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 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 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 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相似文献
2.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放牧为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而蒸散是关系草地生态系统能量和水分平衡的核心环节。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草地已开展的23个有关放牧对草地蒸散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蒸散量影响的平均效应值为-0.21±0.04,放牧极显著降低草地蒸散量(P <0.001)。不同类型草地平均效应值降低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高寒草地、荒漠草地;除荒漠草地外,放牧显著降低其他3种草地蒸散量(P <0.05)。不同放牧强度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极显著影响(P <0.000 1)。对草地蒸散量影响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轻度和中度放牧;中度放牧下草地蒸散量降低幅度最小,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影响(P <0.05),分别可以解释50.48%和23.14%的效应值变异。未来通过对退化草地的有效恢复及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提高,将会有效降低平均效应值,减少土壤水分蒸散损失,进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草地系统内营养元素的物流平衡、生产体系中的草畜平衡、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了北方草原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畜牧业生产方式、构筑农牧耦合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实施季节性休牧等治理措施,以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NDVI、草地类型和地面实测数据,辅以Sen趋势分析、变异系数(Cv)及偏相关分析法,探索青藏高原2000~2019年草地植被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 表明:(1)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草地生长季始期(SOS)呈提前趋势、生长季末期(EOS)呈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LOS)逐渐变长.其中,... 相似文献
5.
杜鹃灌丛草地响应休牧的植被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不同休牧模式恢复杜鹃灌丛草地的地上生态过程.结果表明,全生长季休牧对灌丛草地灌木片层产生了积极影响,柳、鬼箭锦鸡儿和金露梅等饲用灌木的高度有明显恢复;苔藓和地面枯草存量增加,灌下微生境趋优;灌间草本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休牧模式在生长季各阶段的表现存在差异,8月份草地禾草+莎草与杂类草的产草量之比:全生长季休牧、枯草期轻牧(全年1.67羊单位/hm2)为1.61.全生长季休牧、枯草期重牧(全年3.49羊单位/hm2)为0.73,对照为0.66,全生长季休牧草地的草群得到优化;枯草期高强度放牧也会影响杜鹃灌丛草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
播量及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研究了播量、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修剪留茬高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明显高于修剪留茬低的草地早熟禾草坪 ;在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初期 ,播量大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量明显大于播量小的蒸散量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两因子间相互作用明显 ;但随着草地早熟禾的不断生长、分蘖 ,播量对其草坪蒸散量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间的相互作用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8.
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是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及青海草地系统分类数据,分析2000—2018年青海草地生态系统WUE变化特征,探讨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蒸散(Evapotranspiration, ET)和气候因子对WUE年际和年内的变化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8年,青海草地WUE均值为0.48 g·kg-1,其中,62.0%的区域WUE显著减小(P<0.05)。年际尺度上,WUE受ET、降水量、风速和地表温度的影响,其中与E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1,R2=0.45)。月尺度上,WUE受ET,NPP、水热等气象条件影响,其中WUE与ET和NP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0和0.49;月WUE与气温、降水量、地表温度、水汽压、空气相对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55。本研... 相似文献
9.
三江源1982-2012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蒸散发作为调控区域水分收支的重要支出项,受植物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5月—2021年9月对三江源及其周边共5个区域(海晏(HY)、同德(TD)、玛多(MD)、曲麻莱(QML)、可可西里(KKXL))的实际蒸散发及植被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相关性分析解释植被变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植物多以丛生或密丛生为主,其中比叶面积与株高、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长季实际蒸散发日、月动态在5个区域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生长季累积量为HY(309.97 mm)>TD(279.58 mm)>QML(247.90 mm)>MD(239.42 mm)>KKXL(230.35 mm)。分析植物功能性状与实际蒸散发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株高、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均与实际蒸散发呈现一定相关性,其中生长型相关性最大(R2=0.74)。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草原3个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个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差异明显,均为高山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草原(P<0.05);群落多样性、草本植物高度差异明显,均为山地草原 > 高山草原 > 高寒草甸草原(P<0.05);小灌木平均高度差异明显,为高寒草甸草原 > 高山草原 > 山地草原(P<0.05);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其中以高寒草甸草原最为丰富;pH值变幅较大,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pH值低,反之亦然;全氮含量较高,都为1~2级(> 0.2%);全钾含量居中,山地草原为2级(2.5%~3.0%),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3级(2.0%~2.5%);全磷含量最低,均为3~4级(0.05%~0.10%),全量养分表现出以低磷高氮富钾为特征;速效养分以贫磷为特征;土壤保肥能力较强;各类型草地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特点;总体看来,高山草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群落的生产力也最高,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磷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很缺乏,建议在进行草原管理和人工饲草种植时补充磷素。 相似文献
13.
