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顶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下游三角洲地区的草场生态条件、主要类型和资源概况,估算了草场载畜量,提出了草场改良利用的建议,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岭南沟流域草场资源类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岭南沟流域草场资源进行了类型划分和评价,为该地区草场建设和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场牧草产量遥感动态监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1989—1991年在天山北坡不同草场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与光谱资料以及同步接收的NOAA/AVHRR资料,计算了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各种植被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并建立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动态监测模型;牧草干重和鲜重与气象卫星比值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7597和0.8066;建立牧草产量卫星遥感监测模型,可用于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骆驼刺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各草场类型中,骆驼刺作为建群种或伴生种的,有70多万ha。骆驼刺草场可作放牧或放牧刈割兼用草场。最高混合鲜草产量每公顷7.86t,一般每公顷3~4t。针对目前情况,骆驼刺草场可以进行带式刈割。骆驼刺可以作深加工,加工成优质的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5.
同德牧场位于青海省同德县东北部巴滩地区,面积约为26万亩,其中耕地6万余亩。该区草场植被属高山草甸化草原类型,土壤以暗栗钙土为主。天然草场以针茅、苔草及早熟禾为健群种。唯牧场东北隅巴水以北地区牧场为半荒漠类型草原草场,植被健群种为芨芨草、狼毒等。此区历来鼠害严重,1964年曾使用飞机投散磷化锌毒饵法,对大规模灭杀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以下简称鼠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七、八年间鼠兔的数量一直较低,1973年以后逐渐回升,在不少地块已接近或恢复  相似文献   

6.
南山头屯河地区位于乌鲁木齐西南约八十公里的头屯河中上游地段,摄区地理位置为东经86°45′~87°8′15″,北纬43°21′39″~43°30′,属中国天山中段北坡,海拔高度1100~3500米,该区地势适中,地形起伏不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水份条件比较湿润,草场生长发育条件较好并有一定代表性的山区草场。调查草场资源的目的在于查清其分布、数量、质量及与环境的关系,摸清其放牧利用现状和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演变规律,为制定农林牧业的发展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利用航空遥感辅以卫星遥感影象判读解译该地区草场类型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南湖草场亦称库鲁斯台草场,位于准噶尔西部的塔城盆地,在塔尔巴哈台和巴尔雷鲁两大山脉中间,面积389万多亩。南湖草场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较高,土质良好。额敏河从东到西流经草场中部,草场内还有其它断续或季节性河流。草场地下水1—2米,矿化度低,水质良好。南湖草场牧草种类繁多,生长高大茂密,草质优良,适口性好。这里既有品质优良的放牧场,又有大面积的高质量割草场,是新疆著名的草场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内蒙古阴山南部丘陵低山区自然条件特征,论述了该区草场资源的类型、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了该区以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为主的草业发展途径,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干旱区的二种分类方法、分布面积和自然特点。干旱区土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类型有草场退化,而养耕地退化和灌溉地退化,国内外各种退化类型的分布面积。提出退化土地生态系统评价原则,主要退化土地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综合评价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四子王旗草场生产潜力与载畜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对四子王旗草场牧草生产量与载畜量现状相关性和草场牧草生产潜力与载畜量相关性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旗草场载畜量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盟草原植被覆盖状况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呼伦贝尔盟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8~2008年4~10月的SPOT_VGT数据、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NDVI)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8至2008年期间,呼伦贝尔盟草原以草地为主的地区、草地-耕地过渡区、草地-林地过渡区的草地覆盖状况呈现先减后增趋势,但草地-耕地、草地-林地过渡区的林地覆盖状况变化不大,研究区2008年植被覆盖要小于1998年;同时,低植被覆盖区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研究区存在大范围、严重的退化现象,尤以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最为严重,研究区沙化面积增大,生态系统恶化,生态系统脆弱性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内蒙古伊克昭盟窟野河流域2002和2006年的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对比分析2002~2006年窟野河流域中的高皂依小流域,奎洞小流域(非沙区水土保持治理区)以及泊尔洞小流域,圪丑沟小流域(沙区水土保持治理区)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二者5年的土地利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从土地利用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来看:前者主要表现为低覆盖度草地显著减少,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后者主要表现为沙地的大幅度下降,中覆盖度草地增加,高覆盖度草地及有林地面积增加。2)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速度来看:前者以中覆盖度草地及耕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最小,高覆盖度草地和疏林地变化速度最大;后者以沙地变化速度最快,呈急剧下降态势,中覆盖度草地增加速率较其它类型快。3)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来看:前者以中、低覆盖度草地转化为有林地,中、低覆盖度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主。后者以沙地向低覆盖度草地、疏林地和中覆盖度草地转化为主。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表明在该区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疆疏勒县三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数据,对疏勒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者之和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2.97%,盐碱地和沙地等未利用地占44.35%。1990~2006年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充分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越来越强烈。(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草地和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经历了"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的过程。(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及人类干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草地生态价值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于地处干旱区的新疆,新疆天然草地面积5725.88万hm2,可利用面积4800.68万hm2,草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15倍,是森林面积的22倍,占全区绿色面积的86%,是最宝贵、最经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草地是新疆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新疆草地特点阐述,本文将草地生态价值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资源调节和供应、侵蚀控制、土壤形成、营养循环、废物处理、植物授粉、生物控制、栖息地、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娱乐文化等15个方面,并结合新疆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高寒荒漠、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沼泽等11种不同类型草地特点进行分析。新疆草地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弱点,这与西部干旱草地区域有很大的共性,由于新疆平原与山地草地季节性组合经营,转场距离长,荒漠比重大,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使新疆草地开发利用中矛盾就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牧草产量与质量的季节不平衡性与牲畜营养需要的不一致性,牧草产量年度间的不平衡性,水资源与草场的不平衡性。同时,由于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上长期以来靠天养畜,牧区盲目追求年终牲畜存栏数,使草地因超载过牧而呈现退化现象。文章在阐述新疆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科学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草地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养畜的现状等3个方面提出了新疆草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区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 ,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历史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 ,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草原压力 ;实现合理用水 ,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抑制草原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荒漠化与土地利用之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RS与GIS技术手段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荒漠化情况,得 出结论如下:①研究区土地退化主要以草地、耕地退化为主。其中,草地退化严重。在2000 年,草地退化面积达3556516.9hm2,占总草地面积的75.3%;耕地退化面积为1905119.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9.2%。②研究区土地荒漠化面积达5982412.2hm2,占研究区面积的 71.0%。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8.6%;水蚀荒漠化面积次之,面积 2491597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6%;盐渍化面积最小,为239296hm2,只占2.8%。  相似文献   

