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施氮量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氮肥对南疆膜下滴灌陆地棉干物质的积累动态与分配规律的影响,为南疆陆地棉膜下滴灌高产棉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在田间通过不同施纯氮量(0、150、300、450、600和750 kg/hm2)试验,对不同生育时期公顷干物质的积累及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并建立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全生育期根、茎枝、叶片的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在结铃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茎枝的分配比例与施氮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蕾花铃呈负相关;叶片的分配比例在开花期之前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开花期之后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纯氮300~450 kg/hm2,可提高干物质积累速率,延长其快速积累持续期,调节棉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加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提高棉花产量.施纯氮量与籽棉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4 171.870+12.881 X-0.015X2,当施纯氮量X=427.832 kg/hm2,得到籽棉理论最高产量为Y=6 937.17 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探索滴灌春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为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新春6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处理0、225、300、375 kg/hm2,分别用N0、N1、N3N3表示.[结果]滴灌春小麦干物质、氮素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30~61和25 ~55 d,且干物质与氮素的最大积累及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粒氮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素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产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随着旋氮量的增加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产量以N2最高,达到7 619.86kg/hm2,比N0增产40.96;.[结论]合理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是小麦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举措,在滴灌春小麦出苗后25-55 d这段时期需保证水肥充足供应.通过一元二次多项式拟合,施氮量为329.02 kg/hm2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征的影响.[方法]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180 kg/hm2(N1)、240 kg/hm2 (N2)、300 kg/hm2(N3)、360 kg/hm2(N4)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整个生育进程中冬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基本呈N3>N4>N2>N1变化规律;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以花后同化物转移贡献为主,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在27.41; ~38.12;,花后为61.88;~72.59;;产量最高为9 540.15 kg/hm2(N3处理),分别较N1、N2、N4处理产量提高了24.72;、14.44;和6.23;,达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滴灌冬小麦的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超级稻铁粳7号为试材,重点分析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铁粳7号的干物质重,在施纯氮255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为8:2处理下成熟期的总干物重达到最高为15 570 kg/hm2;增加施氮量会提高铁粳7号的总吸氮量,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会下降,而氮素生理利用率以施纯氮210 kg/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析4种施氮量(0、75、150和225kg/hm2)处理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其对茎秆干物质转运的情况。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增加叶面积指数主要是主茎7~19节叶面积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时,增加干物质量主要是茎秆中上部节杆物质积累量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茎秆中上部节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和产量。施氮肥增加植株中上部节叶面积,提高茎秆干物质的积累量,并提高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以N150处理的产量较高为4 889.62kg/hm2,其最大干物质量为16 133.8kg/hm2,其中,茎秆干物质为5 364.7kg/hm2,茎秆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量为1 830.5kg/hm2、转移率为34.12%。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_1:0 kg/hm~2;N_2:60 kg/hm~2;N_3:105 kg/hm~2;N_4:180 kg/hm~2;N_5:225 kg/hm~2),以滴施方式追施,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_5处理最高。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N_3处理最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转运量、转移率、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产量均以N_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为46.5 t/hm~2,分别较N_1、N_2、N_4、N_5处理提高92.9%、78.2%、9.7%、18.6%。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转运量、转移率与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N_3处理通过对马铃薯叶、茎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调控,提高了叶和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量和转移率,进而增加了平均薯块质量、单株结薯质量和产量。综上,追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优质小麦济麦20为试材,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和基本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基本苗条件下,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施氮量增至30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当施氮量为180 kg/hm2(N1处理)和300 kg/hm2(N3处理)时,666.7m2基本苗在10万(M1处理)至15万(M2处理)范围内,随基本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当施氮量为240 kg/hm2(N2处理)时,666.7m2基本苗10万和15万两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并且获得了最高产量,前者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后者。本试验中,过量施氮和过多基本苗均导致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等因素,以M1N2和M2N1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8.