14.
近30年山丹天然草原面积及盖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决策树分类和像元二分模型等方法,对山丹草原资源和草地植被盖度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原总面积39.59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分别为8.47,3.14,9.61,8.23和10.14万hm~2;2014年研究区草原总面积比1987年减少了2.59万hm~2,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分别减少了8592.75,2377.08,3357.69和11559.75hm~2。各类型草地平均盖度依山地草甸、高寒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次序降低,分别为82.35%,57.60%,33.79%,17.07%和9.94%,正常年份分别以Ⅱ,Ⅰ,Ⅳ,V和V级草地盖度为主;从1987年到2014年,山地草甸盖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高寒草甸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不同程度沙化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北不同程度沙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调查、采样和公式计算,对植被群落、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等特征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川西北地区由湿地到严重沙化草地演替的不同阶段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群落呈现出“湿生-中生-旱生”的演替过渡格局,群落高度和盖度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幅度达88%,优势物种构成也发生较大变化;生物多样性指数在轻度沙化草地群落中最高,总生物量下降幅度达90.4%,群落地下生物量远大于地上生物量;沙化过程中,土壤中含水量和持水量下降、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小.沙化初期土壤特征变化明显,应针对这一现象在沙化初期开展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发展细毛羊具有得天独厚的草地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细毛羊仍是新疆畜牧产业中的一个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全面振兴细毛羊产业,必须从加快细毛羊品种的内部调整着手,走质量取胜的道路,加大育种改良工作力度,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打响新疆细羊毛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面,推动细毛羊生产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草坪蒸散量及水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野牛草和结缕草的蒸散量以及水分管理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季节4种草坪水分蒸散规律均为"双峰型",5月和8月是2个高峰期;高羊茅2001年总蒸散量为831.28mm,2002年849.33mm,较草地早熟禾(734.51mm和764.37mm)高11.5%;野牛草和结缕草差异不显著,分别为609.82mm和612.10mm;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的总蒸散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野牛草=结缕草;4种草坪草夏季日蒸散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生长季需要补充的灌溉水在2001年高羊茅为621.34mm,草地早熟禾为543.88mm;2002年高羊茅为536.85mm,草地早熟禾466.13mm,野牛草332.16mm,结缕草326.65mm;降水量的年际波动造成2年的灌溉需水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甘肃省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及气象数据,研究了甘肃省草地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生长季草地NDVI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0.030·(10a)-1,草地NDVI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0年间生长季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19.08%,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生长季NDVI保持稳定,其中高寒草甸NDVI整体较高且稳定性较强;生长季草地NDVI受夏季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主要促进了草地NDVI的增长。整体而言,甘肃省草地NDVI呈现增长趋势且稳定性较高,降水量对草地NDVI的影响较强。另外,生态工程也促进了草地NDVI增长,需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重庆市草地资源最新分布现状及类型特征,本试验于2017—2018年以重庆市32个区县和万盛经开区为研究区域,对重庆市草地资源展开清查。本研究根据重庆市20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调查成果、第二次国土调查成果、地理国情调查成果和中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等,利用ArcGIS10.2软件制作外业调查底图,开展外业调查获得地面调查数据,进而掌握重庆市最新的草地资源面积、分布及草地类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共有206 653个草地资源图斑,总面积合计约3.35×105 hm2,主要分布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云阳县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8个区县,占草地总面积的64.2%。草地资源有4类,即:热性灌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山地草甸类和低地草甸类,其面积占草地资源总面积的比例依次为:72.80%,20.62%,6.23%和0.36%。草地型有40个,其中热性灌草丛类有15个草地型,暖性灌草丛类有10个草地型,山地草甸类有13个草地型,低地草甸类有2个草地型。本研究为推进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决策提供最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甘南草原不同退化草地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试验以甘南州碌曲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被特征,并测定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高寒草地植物种类减少,优势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植被高度、盖度、植株数、鲜草产量下降;土壤基础呼吸和诱导呼吸、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代谢熵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土壤细菌、放线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压力指数增高;植被与土壤微生物各指数呈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演替与土壤微生物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