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引进的78份多年生野生大豆为材料,在上海繁殖时,观察了形态性状、测定其叶片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旨在明确变异范围和特点,筛选优异材料,为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供试的多年生野生大豆中,Glycine falcata种有5份材料表现较好;Glycine tabacina种有9份材料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根据形态性状和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的综合表现,发现Glycine falcata种是异黄酮含量较高的优异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五期间再次考察黑龙江省野生大豆(G.soja)资源状况,确定了我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北界和东界位点,收集保存野生大豆种质千余份。对其鉴定创新研究取得新进展,检测筛选出异黄酮含量0.45%以上野生大豆优异种质资源14份,创新选育出含有野生大豆亲缘,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龙品8802-1、龙品03-324、龙品03-311等。  相似文献   

3.
1991-1995年鉴定了我国3355份栽培大豆和186份野生大豆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生。在栽培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免疫的5份,抗病的19份,野生大豆资源中未筛选出免疫和抗病的。抗生材料多为黑色种皮。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黑龙江省高皂甙种质资源,采用酶标仪比色法分别检测了黑龙江省15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55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的皂甙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皂甙含量有明显遗传差异,变幅为1156.97~3977.84 μg·g-1.栽培大豆的皂甙含量高于野生大豆,筛选出高皂甙含量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1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3份.  相似文献   

5.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赵秋  刘澍才 《杂粮作物》2004,24(3):182-183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辽宁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均有分布.辽宁野生大豆资源已入国家基因库保存有1 248份,占全国野生大豆种质总贮量6 500份的19%,占世界野生大豆种质贮量的17%.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辽宁省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野生大豆丰富的遗传种质基础,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河北东部沿海地区的119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鉴定,结果表现抗病的有48份,占40.3%,表现感病的资源有71份,占59.7%.通过对供试材料的部分农艺性状与雌虫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单荚粒数和根瘤数与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反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野生大豆资源...  相似文献   

8.
利用均匀分布于20条染色体的53对SSR标记(每条染色体上2~5对),对190份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差异检测,随后根据标记试验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PCA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53对SSR标记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基因范围为2~6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i为1.474 4±0.237 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05 0±0.105 6;Shannon-Weaver指数值为0.476 2±0.124 9。这些参数显示了190份大豆资源异质程度不是很高,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一般,总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0份大豆资源(群体1:P1)被分为3个大类,且四川审定大豆品种与野生大豆资源、国外引进资源亲缘关系较远,随后将四川审定大豆品种31份、国外资源13份和野生大豆资源8份共52份材料(群体2:P2)单独进行聚类分析,52份材料也被分成3个大类。群体1和群体2分别在K=3,K=2时得到合理群体结构。群体1的3个亚群分别是:亚群I由地域来源丰富的78份材料组成,不包含野生大豆资源;亚群II 59份材料中含7份野生大豆资源;亚群III 53份材料只包括1份野生大豆资源zy05292。群体2分成两个亚群:亚群Ⅰ26份材料中含24份四川审定大豆品种和2份国外资源;亚群II包含了6份审定大豆品种。供试的190份大豆资源蕴含了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显示了较高水平的基因多样性。群体结构不能严格地按照地域、来源国家的划分而区分,这一现象显示了大豆资源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从分析结果来看,四川大豆资源的种质创新可以充分地利用国外引进资源与直立型野生大豆资源,进而丰富四川大豆的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南方三省(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株Pm14对南方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探讨了野生大豆的抗病资源分布和抗病能力.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273份野生大豆资源中3.30%表现为抗病,16.48%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南方地区野生大豆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资源,其中广西的野生大豆抗性稍强.  相似文献   

10.
野生大豆(Glycine.soja)抗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份,其余均为感病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俄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途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82份野生大豆和东北四省区的39份栽培大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分子依据.在所合成的45对SSR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7个,平均4.17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34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的分开,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两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595和0.1895,表明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栽培大豆丰富.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和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来扩大东北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进而拓宽东北大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它具有特殊的抗逆性,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也是开展大豆育种的种质资源。1979—1981年我所对北部高寒地区野生大豆资源及分布进行了考察。考察地点有黑龙江省的黑河、嫩江、德都、北安、孙吴、逊克、爱辉、呼玛、塔河和漠河等10个市县。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0、5、20、25、30 g·L-1)PEG胁迫对1份野生大豆和3份栽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幼苗长势均与PEG浓度呈负相关,且野生大豆的抗旱能力强于栽培大豆.4份大豆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耐旱性,野生大豆的耐旱性最强,早熟黄次之,何豆12耐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马书君  张玉华 《大豆科学》1996,15(2):97-102
1991-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圆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安徽、河北、福建、山东等24个省市保存的3355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和186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分别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分析野生大豆16份,半野生大豆5份和栽培大豆2份的核型。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染色体数目为2n=40,核型为2n=24m+14sm+2st(SAT)。虽然三者的核型相似,但单倍染色体组长是有差别的,经X~2测定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于种间差异引起。因此,大豆核型的研究,对探讨大豆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野生大豆中观察到一具有四随体类型,从进化观点看,具四随体类型较具二随体类型物种原始,同时为确定大豆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植物、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Giemsa—C带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带型极其相似,基本带型为:第一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着丝点带;第二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中间带;第三组12条染色体有一条端带;第四组4条染色体有二条带。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大豆育种家们普遍认为,当前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本遗传基础贫乏,杂交后代重要经济性状变异幅度小,难于育成突破性品种。为此,野生大豆资源价值正日益受到重视,关于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在文章中虽多有提及,但鉴于缺少接种鉴定结果,而作为抗病育种的依据还不足以为信。为明确野生大豆抗病性,筛选抗源,提供育种应用,作者于1979—1985年开展了野生大豆抗花叶病毒(SMV)、抗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接种鉴定。  相似文献   

18.
刘兴媛 《大豆科学》1992,11(2):134-138
对4,410份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种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了电泳分析,栽培大豆100%材料是Ti~a型,野生大豆89.3%材料是Ti~a型,有6.6%材料是Ti~b型,还有49份材料为Ti~a和Ti~b双带混合型;Ti~a型分布广泛,Ti~b型多分布在106~108°E的我国东部省分,Ti类型具有遗传变异;野生大豆单粒间的Ti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磊 《大豆科学》1998,17(2):172-175
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种质库资源的多样性,不同国家野生大豆资源的多样性,野生大豆种群的多样性和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几个方面,总结了利用RAPD、AFLP和SS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野生大豆资源和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