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黄蘑菇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元  薛文新 《青海草业》2001,10(1):19-21,39
在碳源含量为 2 .0 % ,氮源含量为 0 .2 %的条件下 ,采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 ,研究了草原黄蘑菇A- 52 2菌株对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利用。试验表明 ,A - 52 2菌株对碳素、氮素营养的利用都很广泛。对葡萄糖的利用最好 ,蔗糖、白糖、麦芽糖、淀粉、红糖也是理想的碳源 ;菌丝营养生长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硫酸铵和氯化铵 ,尿素、蛋白胨和酵母粉是理想的氮源 ;添加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可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
在碳源含量为1%、氮源含量为0.2%的培养基上,采用PDA平板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黄伞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黄伞菌丝营养对双糖、多糖的利用比单糖差,黄伞菌丝营养对有机氮的利用比无机氮强.  相似文献   

3.
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是近几年鉴定的云南蚕区桑园发生桑褐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及碳源和氮源、p H值、温度、光照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褐斑壳丰孢的菌丝适宜在PDA培养基和PDA+1%桑叶碎片培养基(简称PDA桑叶培养基)上生长,其中PDA桑叶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物质分别是麦芽糖、蛋白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而在所有有氮源和无氮源物质的培养基上均不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 H值为6~9,而p H 6时产孢量最大;在22~28℃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连续黑暗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的致死温度条件为50℃水浴处理10 min。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桑褐斑壳丰孢有很强的营养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3个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菌株均以有机碳作为碳源,且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蔗糖次之,而对于无机碳仅Bb S05菌株可少量利用。氮源以酵母粉培养效果最佳。当C∶N=40∶8时,3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量最高。Fe3+、Mn2+微量元素组合对Bb D01促进作用最大;Fe3+、Zn2+组合,Fe3+、Zn2+、Mn2+组合对Bb S05有促进作用,而且Fe3+、Zn2+、Mn2+组合效果最佳;对Bb Y03而言,添加任何单元素或多元素组合对其菌落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结缕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Bipolaris hawaiiensis.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蔗糖为最适碳源,以KNO3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7~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70℃/15 min.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0%爱苗的抑菌效果最好,15%三唑酮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芒果枝枯病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考查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致死温度及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芒果组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光照时间和不同芒果组织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 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 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 pH 8.0,孢子萌发最适 pH 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不萌发,高于95%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 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 )。  相似文献   

9.
采集来源于美国、巴西、中国的11个去皮豆粕和中国51个大、中、小型企业加工的57个带皮豆粕,有代表性地比较其营养和品质。结果显示:去皮豆粕优于带皮豆粕,去皮豆粕的粗蛋白质、总能值、蛋白质溶解度(在0.2%KOH溶液中)分别为46.72%、17.11MJ/kg、81.31%,分别比带皮豆粕高1.64%、0.03MJ/kg和12.88%(P〈0.01);而粗纤维和NDF含量分别为3.49%和7.74%,比带皮豆粕低1.16%和2.19%(P〈0.05)。对相同大豆来源、相同工艺的4个配对去皮和带皮豆粕进行比较,去皮加工使豆粕的粗蛋白质、总能值和蛋白质溶解度分别提高2.34%、0.08MJ/kg和4.14%;使粗纤雏和NDF分别降低0.93%、1.19%。去皮工艺改善了豆粕的营养和品质,粗蛋白质、粗纤雏、NDF、总能值和蛋白质溶解度是反映去皮工艺对豆粕营养品质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碳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俄罗斯木霉(Trichoderma rossicum)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0℃;菌落在pH值为5.0~12.0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pH为7.0时,生长最快,pH值为8.0时产孢量最大;营养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甘露醇,产孢量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营养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在供试的7种氮源中,培养6d未观测到该菌株产孢;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8℃,10min。  相似文献   

