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3,(5):15-15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有关精神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休闲农业工作部署,结合福建实际,提出2013年我省休闲农业工作要点如下:一、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继续筛选推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评选20个示范乡镇、30多家示范点,引导全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二、开展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活动继续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活动和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继续与省旅游局、省林业厅等部门联合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已呈方兴未艾之势,在青山绿水间吃上一顿简单的农家饭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钓鱼采摘成为一种新时尚。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全省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促进了全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6年,"旅游+农业"特色鲜明。长春乡村旅游节开幕式当天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重点打造吉林市丰满区孟家村和延边州安图县红旗村朝鲜族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孟家村950余户,家家都办农家乐,红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四川省休闲农业规模效益凸显、服务水平提升、转型升级加快、市场供需两旺。截至目前,全省建成休闲农业景区4531个,发展农家乐3万余家、休闲农庄近2000个。仅一季度,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性收入达到172亿元,接待游客8400万人次,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5元。全省按照"产业基地为基础、创意农业为手段、农耕文化为灵魂"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内丘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主要有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阐述了内丘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包括创建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园、示范农家乐、特色小镇,打造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农事节会品牌行动等,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其他县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创建、融合发展、培育品牌、强化服务,推进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到2017年底,湖南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7万家,其中规模农庄4510家、星级农庄1078家(国家级五星级60家、省级五星级325家)。湖南省休闲农业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80.15亿元,同比增长18.8%;接待1.75亿  相似文献   

7.
杜跃强 《新农村》2022,(2):11-13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立足美丽乡村风景线、精品村建设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成果,加快构建美丽经济产业平台,乡村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1个,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点13个,省级果蔬采摘基地等乡村产业融合基地50余家....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目前共有400个乡镇和2000个村落开展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据了解,从事相关产业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而这个数字是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1.8倍。农业、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五年计划日前,河北省旅游局与省农业厅签署了河北省首份农业与旅游共谋发展的"五年计划",即《关于推进全省休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海南发挥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结合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工作部署,打造共享农庄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预计2017年,海南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将达1350多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135多亿元。海南以共享农庄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目前海南已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海南发挥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结合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脱贫攻坚等工作部署,打造共享农庄新业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预计2017年,海南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将达1350多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135多亿元。海南以共享农庄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目前海南已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  相似文献   

11.
《农家致富》2011,(9):6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休闲农业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示范基地创建工程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  相似文献   

12.
<正>6月25—27日,云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训班在楚雄市举办,乡村产业发展处高蓓副处长做了开班动员和开班授课,本次培训班,全省16个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的业务负责人,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县农业农村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管理的业务负责人,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企业负  相似文献   

13.
正为进一步加快培育休闲农业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经过业主自愿申报、市(州)县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等程序,四川省农业厅日前评选出200家第二批省级示范农庄并予以公示。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而省级示范休闲农庄是我省培育的首个休闲农业省级品牌。近年来,我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实现产业园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的总目标,通过培育休闲农业景区和休闲  相似文献   

14.
《农家顾问》2014,(7):7-7
<正>湖北省农业厅出台《湖北省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计划到2020年,全省打造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县、100个休闲农业示范乡村,年接待游客1亿人次,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500亿元。全省将全力打造"大中城市郊区板块、鄂东板块、江汉平原板块、鄂西鄂北板块"等四大休闲农业板块。重点培育和打造武汉系列赏花节、沙洋油菜花节、英山茶叶节、恩施硒茶文化节、秭归脐橙节、宜昌(夷陵)柑橘节、罗田板栗节、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湖北省东西湖农场管理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绿色服务业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项目为支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注重创新,精准谋划,走出了一条具有垦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之路。垦区现有国家AAA级景区2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五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农家乐2家。2017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爱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3-12374,12378
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形成模式总结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市场的诉求使乡村旅游逐步从初级的"农家乐"向高端的休闲农庄转型,并提出创意休闲农业的十大理念及休闲农业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休闲农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规模日趋壮大、类型更加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8.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从业人员2600万,先后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市民假日农园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极大拓展.  相似文献   

19.
杨胜隽 《新农村》2013,(10):4-6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特色精品农业、乡村人文资源,以“吃农家饭、住乡村屋、游田园景、享休闲乐”为主要特征,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产生,它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旅游产品从单纯的观光向体验式度假休闲转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拓展农业新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朝阳产业来发展,结合"经营乡村"行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地方特色,通过"特色发展、品牌营销、规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