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瓦提县农户耕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推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阿瓦提县劳动力数量、耕地投入、政策补贴、灌溉保证率、耕地面积、农产品市场、土壤质量、农业保险等依次对农户耕地利用的影响比较显著,各因素的影响差异客观存在.[结论]应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资补贴,推行农业生产政策保险等方面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  相似文献   

2.
张丽  侯敬丽 《甘肃农业》2014,(15):49-51
农民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和保护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并不高,基本处于被动保护状态;农户的耕地保护意识是决定其耕地保护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耕地保护行为主要体现在对耕地的利用上;耕地资源少、地块破碎、分布零散和农业收益低下是农户保护耕地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把"三农"问题提上了新高度,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农地细碎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耕地调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户是耕地经营的主体,其内在意愿是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农户的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为研究区,通过农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耕地细碎化背景下农户耕地调整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的了解和耕地数量与农户调整意愿呈正相关,农户对土地政策越了解、耕地数量越多,其更愿意进行耕地调整;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地块地形与调整意愿呈负相关,劳动力数量越多、地块越平,农户进行耕地调整的意愿越低;88.26%的农户愿意进行耕地调整,表明农户参与耕地调整的积极性较高。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农户耕地调整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农村耕地调整,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田兢娜  李录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3-10135,10146
采用蒲城和户县4个村24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双层次Logit模型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农业贷款、家庭劳动力数量、信息传播渠道与采纳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比例、是否为村干部与其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农户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的模型中,职业、农业贷款、农户种植面积、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年龄、非农就业比例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的数量、非农就业比例、受教育程度、性别、是否为村干部等因素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产生消极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户采纳新技术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究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的关系,为黄淮海地区农业现代化和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黄淮海地区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耕地生态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缓慢下降—逐渐提升”的发展特征,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差异扩大,呈现“高高聚集,低低聚集”现象;2)耕地利用规模与耕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 hm2/人,当耕地利用规模低于门槛值时,耕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会降低耕地生态效率,反之则会提升耕地生态效率;3)化肥、农药和机械投入强度在耕地利用规模对耕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据此,需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户耕地利用规模跨过门槛值,构建绿色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促进耕地生态效率的提升,实现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路超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77-11180,11183
实现粮食安全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农户对耕地资本的合理投入既是保证农产品健康供给的关键要素,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农户对耕地的流动资本投入。该研究根据在杨凌示范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对比分析方法,对影响杨凌示范区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耕地资本的投入意愿相对较弱;农业收益、耕地规模与固定资本投入量是影响农户耕地流动资本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且存在区域差异性;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资本投入意愿具有一定的促进与激励作用。最后提出了要适量经营土地、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以及为农户建立基础保障体系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镇江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籍贯和年龄对农户专业化防治意愿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在10%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分别在1%和5%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种植面积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均在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镇江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籍贯和年龄对农户专业化防治意愿无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在10%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务农人数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分别在1%和5%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种植面积对农户选择"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均在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划分为无风险型和风险型,利用Logit方法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变量的作用有不同表现。【结论】①家庭收入、家庭财富、人力资本和风险态度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和家庭是否从事工商业经营显著影响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③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对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贫困山区农地撂荒现象普遍,威胁区域粮食安全,揭示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缓解耕地撂荒;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酉阳县为例,利用Tobit模型分析农户耕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耕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耕地流转规模较小,多为无偿方式,对解决耕地撂荒作用有限;由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户生计非农化抑制农户经营耕地,会加剧耕地撂荒问题;此外,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农业收入、平均地块面积对农户转入和转出耕地面积均有显著影响,而家庭纯收入仅对耕地转出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营耕地面积和微耕机仅对耕地转入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耕地利用为评价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反映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区域评价了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较低的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和农用地利用结构优化度是当前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抑制因素;提高耕地生产潜力利用率和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应是今后提高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的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严重威胁。根据上海市及郊区范围内1995~2004年的耕地面积数据及其他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对耕地变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并对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动力、工业化和社会系统压力以及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程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67-969
根据1996~2008年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安丘市10多年来耕地数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区域分异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兵团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风丽  程刚  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57-2659
从投入强度、产出效果、利用程度、可持续利用4个层次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兵团近7年来耕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兵团耕地集约利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最高利用水平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5.
骆向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45-15347
利用西安市1990~2007年耕地变化相关统计数据,对该市近年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区域耕地相对变化率2个指标进行测算,揭示该市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接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市耕地资源变化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西安市耕地变化总体呈现较快减少的趋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农业产出的影响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耕地地力的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耕地地力为基础 ,根据粮食单产、种植面积、粮经比和复种指数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和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得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的河南省 2 0 1 0年和 2 0 3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粮食产量、人口及人均消费保持现有增长水平及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提高耕地地力等 ,河南省粮食生产总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并有一定剩余。  相似文献   

17.
以长春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且呈现出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盆地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域内7县、4区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GIS分析工具,对土地利用中与耕地相关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采集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对区域内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内耕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顺序依次是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自然灾毁,它们在耕地减少中所占比例分别是83.5%、11.4%、4.6%和0.5%。针对区域耕地变化情况,提出了增加耕地的方式和可能途径,并对区域内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武美香  况明生  马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15-11917,11925
根据1988~2008年的《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经济年鉴》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吕梁市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吕梁市的耕地面积除了1997年发生突变外,其余年份呈现下降趋势;与山西省相比,吕梁市人均耕地资源丰富,但是粮食单量很低,耕地质量很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吕梁市耕地资源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对吕梁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与GIS的烟台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与GIS技术,调查了1992~2002年烟台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了烟台市耕地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