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已成为我省杭嘉湖水网地区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林带结构主要有五种:水杉林带、池杉林带、落羽杉林带、水杉杞柳混交林带和水杉棕榈混交林带。不同结构的林带,其防护效果也不同。在农田防护林研究工作中,透风系数是一个重要参数。透风系数不同的林带,防护效果差别很大。虽然它不是林  相似文献   

2.
<正> 江南水网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有木麻黄林带、水杉林带、池杉林带和落羽杉林带。不同的林带,其防护效果往往相差很大,为发挥林带的最大防护效能,需确定一个最佳林带结构。在防护林研究工作中,常以林带的透风系数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的指标,并根据这个指标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林业技术措施。近年来,我们对林带的透风系数和防护效能作了大  相似文献   

3.
一、防护林建设状况  我市农田防护林建设,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五十年代以旱柳、重阳木等为主的极不规则的农田防护林,称为第一代农田防护林。六十年代中期,形成了树种较为统一的以香椿、苦楝、枫杨等为主的农田防护林,称为第二代农田防护林。七十年代中期,结合原有林带的更新改造,在全市范围内出现了设计合理、结合适宜、林相整齐、防护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以水杉、池杉、落羽杉等为主的窄林带中网格防护林类型。到八十年代末,全市平湖区1338条堤、渠、路全长31855公里的地段上建成了由2500多个网格组成的农田防护林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育良种,改善水杉、池杉的遗传品质,促进速生、丰产、优质。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从1973年以来,开展水杉、池杉种子园营建工作。几年来,我们共收集水杉优树48株,池杉优树66株,落羽杉优树15株,墨西哥落羽杉母树2株。嫁接成活各类苗木17486株,其中:水杉12711株,池杉4330株,落羽杉403株,已定植种子园300亩(水杉210亩,池杉80亩,落羽杉10亩)。1974年定植的水杉种子园,1975年育两株开始开雌花,1976年又有6株共结球果近100个,今春又嫁接水杉、池杉、落羽杉苗23900多株,预计明春可完成450亩的建园任务。  相似文献   

5.
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内外对农田林网的防护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以及农田林网的配置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但对资源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通过对农田林网的调查,分析了林网资源及其特点。 调查方法 1.1 根据江苏省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把同时符合树木3行以上、宽6m以上、面积3亩以上的林带划为成片林(林网),反之为四旁树(林网)。成片林(林网)用1/10000地形图实地调查,四旁树(林网)以县为总体,以村民小组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1.2 对农田林网网格面积用1/10000地形图实地将所有整齐的林带在地形图上画出,并在图上求算网格面积。根据网格大小,将林网分成200亩以下,20.1~300亩、301~400  相似文献   

6.
嘉兴沿海基干林带主要造林树种防护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典型抽样方法,以冠径/树高为胁地作用评价指标、以冠长/树高为防风能力指标、以枝梢折断率、风倒(折)率为抗风能力指标,对嘉兴市17个主要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的防护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池杉和水杉胁地最小,合欢、香樟、重阳木和垂柳胁地最为严重;落羽杉、水杉、池杉和银杏防风功能最强,枫香、香樟、喜树和黄山栾树防风功能最弱;池杉、山杜英、枫香、乐昌含笑、落羽杉、香樟和银杏抗风能力最强,美洲黑杨的抗风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7.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 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 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防风效能提高1.08%~6.3%.(3)乔木混交林的防护效应好于乔木纯林,其中,农田防护率较纯林提高43.8%,胁地指数降低0.27,农作物减产率降低57.5%.(4)新疆杨栽植9 a后即可进入最佳有效防护成熟期,有效防护成熟期在10~27 a.(5)林带配置方式即株行距、行数、林带宽度与林带疏透度显著正相关(R=0.661*、0.707*、0.688*).(6)林带防护距离随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与林带间距呈显著正相关,即林带的工艺成熟龄和防护期是确定林带间距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广州军区南湾湖农场重视因地制宜、农林并举、开发林业。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大面积造林,至八八年止,已营造以六九杨、池杉和水杉为主的林木近2万亩,成活保存率在85%以上。同时,他们狠抓了林木的抚育管理,去  相似文献   

