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紫花苜蓿(Medicaog.sativa.L.)属于豆科多年生牧草,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泛的牧草之一.其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被誉为"牧草之王".  相似文献   

2.
黄土母质生土上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栽培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Desr.)、小冠花(Coronilla buxifolia Hance.)和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4种豆科牧草根系生长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豆科牧草根系各项指标的增长随生育期变化(时间构型)皆呈"S"型增长模型,可划分为缓增期、速增期和顶峰期,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不存在衰老死亡生物量急剧减少的现象;4种豆科牧草根系垂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根系生物量空间呈"T"型分布,其垂直递减率符合指数递减方程Y=A·e-bx;4种豆科牧草根冠生长模式分属于4类:根苗增长同步型(小冠花)、苗强持久增长型(草木樨)、根强持久增长型(苜蓿)和苗弱根弱增长型(红三叶草),豆科牧草根系峰值常出现在生育后期晚于冠层。本研究结果对建立黄土母质生土上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及促进根苗系统的协调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medicago safiva L.)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牧草,有“牧草之王”之称。紫花苜蓿是古老的牧草品种,原产于波斯(伊朗),现分布于世界各国。目前,该牧草在全世界种植面积为3300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紫花苜蓿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相似文献   

4.
红豆草在高寒牧区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川西北草地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人工栽培的豆科牧草种类贫乏。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解决牲畜冬春草缺质劣,蛋白质不足已势在必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ap.)是豆科红豆草属的多年生牧草。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M edicago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栽培广泛,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悠久、经济价值最高的牧草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蛋白含量高,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高能量、高消化率饲料作物。1K g优质紫花苜蓿草粉相当于0.5K g精  相似文献   

6.
豆科牧草水浸提液的酚酸物质含量及化感潜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酚酸是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一类重要的化感物质。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faking)、毛苕子(Vicia rillosa Roth.)、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 ficinalis Desr.)、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v.Haifa)、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和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地上部分水浸提液中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原儿茶酸、丁香酸、香草酸和肉桂酸9种酚酸的含量,并检测了这6种豆科牧草水浸提液处理以及不同浓度的酚酸纯品溶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cv.Tetragold)幼苗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科牧草水浸提液处理能显著地抑制多花黑麦草幼苗根生长,抑制率达59.6%~97.7%;所测9种酚酸在供试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普遍存在;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强弱因种类而有显著差异,但均随浓度升高而加强;豆科牧草水浸提液中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潜力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俗称“牧草之王”,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wp)被誉为“牧草皇后”,近几年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已大面积推广。它们均为多年生豆科牧草,除作为家畜的优良牧草外,它们的根系发达,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种植以后,土壤中可留下大量有  相似文献   

8.
<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简称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以产草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而被誉为"牧草之王"[1]。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恶劣,当前国内外引入的绝大部分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表现不良,不能满足需要。即使有些品种品质优良,但由于种植第2年不能安全越冬,因而严重制约着饲草基地的建设。青海大学经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初步培育出寒牧系列苜蓿新  相似文献   

9.
黄酮和皂苷不仅是植物中重要的防御性次生代谢产物,而且具有显著的药理和生理活性,对于植物的抗性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L.)Desr.)和苜蓿(Medicago L.)多种豆科牧草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周年积累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豆科牧草建立科学的牧刈制度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黄酮和总皂苷在不同属间和品种间的动态变化各不相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同,在整个生育时期,均为叶片中的含量多于茎秆中的。前5种豆科牧草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苜蓿,是提取总黄酮的优质材料;红豆草、鹰嘴紫云英、黄花草木樨及苜蓿的总皂苷含量均高于小冠花和百脉根,是提取皂苷产品的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品种,本研究通过对白花扁豆〔White Lablab purpureus(L.)Sweet〕、紫花扁豆〔Red Lablab purpureus(L.)Sweet〕、大翼豆〔Macroptilum atropurpureum(DC.)Urb〕、葛藤〔Pueraria lobata(Willdenow)Ohwi〕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豆科牧草品种均能在试验区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以白花扁豆表现最好,鲜草产量达3615kg/亩,其次是大翼豆3115kg/亩和紫花扁豆2768kg/亩,分别比对照品种葛藤2234kg/亩提高了61.8%、39.4%和23.9%,各试验品种营养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达18%以上。本研究认为白花扁豆、大翼豆是广西值得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良豆科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1.
苏贝贝  张英  道日娜 《草地学报》2021,29(12):2670-2677
为探究4种豆科牧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相互关系。利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种豆科植物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u、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蚕豆Vicia fabaL.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真菌优势类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67 532条有效序列和966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4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为蚕豆>紫花苜蓿>红豆草>扁蓿豆;Shannon指数为蚕豆>扁蓿豆>红豆草>紫花苜蓿。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轮作不同种类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分布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轮作箭筈豌豆、天蓝苜蓿和陇东苜蓿3种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布,微生物活性,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种植牧草前相比,轮作牧草后土壤中真菌/细菌最高可降低50.72%,说明真菌数量下降,通过轮作不同连作年限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化;与种植牧草前相比好气型固氮菌数量最高增加283.69%;脲酶活性最高增加6.4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是对连作土壤的改良作用高低还与豆科牧草种类及土壤连作年限有关,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对不同种类的豆科牧草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陈杨  海棠  李志美 《草地学报》2021,29(12):2721-2727
为探索不同抗虫性苜蓿品种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的特征,本试验以线虫为生物指标,对‘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 ‘Caoyuan No.2’)和‘草原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aoyuan No.4’)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原2号’感虫苜蓿根围土壤线虫种类及数量显著高于‘草原4号’抗虫苜蓿;‘草原4号’土壤线虫富集指数(Enrichment index,EI)显著高于‘草原2号’;‘草原4号’0~1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区系位于土壤养分好且以细菌降解为主的A区,其它位于D区。综上所述,种植抗虫性不同的苜蓿品种会对其根围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数量及营养类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建立人工苜蓿草地及土壤恢复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抗虫性强的苜蓿‘草原4号’。  相似文献   

