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小流域生态林业的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8a的研究,对里石门水库水游的田芯村小流域治理,按照生态林业的原理,确定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果牧副业全面发展的技术路线,以蓄水保土为基础,发展经济为核心,根据不同地类,地形,坡位,因地制宜地采用营造防护林,经济林,开发荒滩,扩田造地,改坡地为水平梯田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分析了其效益,以期对区域环境改善和农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姚安县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江上游云南紫色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流域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系统类型增加,较稳定和趋于正向进展演替的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面积扩大,人为重点修复生态系统类型的立体垂直结构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土壤侵蚀减弱,森林覆被率提高,修复效果明显.干扰荒草地、人工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措施的土壤流失量3年内分别减少46.9%-50.1%,49.6%-59.3%,29.5%-66.4%和65.1%-76.1%. 相似文献
5.
6.
为了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应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恢复植被和涵养水源等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当前,全面评估为水土保持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全面掌握水土保持措施改善生态条件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是保障国家生态工程科学实施和有序管理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郝家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生态经济建设的措施与主要步骤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生态修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某具有代表性的小流域为对象,介绍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指出在我国依靠生态修复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本文在阐述了水土保持治理图编留原则、图面表示内容及表示方法的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例,利用彩色红外航片和野外调查补充,通过收集资料,选用地理基础底图、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与分段、位置及界线的确定,以及图例设计、清绘量算等过程,编制了此图。同时,指出了该流域今后的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查清牡丹江流域中下游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角度,对预防监督、生态监测、技术支持等内容进行了论述,结合耕作、林草、工程措施提出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其各项效益显著,且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16.
2016年5月中旬在江西赣南塘背小流域选取3种典型水保措施治理下的林地,通过对其乔灌草物种组成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塘背小流域各代表性林地在治理30 a后的植物恢复状况。结果表明:3种水保措施条件下植被覆盖度均有变化,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仅采用“封禁”措施的林地,采用“工程+植物+封禁”措施的林地植物群落发展较快、种类较为丰富。表明仅采用封禁措施的植被恢复无显著变化,采用植物或工程措施都能够加速植被恢复,同时采用水平竹节沟和乔、灌、草相结合种植的水保措施能最大化加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7.
甘肃安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构成因素与效益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西县4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因素与效益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养殖业占有较大优势,但效益较差,认为在该系统中,发展经济作物,提高草食家畜的生产效益,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总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对泥河沟塬(坡)面已建水保工程蓄水保土和农果产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塬(坡)面梯田工程效益最显著;塬(坡)面应以平整土地修建梯田为主,配以其它拦蓄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