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I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出现在鸡群中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诱发,病鸡主要特征是淋巴肿瘤出现在病鸡皮肤、肌肉、性腺、外周神经等部位。虽然畜禽养殖目前有多种疫苗可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但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导致鸡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本文就一起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MDV)对养鸡业危害严重.70年代初研制出有效疫苗并广泛应用,发病率大大下降,然而,有一些养鸡(户)在接种了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仍频频发生马立克氏病,造成这种免疫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养鸡国家当中,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有神经损伤和内脏淋巴瘤两种,依据临床表现可以将该病分为神经型、眼型、皮肤型和内脏型四种。在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控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是接种疫苗,且目前通过对MDV不同血清型研究,已研制出几款不同类型的MD疫苗。除了接种免疫以外,养殖人员通过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也能够降低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几率,通过优化现场饲养环境,保证鸡只舒适度,做好日常消毒等等能够消灭养殖场内的潜在风险源,进而降低疫病引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201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某肉鸡场80日龄左右的肉鸡出现疑似马立克氏病,患病鸡消瘦、精神沉郁,剖检病理为肝脏、心脏显著肿大,并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胃肿大,PCR检测为马立克氏病阳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PCR检测结果,确诊该场发生的疾病是马立克氏病。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控措施,分析了病因,即该批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是由于该批次的鸡苗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不当(包括疫苗失效)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常见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疾病,主要危害3-5月龄的鸡,死亡率可高达80%,尤其是未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鸡群更易爆此本病。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的病毒性传染病,被认为是与鸡新城疫(ND)、法氏囊(IBD)并列的危害养鸡业的三发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25日龄的鸡群,以对机体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及各种内脏器官、皮肤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和肿瘤成为特征.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养殖户和小型的孵化场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出现侥幸、麻痹的心理,或使用廉价劣质的疫苗,使马立克氏病死灰复燃,再次呈现流行趋势,并且由于本病破坏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受害鸡群对其它病(如白痢、球虫、新城疫等病)的敏感性增高,从而影响各种疫苗的预防效果,给养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马立克氏病作以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恶性T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病鸡产生免疫抑制,外周神经、各种内脏器官、性腺、虹膜、皮肤和肌肉等组织器官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形成淋巴肿瘤等。马立克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困扰我国养禽业事业的发展。鸡马立克氏病可根据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石蜡切片病理观察和病毒目的基因PCR扩增进行进一步确诊。本文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重点阐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70日龄鸡在发生马立克氏病初期,紧急接种CVI988疫苗,收到较好效果。死亡率、高峰产蛋率、马立克氏病病死率均极显著(P<0.01)优于未接种疫苗的鸡群。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诊断发病鸡群的发病情况.对检测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基于马立克氏病毒1型(MDV-1)长独特区内部重复序列132bpr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扩增MDV-1的该重复序列.结果表明:该免疫鸡群受到了MDV强毒攻击,发生了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12.
马立克氏病是鸡最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独或多发性的淋巴样细胞浸润为特征。马立克氏病在世界各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病原学概况、病毒的流行病学概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诸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当今国内外防制鸡马立克氏病(MD)的三种不同血清型疫苗特性、应用情况及免疫效果,并介绍80年代以来MD免疫失败原因和多价苗、蚀斑化克隆苗、基因工程苗研究进展与免疫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鸡马立克氏病(MD)疫苗免疫的发病鸡群中采集肝、脾、血液等病料,经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培养盲传数代,分离到1株(MDV)暂定名为沪X株。该病毒在DEF培养上出现典型的MDV细胞病变。电镜下病毒大小为100nm左右,呈椭圆半开圆形,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培养物经饱和硫酸铵浓缩后,与标准的马立克氏阳性血清出现琼扩沉淀线。病毒按种SPF鸡后,鸡群主要表现内脏肿瘤,并回收到MDV,表明分离的沪X株具有致病性,属于马立克氏疱疹病毒Ⅰ型  相似文献   

15.
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是MD肿瘤细胞和MD成淋巴细胞系细胞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在此综述了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的细胞分布、分离纯化,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马立克氏病肿瘤相关的表面抗原在马立克氏病的肿瘤免疫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鸡马立克氏病(M D)是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1流行特点 初生雏鸡最易感,特别是出壳24小时之内的鸡易感性最高,40~60日龄肉用鸡最易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9~150日龄的蛋鸡最易发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死亡率极高,1年以上的鸡很少发生此病,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①种蛋蛋壳带毒,孵出的初生雏鸡即有此病毒存在;②病鸡终身带毒排毒,病鸡的羽囊上皮细胞内、皮屑、体垢等大量带毒,通过空气散布病毒;③病鸡排泄分泌物和吸血昆虫都可传染本病.  相似文献   

17.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Marek氏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多发生于肉鸡和饲养密度较大的鸡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环境卫生较差和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本病.发病后应用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唯一途径,可减轻危害.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型病变(略)滤泡形成;外周神经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内脏病变为增生性的,马立克氏病(Marek,5 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它是由疙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周围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以及各内脏器官、眼球、肌肉及皮肤形成肿瘤,最终因消瘦而死亡,由于该病病因较为复杂,常发生免疫失败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对于鸡马立克氏病应引起兽医同仁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二价活疫苗免疫协同作用研究@吴长新@刘秀梵@吴艳涛@张如宽@甘军纪@刘慧谋@彭大新@李胜$江苏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李胜$杭州市近江种鸡场鸡;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免疫协同作用农业部“七·五”重大攻关项目;江苏省“八·五”重大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病理变化仅凭肉眼观察很难与禽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相区别。病毒分离只能说明禽体是否已感染病毒。并不能说明已发病。只有通过对疑似病例的临床检验、病理学诊断及琼脂扩散试验,才能对马立克氏病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