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3,(1):38-38
由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绵阳市农科院和云南农科院粮作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荣获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大幅度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首选途径。作为我国杂交小麦领域的领头羊和组织者,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研究员和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们一起,连续17年攻关,通过小麦光温敏不育的资源发现、遗传机制和异交生物学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及光温敏不育  相似文献   

3.
<正>7月29日,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转基因玉米研发现场会,展示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虫转基因玉米研发中的突破性进展。据介绍,我国独立创制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已获得安全证书,并完成了产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黄丽丽带领的果树病害研究团队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New Phytologist。研究发现,苹果树腐烂病菌果胶酶、次生代谢物合成、氮转运相关蛋白和酸性外泌蛋白酶等相关基因的扩增和表达可能是该病菌适应性侵染树皮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我国生物降解地膜研发有了长足进步,生物降解地膜的材料和产品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产品推广应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以来,农业部启动了全国生物降解地膜评价试验专项,在全国13个省区市的30多个试验点,进行了8种农作物的生物降解地膜评价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我国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降解地膜研发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已从过去的跟跑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到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利用杂交优势的重要粮食作物,这一空白正在被河南省科技工作者填补。近日,由河南科技学院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强优势BNS型杂交小麦组配与规模化高效制种技术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项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于1997年发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天津大学尉迟之光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将结构生物学应用于离子通道农药靶标的研发领域,在绿色农药研发及昆虫抗药性探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新进展,填补了国内农药研发在离子通道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刊发表在国际著名农林科学期刊《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经过长达6年多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土壤重金属原位固定复合修复剂。通过近两年多地试验证明,这种微生物土壤修复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现状,经过处理后的土壤生产的稻米中镉含量降低60%以上,该产品可使中重度镉污染稻田生产的稻米镉含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以下。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专家、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院长张德元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针对湖南重金属污染现状,结合湖南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污染程度,创新提出利用钝化治理和净化修复等  相似文献   

9.
全国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廖琴孙世贤在农业部农业司领导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5年至1997年组织了大范围的全国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在有关省种子管理站、汇总单位、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品种原始创新及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上获悉,针对谷子高粱糜子种植繁琐、缺乏适宜除草剂、不适合机械化收获、产业链短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研究员介绍,新品种新技术在谷子高粱糜子主产区建立示范基地276个,新品种新技术累计推广4 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 700多万吨,节本增效1 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美国实现“三系”配套后,开始研究小麦杂种优势。我国自1965年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入美国“T”型材料后开始研究。70年代初,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列为国家农业科研重点项目,开展全国性大协作,但由于对其复杂性认识不足,不久自行解散。1982年在蔡旭教授倡导的“开放育  相似文献   

12.
<正>孟山都近日宣布其抗除草剂小麦的研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使得世界上首个转基因生物技术小麦品种离面世更近了一步。全球已有几家公司对生物技术小麦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是目前该产品仍未获得商业化。孟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国梁研究团队在病原菌和植物基因组变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病原菌(以稻瘟病菌为例)和植物(以玉米为例)中几类活跃的转座子对基因组的变异和多样性起重要作用。研究成果以A nove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olymorphic transposable elements via scanning of high-throughput short reads为题,发表在院选核心期刊DNA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他们对籼粳稻杂种不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团队不仅分别克隆了控制水稻杂种雌配子(胚囊)育性基因座位上的广亲和基因S5和雄配子不育基因Sα,还对这些基因所在座位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S5基因座上三等位基因系统(triallelic system)模式和Sα座位中的"两基因/三元件互作"的模型(two-gene/three-component interaction model).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稻杂交育种和水稻品质改良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进化中生殖隔离形成的分子机理上提供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证据.这是中国科学家继2006年阐明Boro 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以后,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又一次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课题组发现经物理诱变筛选的小麦闭颖品系ZK001 (中科0101,CNA20150325.7)可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是小麦抗赤霉病机制研究和抗病育种的优良种质。有关小麦闭颖机制解析研究近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被国际农学领域期刊《The Crop Journal》接收发表。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赤霉病在我国呈加重发生趋势,近五年年均发病面积820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4,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并且,病菌产生的真菌毒素还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由于缺乏高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重要手段,但病菌产生的抗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目前常用药  相似文献   

17.
<正>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系统是源于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它可利用靶位点特异性的RNA,指导Cas蛋白对靶位点序列进行修饰。CRISPR/Cas9技术具有靶向基因的位点选择多、可实现多基因编辑,与其他靶向编辑技术相比,还具有精确可靠、简单易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作物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品种改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常规植物基因组编辑手段多通过农杆菌或基因枪的方法将CRISPR/Cas9DNA表达框转入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进而发挥功能对目的基因进行编辑。但是这些方法多存在许多不足,如较高的潜在脱靶效应、易出现嵌合体、  相似文献   

19.
经过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努力,目前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相关技术难题已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只要抓住机遇,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支持,加快推广应用的进度,我国苎麻产业必将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双一流期刊、植物科学Top期刊《New Phytologist》(IF=7.299)发表了研究论文。效应蛋白作为一类重要的毒性因子,主要通过病原菌分泌到寄主体内,抑制寄主的防卫反应,从而引发寄主植物感病。小麦条锈菌(Pst)作为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真菌,毒性变异频繁,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的小麦生产。然而,由于缺乏稳定转化体系且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条锈菌效应蛋白的功能研究严重滞后,导致我们对病菌调控寄主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