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九江地震看农村房屋抗震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忠  张文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00-4603
通过分析九江地震震害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提高对建筑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针对旧房改造和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工程防灾角度论述了目前农村房屋进行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抗震设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姜毅 《农家科技》2011,(Z3):92-93
从房屋的选址、平面及立面的布局、房屋的整体性及刚度、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等方面对砖混结构的抗震设防进行了分析,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大量的灾区房屋急需要重建,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以某钢结构企业捐献给灾区的两层冷弯薄壁型钢小学试点房为研究对象,按照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单片墙体的抗剪能力,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所采用的组合墙体构造能满足我国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此类结构体系适合建造于灾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村砌体房屋是震害受损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分析砌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及评估砌体结构抗震水平,减小地震作用下引发的房屋坍塌等次生灾害,降低震害损失。[方法]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农村砌体房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裂缝分布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地震响应特征,以层间位移角为量化指标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地震作用下结构开洞纵墙损伤大于未开洞横墙,底层损伤大于上层;裂缝主要集中在楼梯间、大开间墙体等应力集中处以及构件连接薄弱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开洞纵墙底层墙体,结构承重横墙稳定性较开洞纵墙好。对于不同模型,砂浆强度等级由M7.5提升为M10时,结构损伤度下降2.1%,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24.2%和30.5%;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结构损伤度下降10.9%,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30.0%和45.1%;提高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时,结构损伤度下降17.4%,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45.7%和63.2%。[结论]提升结构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砌体房屋稳定性满足抗震要求,对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到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阐述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综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调整后的设防烈度列表表示,希望对正确运用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京郊既有民居建筑普遍存在的抗震性能弱的问题,对京郊部分村镇的民居开展了随机抽样的散点调研,共计走访280户。根据调研资料分析京郊农村既有砌体结构民居抗震性能现状,提出村镇砌体结构房屋在场地、地基与基础、建筑材料、结构构件及抗震设防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提出注重抗震设计规范、规范农村建材市场等提高村镇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11,(9):7-7
住房城乡建设部8月9日发布《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该基本要求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重建和新建一、二层农村危改房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8.
王群 《现代农业》2009,(7):110-111
针对地震对房屋的危害、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及建筑地基的选择应结合防震抗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广大农村的建房达到一定的防震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原则,结合地震灾害特点,找出房屋破坏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抗震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必要的。一、震灾及其特点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大多数的人防震意识淡薄,缺少地震常识,农村在建房时,基本上没有抗震设计,而是根据当地传统、自己爱好和经济条件建造,耐震能力差。震灾资料表明,在6—8烈度区,房屋的破坏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国内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对比了美国、欧洲LNG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与推荐做法,对我国进口LNG接收终端工程抗震设防提出了具体建议.给出了大型LNG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技术标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估分步、分阶段实施方法,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划分准则,抗地震水准和构件强度标准以及LNG码头抗震设防措施等,并给出了工程应用实例,相关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0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48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项用于支持抗震设防烈度8°及以上县(市)的农村危房抗震改造。截至5月31日,48亿元已全部下达地方,支持全国55.083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抗震改造。此次计划下达后,要求地方在分解下达资金时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农村土木房屋抗震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耀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809-8810
介绍了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以确保农村土木房屋的抗震能力,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村镇建筑概况、村镇民居的结构类型与震害特点,以及村镇砖、木、石结构房屋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村镇民居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孤山水电站是黑河流域规划的第4座梯级电站,坝址区河床砂砾石层中存在砂层,地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场地液化等级的判定是建筑抗震设防中的重要工作。《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际出发,对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抗震防灾系统中首要的环节,其中抗倒塌能力是抗震性能的表现指标,所以抗倒塌能力的强弱对结构的稳定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在2001版抗震规范的基础上,于2010年修订实施了新版抗震规范。该文采用目前较流行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在基于SAP2000的弹塑性分析平台上,分别按照新旧抗震规范设计不同延性的框架结构,分析各结构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新建农房呈现出高、大、空的特点,本文针对这一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中简称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新建民宅存在的抗震能力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以期提高农村住宅的抗震防灾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09,(6):9-9
今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房屋的抗震技术研究并不鲜见,如今在城市的很多高楼大厦都具备一定级别的抗震能力。但是,如果将消费的对象变成农民,对技术的考验程度就会更高,因为,农民不仅需要能够抗震的房屋,还需要这种房屋他们能够盖得起、住得起。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要求,支持各地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近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已下达315亿元的基础上,追加下达2015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50亿元(中央基建投资),专门用于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2015年,中央共下达农村危房  相似文献   

20.
马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7-22478
基于对宁夏农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宁夏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及近年来一些中等强度地震中农房的震害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的对策,以期为宁夏的生态移民、危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中防震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