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超对接"有效联系了农户与市场,减少了流通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蔬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对接模式,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对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蔬菜合作社规范性,提高蔬菜合作社和超市的物流配送能力,加强对接蔬菜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接超市管理,为优质蔬菜进入超市搭建良好平台,实现农民、超市和消费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生产无公害蔬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这个口号。然而,时至今日蔬菜高残留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试就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再做探讨,供大家商榷。 一、优质无公害蔬菜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往往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农药、激素等物质,造成了土壤和产品的污染。②优质无公害蔬菜往往以降低产量和增加风险为代价,但从总体上看,在我们国家的蔬菜流通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氛围和环境尚未形成,因而优质优价没有得到体现。③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偏低从而…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明  袁霖 《上海蔬菜》2014,(1):5-6,11
<正>1扬州市蔬菜流通模式的发展现状蔬菜流通销售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对蔬菜零售价格高低和产品质量好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扬州市的蔬菜流通模式以生产—批发—零售为主体,辅之部分蔬菜直销、蔬菜配送、蔬菜直通车和网上销售等。扬州市现有大小蔬菜批发市场9家,占地面积26.35万m2,年成交量611.86万t,成交金额110.21亿元。其中江苏联谊农副产品批发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调研常熟市瓜类蔬菜生产和销售情况,分析苏南地区现有销售模式及经济效益,拟优化现有销售模式结构,形成高效、可复制的瓜类蔬菜销售模式。苏南地区瓜类蔬菜销售模式为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互联网+"销售、农户+经纪人4种。其中合作社模式质量参差不齐,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企对接模式通过将蔬菜进行粗加工,增加蔬菜的附加值;"互联网+"模式仍处于推广阶段,暂时无法盈利;经纪人模式是常熟瓜类最主要的销售模式,蔬菜周转快、成交量大,但是收购价偏低。由此得出结论,适宜常熟市农户的销售模式应是基于良好农村合作社模式下的经纪人、农企对接或"互联网+"模式,即合作社对社员生产的农作物品种、质量进行统一把控,统一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经济效益的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蔬菜》2012,(9):50
为满足普通市民的"菜篮子"需求,解决蔬菜"卖难买贵"现象,2012年北京市在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之外,还将新建、投用60家蔬菜直营、直供店,将地头的蔬菜直接与普通市民的菜篮子"对接"。比起其他的蔬菜流通模式,蔬菜直  相似文献   

6.
“菜园子”对接“菜篮子”缓解农民卖菜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蔬菜》2012,(1):30-30
正江西九江利用供销系统农产品的流通优势,大力实施"农超对接",以"龙头企业+超市+专业社"的农产品现代流通模式,在超市建立农产品直销区,使蔬菜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超市,缓解农民卖菜难,同时也减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已经开始呈现生产区域化、产品优质化、经营品牌化的态势。蔬菜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消费者对蔬菜消费品质需求的提升,蔬菜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应用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选取以"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的昆  相似文献   

8.
上海新型蔬菜营销模式的调研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占刚 《中国蔬菜》2018,1(11):12-17
正传统的蔬菜营销模式是上海市蔬菜销售的主要模式,其蔬菜销售量约占上海郊区蔬菜总产量的90%。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厨房"、"电子商务"、"生鲜超市"、"阳台蔬菜"等新型蔬菜营销模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爆发出的活力越来越强。传统的蔬菜营销模式如"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餐饮团购"等在上海"菜篮子"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  相似文献   

9.
上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807家,其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有733家,为主要经营模式。产销对接模式多样,除传统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批对接"、"农标对接"以外,还发展了农家乐、电子商务,以及在标准化菜场设立无人售菜点等新兴销售模式。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销对接,可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经营效益10%~20%。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果品市场流通模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流通模式有农户与市场直接对接、农户通过合作组织与市场对接、农户通过批发商与市场对接以及企业与市场对接,另外,还有新兴的果品流通模式,包括农超对接、农业观光、电子商务等。针对这些果品市场流通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旨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蔬菜的损失与浪费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蔬菜全产业链的损失与浪费,助力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对蔬菜的生产、产后处理、贮存、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与浪费情况进行梳理,总结了全产业链损失和浪费率高、产后处理环节损失严重、减损潜力巨大等蔬菜损失与浪费的特征,分析了自然灾害、相关基础设施不足、供需信息不对称、非标准化操作、消费者偏好、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等造成蔬菜损失与浪费的主要成因,阐述了蔬菜损失与浪费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梳理目前我国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所采用的主要举措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包括多方合力制定减少食物减损行动方案、强化监管推进全链条减损标准建设、总结试点经验形成示范推广、加强教育引导文明健康消费理念等。  相似文献   

