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7年开始,会泽县马路乡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大规模发展核桃种植,现该乡核桃种植面积累计已达6 003hm2。为充分利用核桃树下肥沃的土地资源,马路乡从2013年开始探索核桃树下应用魔芋-绿肥-魔芋的种植模式,魔芋采用两年制垄作,秋冬季间作绿肥的免耕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完成整个栽培模式周期后发现,应用该种植模式有效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综合产值,对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培育魔芋产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林粮模式林粮模式就是在林地间作粮食、棉花、蔬菜、瓜果等矮秆作物的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和林棉间作。目前,邢台市林粮模式发展面积占林下经济总面积的95.7%,是现有林下产业最主要的栽培模式。典型范例有以下2种:1.1核桃—棉花—瓜果类间作模式。在浅山丘陵区种植薄皮核桃,种植早期林间空地较大,可绕开树苗种植棉花,棉花垄间套种冬瓜、甜瓜和花生,仅棉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核桃单作和核桃-玉米间作模式对核桃品质的影响。以9年生单作核桃园与核桃-玉米间作园为对照,研究单作园与间作园的核桃树体长势及核桃果实品质及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于核桃的一次枝、冠幅及树高在坐果期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单作园核桃果实单宁含量要低于间作园,单作园核桃口感更好;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只有干果三径与单作模式有显著差异且大于单作;单作模式下核桃青皮水分含量低于间作。为种植营养成分、口感更好的的核桃,单作核桃园相较核-玉间作更为合适。推断单作核桃园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泽普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千米2左右。根据核桃间作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需水情况,采用常规灌溉、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进行灌水试验,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株高、块茎等的影响,尝试缓解泽普县农林间作模式下不同作物灌溉用水矛盾。一、试验时间试验于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13村核桃间作马铃薯田进行,核桃行距12米,种植年限14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核桃单作和核桃—玉米间作模式对核桃树体长势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九年生单作核桃园与核桃—玉米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一次枝、冠幅及树高在坐果期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单作园核桃果仁单宁含量要低于间作园,单作园核桃口感更好;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优于单作模式,其中干果三径均值与单作模式有显著差异;单作模式下核桃青皮水分含量高于间作模式,推断间作核桃园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核桃丰产栽培受到多种环境和技术因素影响。这其中包括种植选址、土地整理、核桃选种、合理种植、间作布置、修剪形状等多个方面和角度。另外还包括针对核桃的土肥水控制、去雄疏果、载负适当、采收合理、控制掠青、防治虫病害。这些都是影响核桃栽培丰产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核桃丰产相关技术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探究合理丰产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根钻法取样,对南疆和田核桃冬麦间作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核桃/冬麦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冬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LER)及地下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为南疆核桃冬麦复合系统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核桃树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核桃/小麦间作系统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地当量比(LER)(1.620、1.617)均大于1,相比相应单作模式有较高土地利用效率。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RD)比单作相应土层根直径(RD)小,但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比根长(SRL)比单作相应土层SRL大。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1a生核桃和2a生核桃的根直径比单作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的根直径降低30.36%、26.18%;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根直径,比小麦单作降低23.7%、59.2%。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的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比根长,比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单作增加14.3%、6.7%;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比根长比小麦单作增加2.1%、22.5%。核桃树与小麦根系在0~40cm土层生态位重叠,促使间作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比根长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核桃—芍药—夏枯草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认为该模式是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效益的发展林下经济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山药、花生价格的上升,农民种植这两种作物的积极性高涨。但由于土地面积受限,为扩大山药花生种植面积,出现了山药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自2008年,我们推广山药间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来,  相似文献   

10.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鲜食玉米品种和1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4种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和6行大豆间作4行玉米表现最好,甜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达113~115,糯玉米区的土地当量比为101~102,能够比单作种植获得更好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这2种作物适合在浙中地区间作种植时选用。  相似文献   

11.
<正>核桃树是我国主要传统经济树种之一,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近年来,我国核桃种植面积逐年提高,为了缓解发展核桃产业收益慢、周期长的问题,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提高核桃林的产出、增加收入,本着"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立体种养思路,经过反复试验,探究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巩固了核桃林的生产收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核桃林间作模式及栽培研究试验核桃林间作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同时,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积极发展林下间作技术。最近几年,叶城县不断探索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集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洋芋和核桃间作栽培技术,并取得很好产量,土地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民效益增加。本文主要简述洋芋与核桃间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和田地区粮食生产以林粮间作为主,林粮间作冬小麦种植面积占总冬小麦面积的83.74%,但随着果树树冠不断扩大,林粮间作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小麦单产的影响严重。为调整果树种植密度,实现林粮效益最大化,特引进相对耐阴冬小麦新品种(系)在核桃园进行不同核桃种植密度小麦间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省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野生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人工造林和经济林果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作为本市三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核桃发展迅猛,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阳泉市野生中药材种类繁多,药效成分含量高,是多种中药材生长适宜区。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林下间作柴胡种植模式获得成功,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促进了管林、护林,保证了林木健康成长,达到了生态保护和农民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现将林下柴  相似文献   

15.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核桃的经济价值较高,在全国种植范围较广。涞源县地处河北保定市,旱地、林地、草地在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为核桃种植提供良好条件。核桃栽培较为独特,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在栽培时需要关注较多问题,但限于技术和经验,让核桃栽种面临挑战,成为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间作和单作种植模式的响应机制,为石漠化治理区刺梨、核桃为主的经果林地的植被优化和土壤养分供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野外采集样本和常规土壤养分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排序分析等方法,研究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结果】除土壤pH随土层加深呈升高外,其余养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不同土层土壤以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刺梨-核桃间作高于刺梨单作(P0.05),全钾和碱解氮含量刺梨单作高于刺梨-核桃间作(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10 cm刺梨-核桃间作高于刺梨单作,10 cm后刺梨-核桃间作低于刺梨单作(P0.05);刺梨-核桃间作土壤养分供应水平(0.572分)优于刺梨单作地(0.439分);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石漠化治理区经果林地土壤养分对间作与单作种植模式响应敏感,巩固维持间作地土壤养分含量供应水平,重点补充单作地的土壤养分以提升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的变革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提出以枣粮间作为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达到最佳生态经济效益,使单位土地面积产值和效益提高50%-100%。  相似文献   

20.
南疆典型区核桃不同种植模式综合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产业是南疆尤其是南疆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提升其综合比较优势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新疆南疆核桃主产区4种有代表性的核桃种作模式,基于2015~2017年连续跟踪获取的316份一手调研访谈资料与实测数据,对不同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纯园种植模式的经济收益高于其余3种模式,生长结果期(2~7年)收益呈倍数增长,盛果期收益显著优于间作模式。但南疆核桃种植典型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相对弱,其余3种种植模式在带动就业,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方面的效益十分凸显;各模式综合价值测算的排名为核桃纯园模式﹥核桃‖红枣‖棉花﹥核桃‖小麦﹥核桃‖小麦‖玉米模式;核桃间作小麦的模式社会效益最为显著,其中提供就业机会效益占比最大;核桃‖小麦-玉米模式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最大,分别高于H1、H2、H3模式7.17%、17.97%、22.28%。南疆核桃产业的发展应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