为了摸索对雏鹅软脚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雏鹅成活率,笔者以维丁胶性钙为主,其它药物为辅进行防治,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鹅,又叫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 1.育雏季节的选择:育雏季节要根据种蛋的来源、当地的气候状况与饲料条件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市场的需要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市场需要尤为重要。一般都是春季抓苗鹅,这时正是种鹅产蛋的旺季,可以大量孵化;气候由冷转暖,育雏较为有利;百草萌发,可作雏鹅开食的青饲料;当雏鹅长到20日龄左右时,青饲料已普遍生…  相似文献   

8.
四季鹅,又名苍鹅、美鹅、瘤鹅。属中型肉用鹅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因其1个月下蛋,1个月孵化,1个月加料复壮,一季一个循环,故而得名四季鹅。刚出壳的雏鹅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个体小,羽毛稀,抗寒能力和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湿、怕冷、怕热,如果饲养管理不善,易引起疾病。因此,必须做好雏鹅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商品鹅养殖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将雏鹅育雏饲养的基本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是饲养雏鹅的旺季,雏鹅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鹅的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冬春季饲养雏鹅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去劣存优,严格淘汰:雏鹅应根据出壳时间和体质强弱严格淘汰。对表现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将雏鹅仰翻能很快站起,应选留;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瞎眼、歪头等弱雏,坚决淘汰。同时要选留生产性能高的壮年母鹅后代作种用。  相似文献   

11.
雏鹅主要是指孵化出壳后到1月龄内的小鹅,提高雏鹅的成活率是养鹅生产成功的关键,也是养鹅生产过程中的难题.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养鹅热潮中,对于农户或初养鹅者来说,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是困扰他们的难题之一。有些养鹅户雏鹅死亡率高达2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经济损失较大。雏鹅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理念问题:没有学习养鹅的先进技术,一味沿袭传统饲养习惯;忽视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全部饲养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现将雏鹅的育雏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沈莉 《江西饲料》2009,(2):46-46
1选育壮雏 饲养雏鹅,应选择活泼好动、握之肥壮有力、全身绒毛丰满、卵黄吸收好、脚及脚皮肤丰润有光泽的雏鹅。弱雏一般表现为腹大且硬、腹下无毛、肚脐大、有血迹、站立不稳。对弱雏应淘汰或单独饲养。  相似文献   

15.
刚出壳的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低,怕冷、怕热、怕湿.在冬春季若饲养管理跟不上,容易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只有按雏鹅的消化生理特点精心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相似文献   

16.
(1)选育壮雏。饲养雏鹅,应选择活泼好动、握之肥壮有力、全身绒毛丰满、卵黄吸收好、脚及皮肤丰润有光泽的雏鹅。弱雏一般表现为腹大且硬、腹下无毛、肚脐大、有血迹、站立不稳。对弱雏应淘汰或单独饲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雏鹅的生理特点、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肉用仔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辽宁省锦州市某养殖户饲养雏鹅820只,3日龄时用小鹅瘟弱毒苗滴眼免疫,免疫后第2天开始大批发病、死亡;第6天死亡减缓,共死亡550只,死亡率67.1%.发病期间给予恩诺沙星饮水治疗,未见疗效;该批雏鹅的种蛋来源为自家种鹅,但在留取种蛋前从吉林省某地引进新种鹅10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雏鹅的生理特点、育雏前准备、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工作,旨在为养殖户科学饲养雏鹅提供一个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雏鹅是指刚出蛋壳至30日龄内的鹅,其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还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具体归纳起来,对于雏鹅的饲养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