12.
刘通 《蔬菜》2020,(5):8-12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疫情,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只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灾害预警、增强产销对接能力,才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市场流通是蔬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北京市蔬菜供应货源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及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性,对于首都"菜篮子"稳产保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以来,河北省蔬菜产业对接北京、天津市场的成效日益显现,但对比山东等蔬菜产销大省,河北省蔬菜产业竞争优势尚未充分体现,在对接进程中仍存在供求结构失衡、对接渠道单一、缺乏全产业链建设、区域竞争加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蔬菜产业对接,促进河北省蔬菜产业提质升级,提出了以高端品牌蔬菜需求为引导,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综合营销渠道探索,延长产业链、加强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协同布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利用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交易成本对蔬菜种植户交易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地区蔬菜交易模式主要包括"农户+消费者""农户+中间商""农户+合作社"以及"农户+企业"4种模式,其中"农户+中间商"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寻找合适买家的困难程度、对价格公平程度的反应、对市场定级和质量标准是否认同、可获得的买家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交易成本变量对蔬菜种植户交易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次,蔬菜种植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以及社会资本特征也对其交易模式的选择有着不同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张真和 《蔬菜》2017,(2):1-7
<正>众所周知,菜价涨跌不仅取决于季节和气象灾害,还与生产方式落后、信息不对称和以产定销的惯性思维及流通不畅密切相关。当下,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蔬菜的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引导蔬菜生产者按照"反向供给链"的经营理念组织生产。同时积极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普通市民的“菜篮子”需求,解决蔬菜“卖难买贵”现象,2012年北京市在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之外,还将新建、投用60家蔬菜直营、直供店,将地头的蔬菜直接与普通市民的菜篮子“对接”。比起其他的蔬菜流通模式,蔬菜直营直供店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低。  相似文献   

17.
北京蔬菜自给率偏低,随着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加强"菜篮子"区域间合作的需求已日益迫切。而京冀蔬菜产业联系紧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开展蔬菜生产与流通调研,加强两地供需对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在对河北省环京蔬菜生产大县调研基础上,从供求数量、结构、质量、渠道4个方面对京冀蔬菜均衡供应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京冀蔬菜均衡供应在体制机制、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机制、高端生产、流通网络、信息服务方面提出保障京冀蔬菜均衡供应的有关对策建议。以期达到推动京冀区域农产品产销对接和"菜篮子"供应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蔬菜的供给与需求是我国当今蔬菜产业必须关注的问题,它不但与生产者、消费者有着利益上的关系,还对整个蔬菜产业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市生鲜蔬菜的供给主要依靠哈尔滨市当地生产的生鲜蔬菜供给和外埠供给;土地、季节、成本、流通和科技因素会对这些供给造成影响。哈尔滨市对生鲜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多,对生鲜蔬菜需求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影响生鲜蔬菜需求的因素有收入因素、价格因素、自然因素和个人因素。针对上述供给与需求的现状以及哈尔滨市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生鲜蔬菜供给与需求存在着生鲜蔬菜生产效率低、生产旺季与淡季的供需严重不平衡、种植农户的生产能力弱和财政补贴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从经营主体和政府2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品蔬菜生产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品蔬菜生产发展速度很快,逐步形成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流通的格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已成为商品蔬菜的集散中心。沿海、内地城乡之间构成了畅通无阻的流通网络。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如雨后春笋,大大促进了商品蔬菜的生产与流通,冲破了多少年来条条框框的界限,展现了商品蔬菜生产竞争异常激烈的势头。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证明,只有竞争,商品蔬菜生产才会有生命力和活力,竞争才能出效益、出人才,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生产竞争有利于调整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整个社会也就在竞争中前进。  相似文献   

20.
蔬菜价格的形成与流通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高邮市现有蔬菜流通模式的调研,指出了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蔬菜产销衔接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卖难""买难"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