11.
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不同营养、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条件进行了桑炭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并用7种杀菌剂各3种浓度制成的含毒PDA平板培养基测定了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被病菌所利用,以甘露糖为最好。菌丝生长在24~28℃、PH6~7为最适。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液和20%桑叶汁液、20~28℃、相对湿度100%及PH6~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散射光、黑暗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而紫外光有较强的杀伤作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杂交肉牛不同年龄,营养水平的肥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利木赞与本地牛杂交一代7~8月龄公犊12头,10~11月龄公牛12头,供给日增重0.9千克,1.2千克和1.5千克营养水平的日粮,经120天肥育,结果表明:7~8月龄和10~11月龄高营养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74±0.06千克和1.340±0.15千克;7~8月龄组对不同营养水平敏感,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产肉性能以高营养水平组最好,屠宰率62.4%,净肉率52.98%,眼肌面积9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3.
对研制的西式耗牛肉香肠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实验室常规分析。试验结果:水分含量平均为73%,干物质为21.5%,粗蛋白质为19.15%,粗脂肪为1.55%,灰分为0.95%,总71.06MJ/kg。并按营养成分设计西式牦牛肉香肠的营养标签。  相似文献   

14.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 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 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 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 (P 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 (P 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15.
氮元素是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各种蛋白质的氮含量比较恒定,平均值为16%。瘤胃微生物可利用日粮蛋白降解产生的氨、肽、氨基酸作为氮源,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CO2、糖以及ATP作为碳链和能量合成的微生物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机体40%~80%的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可提供氮源的物质有: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非蛋白氮等。为了有效利用饲料蛋白质和菌体蛋白,必须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本文主要介绍了氮素营养的种类及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干法挤压膨化对大豆营养品质及电镜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测定干法挤压膨化对大豆营养品质及电镜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膨化前后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脲酶含量下降69.03%(P〈0.01);膨化全脂大豆中组成蛋白质的17种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蛋氨酸含量由0.16%提高到0.19%,提高15.78%,组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分别提高了6.86%、6.74%和6.12%(P〈0.05);显著提高大豆PUFA的含量,其中18:3提高50.23%(P〈0.01);膨化全脂大豆油料细胞壁破坏较充分且有明显的油脂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兴迪  田沛 《草业科学》2022,38(7):1278-1286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P<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P<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P<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18.
选同日龄海兰白雏鸡62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1、2、3处理组日粮营养水平依次为育雏期(0~8周龄)粗蛋白18%、20%、21%,代谢能11.93、11.93、12.56MJ/kg;育成期(9~20周龄)粗蛋白17%、18%、19%,代谢能11.72、11.93、12.14MJ/kg。试验结果表明:育雏期试验鸡增重和结束体重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以处理3组增重效果最好,分别比1、2处理组提高增重3.82%和3.19%;能量水平相同、蛋白质水平不同的1、2处理组间增重及8周龄体重基本一致。育成期20周龄和结束体重不同营养水平间比较接近。全期单鸡耗料3个处理组间以处理3组最低,单位增重蛋白质消耗量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则比较接近。综合分析育雏期以处理3组、育成期以处理2组饲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选同日龄海兰白雏鸡62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4个重复。1、2、3处理组日粮营养水平依次为育雏期(0-8周龄)粗蛋白18%、20%、21%,代谢能11.93、11.93、12.56MH/kg;育成期(9-20周龄)粗蛋白17%、18%、19%,代谢能11.72、11.93、14.14MJ/kg。试验结果表明:育雏期试验鸡增重和结束体重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以处理3组增重效果最好,分别比1、2处理组提高增重3.82%和3.19%;能量水平相同、蛋白质水平不同的1、2处理组间增重及8周龄体重基本一致。育成期20周龄和结束体重不同营养水平间比较接近。全期单鸡耗料3个处理组间以处理3组最低,单位增重蛋白质消耗量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则比较接近。综合分析育雏期以处理3组、育成期以处理2组饲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对黑曲霉2449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基的最佳组分碳源、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大麦粉、豆粕粉和NH4NO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麦粉、豆粕粉和NH4NO3的最优组合为3%大麦粉、2%豆粕粉、0.14%NH4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