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回顾20年来的大麦育种历程,由于重视了品种资源的征集、研究与创新,不断完善和改进育种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育种目标,认真总结大麦性状的遗传规律,所以,在大麦育种工作中取得不断的进展,先后育出了豫大麦1号、2号等新品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充分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和桥梁材料,采取有性杂交和花培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力争3~5年内,育出矮秆、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的“超高产型”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两个代表福建省大麦生态类型的大麦品种“早黄大麦”和“六棱白肚”在全国 2 4个生态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对福建省大麦品种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大麦品种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的环境中 ,各个阶段发育和生育期基本正常 ,表现早熟 ,产量构成因素表现较正常 ,具有较好生态适应性。因两个品种产地不同 ,特征特性存在差异 ,生态适应性表现略有不同 ,反映出品种特异性。试验结果可为福建省大麦引种、供种及穿梭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对今后大麦生态型育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合甘肃河西地区种植的早熟优质啤酒大麦,同时给后期啤酒大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引自其他省份的26个早熟啤酒大麦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并测定了多项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引进大麦品种在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宝丹的株高仅48.78 cm,是降低大麦株高的特殊种质资源;24个品种的早熟特性为培育可以躲避干热风危害的早熟大麦提供了物质基础。大福1号、宝丹、鄂大麦9号等一些品种在部分性状上要优于对照甘啤5号。利用性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27个大麦品种明显分成两大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5.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近缘野生大麦遗传资源目录》中的2441份西藏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资源以春性为主,占总数的99.84%。具有幼苗直立、早熟、植株偏高、多粒性、千粒重略低于栽培大麦品种、穗和籽粒的深色型比率大等显著特点,是适应性育种、抗逆性育种和丰产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系)主要表现及今后育种看法涂祖荣(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一、福建省近期育成大、小麦品种的主要表现近期育成的大、小麦品种(系)较多,生产上种植的品种也较复杂,大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为三个二棱皮大麦品种,即莆大麦4号、矮早三和早熟三号...  相似文献   

7.
全国大麦生态试验结果表明 :福建省大麦品种具有较好生态适应性 ,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的环境中 ,各个阶段发育和生育基本正常 ,表现特早熟 ,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正常。统计结果 ,在春麦生育期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冬麦区 ,大麦生育期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 ,与海拔相关不显著。因两个品种产地不同 ,特征特性存在差异 ,生态适应性表现略有不同 ,反映出品种特异性。试验结果可为本省大麦引种、供种及穿梭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对今后大麦生态育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从国内外引进的62份大麦品种进行观察、鉴定和对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测试,筛选出了 PF—52296、4045、8886、8831、8828等适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栽培的啤酒大麦品种。还选出了一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如矮杆性、早熟性、抗病性等)的大麦品种,增加了当地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多棱型饲用大麦,在我国各大麦产区均居主导地位。但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我国栽培大麦迅速向二棱型啤酒大麦转化。近年来,我国大麦育种工作者,以引进和推广早熟三号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矮化、抗病、早熟等育种工作,先后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大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大麦生态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大麦品种具有较好生态适应性,在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各个阶段发育和生育基本正常,表现特早熟,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正常。统计结果,在春麦生育期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冬麦区,大麦生育期与纬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相关不显著。因两个品种产地不同,特征特性存在差异,生态适应性表现略有不同,反映出品种特异性。试验结果可为本省大麦引种、供种及穿梭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大麦生态育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大量大麦品种,经过9年的观察,鉴定和对主要品质性状的分析测试,筛选出了G23、308/1。京卓1号、京卓2号等适于北京及内蒙古卓资等地区栽培的啤、饲兼用的大麦品种,直接利用于生产。还选出一些具有特殊优良性状(早熟、抗逆性强、矮秆、大穗、大粒)的新大麦品种,做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增加了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二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是我国大麦主产区。解放以来,本区大麦品种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前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前期,80年代中期起。在27个二棱大麦品种中,国外引进的3个,系统选育的4个,品种间杂交选育的19个,辐射育成的1个。对19个二棱皮大麦和5个二棱裸大麦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区和国外尤其日本的品种资源作为本区二棱大麦育种的亲本材料是合适的。今后选育二棱大麦新品种,应着重从早熟、株型、品质、抗性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 712份 (编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目录的 595份 )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鉴定分析结果认为 :大麦多样性极为丰富 ,如芒形、稃和籽粒颜色 ,具有变异最为丰富 ,多样性最高的特点。从多样性分布区相比这些性状高于贵州、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它还具有早熟、矮生、大穗、多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含量较高 ,“双高”材料不少 ,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育成品种和全国地方品种及国外品种 ;以及抗多种病害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 ,具有直立性、密穗、稀穗、裸粒、钩芒、早熟、抗病等可利用基因潜力巨大两特色。对这些遗传性状和基因资源开发利用 ,在分类、遗传、育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鉴定等已取得显著成就 ,预示着美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1949年在伦敦举行了首次大麦和麦芽委员会会议,当时E.B.C.(欧洲啤酒协会)九个会员国都参加了会议,会议同意对有希望的大麦品种进行试验,并对这些品种所生产的麦芽作出评价,在会议上,也同意研究分析方法,有助于大麦育种者在育种早期检定麦芽和酿造品质。1950年有10个品种在8个国家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四川大麦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12份(编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目录的595份)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鉴定分析结果认为:大多多样性极为丰富,如芒形、稃和籽粒颜色,具有变异最为丰富,多样性最高的特点。从多样性分布相比这些性状高于贵州、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它还具有早熟、矮生、大穗、多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含量较高,“双高”材料不少,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育成品种和全国地方品种及国外品种;以及抗多品种病害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具有直立性、密穗、稀穗、裸粒、钩芒、早熟、抗病等可利基因潜力巨大两特色。对这些遗传性状和基因资源开发利用,在分类、遗传、育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鉴定等已取得显著成就,预示着美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缓解大小春两季作物生产节令矛盾,提高冬闲田地复种指数,确保优质饲料供给,保山市农科所系统选育成功的饲料大麦新品种8640-1,经多年连续大面积示范推广证明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特性,该品种近年成为云南省有关麦区的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尽管育种工作者做了无数次偿试,总是培育不出具有象大麦一样早熟的小麦品种。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YASUDA(1981、1984)对普通小麦与大麦的抽穗和成熟期进行了研究比较,他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小麦植株从幼苗顶端分化开始到始穗期这段时间的发育需要的温度比大麦高。作者经过试验得结果与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棉花早熟育种获得突破性进展 ,主要依赖于早熟种质资源的利用 ,即早熟育种离不开早熟种质 ,而早熟种质资源的利用 ,则是早熟育种的基本环节。本文通过追溯 2 0年来 ,山西省自育成的早熟短季棉品种的来源 ,并进行了分析 ,探讨棉花早熟种质的来源及在棉花早熟育种中的作用。1 早熟短季棉品种来源1 975年山西省自育审定的棉花品种统一命名 ,由晋棉 1号始 ,共育成早熟短季棉品种 1 3个 (不包括认定品种 ,表 1 )。表 1 山西省自育短季棉品种品种名称品系名称来源审定时间晋棉 1号 6 8- 97晋中 1 6 9系选 1 975 ,2晋棉 5号 74- 98吕 6 8- 1 4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