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是农民世代生存、生活与生产的根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转变农村面貌自然与广大农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只有实现对农民素质的有效提升,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农民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将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水平程度,并将会对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与效益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联系性展开了深入探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华加荣 《新农村》2007,(2):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民是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就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问题。1.新农村建设亟需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苑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2-13,41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改造传统农民,使之成为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新品质的现代劳动者。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技能培训,推进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区分轻重缓急,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政府能为,农民愿为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地搞好新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对农村发展而言,农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创造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邹晓红  尹奎杰  李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38-18939
分析了保障农民权益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自由、平等、教育和就业中的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提出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7.
喻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112-6114
分析了农民素质的内涵及新型农民基本素质的要求,论述了提高农民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提出了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得他们具有文化、懂得农业技术,能够经营好相关农业。我国曾经提出需要针对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情况与乡风文明等要求来不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就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必经的途径。通过农民辛勤的劳动与我国相关政策的扶持,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明显的改善我国的生活条件与整体的面貌,明显的是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进行进行新型农民的培育。因而,本文主要就是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培训来进行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历史任务,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需要我们长期艰苦的奋斗。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合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合作组织,阐述了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的现状,认为存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法制素质普遍较低和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等问题,对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农民的各项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书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959-6960
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教育、文化、社会管理、法制建设、医疗卫生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素,找出当前我国农民素质主要面临的困境,主要在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基础设施3个方面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进,需要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结合地区实际,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努力做出实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点考虑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地点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一论述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从重庆实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落后。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农村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信息保障。在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多数农民却一直游离于信息资源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对新农村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之事。因而,本文从农民信息素质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探索突破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使其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加快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盲目乐观,不可急于求成,心要热,步要稳,头脑要冷静。要九牛爬坡,各个使劲,真正帮助农民‘爬好坡’。”来自宁夏、重庆的代表委员,谈起新农村建设,一拍即合;谈起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齐声称  相似文献   

19.
钱同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22-5623
在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主要在教育、文化、身心健康3个方面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省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原村提留中的公积金后,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农民"一事一议"来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