杨建军  程卫东  蔺海明  刘学周  胡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36-4538,4541
[目的]研究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肥对红芪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红芪多糖含量的影响,为红芪药材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各生育期内进行采样,测定红芪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计算产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红芪多糖的含量,计算多糖产量。[结果]坡缕石配施氮磷钾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后期(9月下旬和10月末)植株地下部分红芪多糖含量,或延缓多糖含量的降低,提高红芪药材的质量;显著增加红芪产量和多糖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增产731.32kg/hm2。坡缕石单施也能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红芪各部分的多糖含量,延缓地下部分多糖含量的降低,增加红芪的产量和多糖的产量,高用量坡缕石(2250kg/hm2)单施效果显著,增产368.34kg/hm2。[结论]坡缕石与氮磷钾配施能够提高红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高用量的坡缕石(2250kg/hm2)和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坡缕石单施也有延长红芪干物质积累时期和延缓多糖含量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肥料调控,实现玉米花生间作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单作玉米、玉米花生间作2种种植方式及180、360kg/hm22个氮水平,研究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降低了各生育时期的单株叶面积,提高了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具有"前慢后快"的特点,减少了干物质向茎秆和叶片的分配,促进向籽粒分配,产量提高了38.47%~59.65%,收获指数提高了0.72%~3.02%。360kg/hm2的施氮处理明显提高了间作玉米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促进干物质向秸秆分配,减少向籽粒分配,降低了收获指数。[结论]间作玉米单株干物质量高于单作玉米,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提高了收获指数。间作玉米获得高产要加强后期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氮量为1.93 kg;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之提高,产量与施钾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56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钾量为1.65 kg。  相似文献   

11.
谷子不同类型品种生育后期物质生产与转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 2 6个品种比较表明 ,新品种的子粒产量和经济系数比老品种高 ,生物产量二者相仿。不同栽培条件下 ,子粒产量、生物产量均表现为高秆弯穗品种高于矮秆直穗品种。而且高秆弯曲穗品种叶输出率高于矮秆直立穗品种 ,说明叶片不仅是光合器官 ,也是贮藏器官。茎鞘物质输出主要是叶鞘中的物质输出 ,茎秆中的物质不仅未输出 ,而且还要补充。新老品种和高秆弯穗品种子粒的干物质 ,全部都是抽穗后积累。矮秆直穗品种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有少部分转运到子粒中 ,产量大部分是来自抽穗后干物质的供给。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株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两种土壤类型条件下,对60个不同的甘薯品种(系)进行了干物质积累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地区(棕壤土)种植的甘薯,有86.7%的品种(系)烘干率高于平原地区(褐土)种植的相同品种(系),增加幅度为0.2~7.0个百分点,有13.3%的品种(系)烘干率降低,降低幅度为0.1~2.0个百分点。说明甘薯干物质的积累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棕壤土比褐土更有利于甘薯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积累及转换与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亚种间、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干物质生产积累、运转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杂交稻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一直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生产优势;在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运转率高,其干重颖花比值小;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是“库大源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中、晚不同熟期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各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均按logistic曲线变化,呈现出"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但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熟性小麦品种各器官的分配量及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熟品种K35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速率比较低,达到最大积累速度的时间较晚,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生育优势。晚熟品种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最大积累速率均较高,具有较强的生产潜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湘西山区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比较了4个两系杂交中稻与2个三系杂交中稻的干物质积累与运转情况,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组合前中期叶片、茎鞘养分积累较多,后期向穗部转移亦比较充分,供试组合剑叶展开期平均干重为39.7g/蔸,齐穗期茎鞘叶平均干重为41.0g/蔸,分别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4.41%和23.88%;茎鞘叶干物质向穗部的平均运转量为16.4g/蔸,比三系杂交组合高18.84%;平均运转率为40.00%,与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40.18%相近;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27%,比三系杂交组合平均值高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高产籼糯与高产籼稻品种性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籼稻"满仓515"为对照,对"鄂荆糯6号"、"闽岩糯"、"越糯3号"3个常规高产籼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这3个籼糯品种的穗数比"满仓515"多28.3%~56.3%,但总颖花数和库容量分别比"满仓515"少7.7%~20.6%和14.8%~30.4%,最终产量水平比"满仓515"低15.4%~22.1%。说明常规高产籼糯品种每穗粒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较高产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外观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一个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各器官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型,为温室标准切花菊外观品质的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植株总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单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间1:1线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0.97、0.97、0.83、0.99;67.5 g•m-2、22.4 g•m-2、28.2 g•m-2、15.4 g•m-2、3.73 g/株。本模型对菊花植株干物质生产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光合作用驱动的生长模型(R2和RMSE分别为0.82和274.68 g•m-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的干物质生产和各个器官的干重,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为温室标准切花菊生产中的光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大棚黄瓜干物质生产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25℃、30℃、35℃三种温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黄瓜的干物质生产随生育发展适温提高,果实的干物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0℃温度处理在生育前期的NAR、LAI及总干重量最高,最利于干物质向果实分配,35℃温度处理在生育后期的NAR、LAI总干重最高,最利于干物质向果实分配。温度对全生育期的干物质总分配无显著影响。据此,笔者提出了“干物质分配平衡论”。  相似文献   

19.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月华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4-16,33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原因是后期功能绿叶面积下降幅度快,干物质转化效率较低;籼糯稻高产育种,应朝着提高生物产量、提高每穗粒数方向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后期能维持较高绿叶面积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