17.
运用ImPACT等式,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牧区为例,对人类活动草原环境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经济每增长1%,会引起草原环境压力相应地发生15.79%的变化,其中人口(P)和人均GDP(A)的增长对草原环境压力产生正效应,而草原资源利用效率(T)的提高和畜产品使用强度(C)的降低有利于抑制环境压力的上升;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草原环境的压力不同,且整体呈现出"U"型曲线,并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观点;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草原环境压力,但要切实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要动用当地另一重要资源即社会资源。利用ImPACTS等式测算得到,若考虑社会资源,则经济每增长1%,对草原环境的压力相应发生6.2%的变化,较不动用社会资源时下降了9.6%,社会资源的动用极大地减轻了草原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文中利用2008年全国草原地面监测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对2008年中国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主要结论如下:中国草地总面积约为341.7×104km2,2008年中国草地总有机碳为35.96Pg,其中地上生物量有机碳为0.1613Pg,地下生物量碳为0.7395Pg,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5倍左右,中国草地土壤有机碳为35.06Pg。  相似文献   

19.
受全球变化及人类利用方式强度影响,草地灌丛化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最为突出问题之一。准确掌握大尺度草地灌丛化信息,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及气候变化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在地表粗糙度、灌木生物量等估算上已经展现出了一定潜力,其与多光谱光学影像的结合从理论上来说具备开展草原灌丛化监测的可能,然而目前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选择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以欧空局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影像及地面草原灌丛化样地观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相关性分析及随机森林等模型方法,开展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灌丛覆盖度估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光学数据与草地总覆盖度显著相关,但对草地灌丛化特性不敏感,相对来说3月份的红边植被指数与6月份的光学植被指数与灌丛覆盖度相关性略高。(2)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对于灌丛覆盖度有较强敏感性(VH极化好于VV极化),且高相关性贯穿了整个生长期,其中6月份的VH极化数据与灌丛覆盖度相关性可达0.64。(3)联合光学与雷达数据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实现较高精度草地灌丛覆盖度估算(R2=0.76,RMSE=0.05),其中雷达数据Sentinel-1的贡献度为71.54%,光学数据Sentinel-2的贡献度为28.47%。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荒漠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人口密度增大,人类活动强度增加,西藏—江两河地区荒漠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沙地面积在不断扩大。该区域控制荒漠化的主要途径是:保护自然植被、改变向荒山要粮的传统思路和强化对沙化石质化低质草地的改造。据此本项研究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控制措施是:进行农业景观结构调整,不提倡开荒要粮,而是以推广农业新技术为主的方法提高现有农田单产水平;用封育和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改造沙化石质化低质草场;推广以能源改造为中心的新技术。这样才能有效地遏止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