14.
免耕补播对北方退化草地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补播是恢复退化草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究在北方退化草地上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对草地生产力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夏河、青海祁连、陕西榆林设置不补播(CK)、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或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ZW),以及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与无芒雀麦或垂穗披碱草(HW)3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补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后豆科与禾本科优良牧草比例与地上总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牧草粗蛋白含量也显著提升(P<0.05),在甘肃夏河、青海祁连、陕西榆林试点HW处理下粗蛋白含量较ZW处理高;两种补播处理后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与未补播处理相比也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在四个试验点补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均改善了草地植被群落的组成与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扁蓿豆与紫花苜蓿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魁  李红  罗新义 《草地学报》2008,16(5):458-465
受辐射突变育种理论的启示,辐射二倍体扁蓿豆(Melissutus ruthenicus)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性,获得成功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育成正反交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76~1992),即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ak×Medicago sativaL.cv.Longmu No.801)和龙牧803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ok cv.Longmu No.803),并于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801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较强,再生性好,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每年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8000 kg/hm2;803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8.4)较强、再生性好、丰产性好,在松辽平原和东部白浆土均可种植,每年刈割2-3次,干草产量10000~12000 kg/hm2。现将辐射处理后,突变体认定、杂交、杂种识别和育种方法及其过程加以论述。旨在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期为苜蓿育种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茬次对一年生禾豆混播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100%(R1)、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R2)、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R3)、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R4)与100%箭筈豌豆(R5)5个处理,分别于2017年1月4日(H1)、3月14日(H2)、4月21日(H3)和5月19日(H4)4个时期刈割,并采集0~20 cm土壤样本,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是混播草地主要土壤细菌群落。禾豆混播比例对土壤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刈割茬次对土壤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和物种丰富度指标(Chao 1指数)影响效果显著(P<0.05),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刈割茬次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影响了多花黑麦草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2)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利用生物检测法初步确定其与自身及其他3种牧草间化感作用。用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草原2号杂花苜蓿、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的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高、根长,利用生物检测法确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自毒性及化感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即不同浓度的根、茎、叶浸提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高度、根长影响效果不同,其叶浸提液对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小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红豆草;其叶、茎、根浸提液对蒙古冰草、扁穗冰草的苗高、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草原2号杂花苜蓿与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混、间播效果要比与红豆草混、间播和单一连播杂花苜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王亚楠  赵思明  曹兵 《草地学报》2020,28(4):983-989
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10种生长分布在宁夏煤炭基地的草本植物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旨在比较其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PEG浓度处理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胚根粗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浓度PEG(5%)胁迫处理,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的发芽势、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的发芽率、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胚根长以及蜀葵(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胚根粗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在PEG浓度为15%的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蜀葵、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0%时,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紫花苜蓿、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草本植物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顺序为:甘草 >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碱蓬 >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inn.) Moq.) > 紫花苜蓿 > 苦豆子 > 沙蒿 > 沙打旺 > 蜀葵 > 白三叶。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除草剂胁迫对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生测法,采用不同推荐剂量的草铵膦和草甘膦分别处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测定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化感效应值对牧草的化感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为牧草田的杂草防治及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牧草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苗高、最大根长及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最大根长的影响最大;受2种除草剂胁迫后,供试牧草的化感作用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其中草甘膦胁迫后的表现更为明显,其对供试牧草化感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红豆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综上,除草剂胁迫下可明显增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常见一年生牧草(小黑麦、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不同种植处理,于当年收获后测定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来研究牧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单播下的MBC及MBC/SOC%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单播及箭筈豌豆与燕麦双优(1∶2∶2)处理(P<0.05);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源类型为羧酸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小黑麦单播和种植燕麦单优势种(1∶3∶1)、箭筈豌豆单优势种(1∶1∶3)及小黑麦+燕麦双优势种(2∶2∶1),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相似。小黑麦单播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周转,燕麦和箭筈豌豆双优势种混播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潜力;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因子,MBC比MBN更敏感;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强度和类型相似。综合考虑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产特性,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适宜箭筈豌豆单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