9.
淮河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施农防林建设的实践 ,总结出息县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适宜发展的模式 ;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网的林带走向、带间距离、林带宽度 ;在树种选择上提出了坚持以三杉 (水杉、池杉、落羽杉 )为主 ,三杨 (意杨、杂交杨、枫杨 )为辅 ,发展果树 ,不丢乡土树种的原则 ,以形成结构合理 ,林分稳定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兴安盟农田防护林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向结构合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方向发展,并从中优选出了多种造林模式。一、窄林带、小网格营造防护用材兼用林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安盟采用窄林带、小网格营造防护用材兼用林。一般林带由2-4行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农田林网对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1979年5月份我们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五七公社进行了一次小麦测产.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林网概况五七公社的林带是结合农田水利设置的,全社林网面积23500亩,无林区面积7200亩.这次测产的林网,选在前线大队五生产队,对照区选在四生产队.东、西林带宽6米.种树4—5行,树高6米,林带间距110米.北面林带宽31米,种树26行,树高9米;南面林带宽17米,种树15行,树高8米,南北林带间距为300米.网格面积49.5亩,种麦面积35.97亩(小麦品种为内乡五号),林带面积2.46亩,树种为刺槐,单层林.  相似文献   

12.
一、林带的设置应结合地形、地貌合理配置。 主林带间距一般以150—200米。副林带间距300—400米,网眼面积为67.5-120亩,严重风沙害区,主副林带间距要适当放窄。每个网格控制在60—100亩之问。主林带宽10-12米、6—7行树,4—5行乔木,2行灌木。乔木株行距2×2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农田防护林已构成一个防护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的社、队,对防风固沙,蓄水保土、保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据调查目前已营造起来的农田防护林有的网格过大,网内的农田不能全面受益;林带有的过宽,不仅增加了占地比率,也相对的降低了防护效应。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对农田防林网格大小及林带宽度进行了观测研究。现将研究的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全国解放后,榆林人民遵照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治沙造林,在1977年底,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宜林荒沙面积的40%,占沙漠总面积的17%。其中3条总长1900多华里的大型基干林带已造林100万亩,占设计面积的66%;受风沙危害严重的144万亩农田中,有100万亩实现林网化,沙漠腹地出现了万亩以上的成片林62块,其中10万亩的两块。治沙造林固定流沙300万亩,保护农田100万亩,恢复牧场100万亩;结合修建水库,引水拉沙,还从沙漠中新辟农田40多万亩,发展养鱼水面20多万亩。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逐步深入,治沙造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榆林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两倍多。治沙造林锻炼了人,也鼓午了人们的斗志,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从此,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了“人进沙退”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数字与成就     
巴彥淖尔盟建国初期有林31万亩,其中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092株,林木覆被率0.2%。三十五年来,巴盟各族人民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运动,截至1983年底,全盟有林面积达到2870万亩,人均2.1亩,是建国初期有林面积的9.5倍,林木覆被率增加到3%,人工林保存面积132万亩,为建国初期的6600多倍;营造农田防护林41万亩,保护农田390万亩,粮食单产由建国初期的104斤增长到1988年的385斤。为了征服乌兰布和沙漠,在五十年代初期营造了长达308华里、平均宽300米的大型防沙林带,在林带迎风面规划了封沙育草区,同时在全盟沙区营造了23.6万亩防风固沙林,起到了阻挡沙漠东侵、保护黄河枢纽工程、保护包兰铁路、保护河套灌区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农田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和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现有林网规划不合理,在达到防护成熟时,林带树高不能满足对所需防护的空间范围形成有效防护的要求。如果要形成有效防护,就需增加主、副林带的密度。一般风速条件下,中等立地条件主林带的间距应为270m,副林带间距以400m为宜。并得出开发区防护林网在降低风速20%~50%的条件下,有效防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5%,13.54%,10.65%,7.54%,4.87%,2.59%和1.12%。  相似文献   

17.
定边县贺圈公社有农田防护林3500亩,可保护农田40000亩。1966年用插穗造林,规格200×400米,每个网眼120亩。主林带5行,副林带3行,为杨柳混交疏透形。1972年对防护效益作了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池杉在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会市海岸带复合农林业试验区的池杉林带进行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池杉在pH值为8.15,盐分含量为0.515%的海岸带滨海草甸盐渍土中生长良好,5年生林带平均树高达5.9m以上,胸径达10.7锄以上,已开始起到防护作用;13年生时树高达11.2m,胸径达17.9cm,年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0.86m和1.38cm,生长较为迅速,可作为我省海岸带复合农林业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地下水位对池杉的树高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岸带营造池杉林带时,宜选择地下水位低于50cm的立地。  相似文献   

19.
张掖灌区是河西走廊主要的灌溉农业区,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以渠、路为骨架,营造“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为了鉴定现有林网对农田的防护性能,探讨林网内小气候形成的农田生态环境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为干旱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新的农田生态结构和经济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1——1984年,先后在张掖县境内的九公里试验场、五金站农场,对农田林网的气候效应进行了观测,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的几项主要因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