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臭气味是多种恶臭物质释放出的恶臭气体混合形成的。它们有家畜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家畜的排泄物和生产过程中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其中碳水化合物在无氧条件下主要产生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恶臭气体对家畜有刺激性和毒害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高浓度的恶臭气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等疾病,还可降低免疫功能,影响正常的机体代谢,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比重的提高,生猪养殖过程中氨气(NH3)和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的产量也明显提高,养殖场恶臭气体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居民产生影响。养殖企业一度被恶臭气体所困扰,也正因如此,养殖场和研究单位越来越关注恶臭气体污染物的处理。为了减少猪场恶臭气体对环境和周边居民的影响,降低周边居民的投诉率,实现生猪养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猪场实施臭气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给猪场生产过程中恶臭气体污染物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对已有治理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展开分析。首先分析了猪场恶臭气体的来源及危害,而后针对恶臭气体的来源、恶臭气体污染物质及治理机理,依次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给出了猪场恶臭气体污染物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治理恶臭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初筛与复筛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对氨去除率达80%以上、对硫化氢去除率达60%以上的菌株。对有效菌株进行垃圾除臭试验,采用对比试验检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除臭菌株在24h内可有效减少垃圾产生的恶臭。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除臭微生物的筛选及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臭气污染,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从环境中分离出降氨菌和降硫化氢菌各2株。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初筛与复筛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对氨的去除率达85%以上、对硫化氢的去除率达60%以上的菌株。对有效菌株进行垃圾除臭试验,采用对比试验方法检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除臭菌株在24 h内可有效减少垃圾产生的恶臭。与对照相比,恶臭明显降低2个臭味等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厂恶臭的主要来源、恶臭组成成分及常见的恶臭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处理恶臭的方法,通过实验可知,恶臭的去除率受微生物除臭剂的温度变化及在生物滤池中的停留时间等因素影响。在35~40℃之间,微生物除臭剂具有较高的活性,恶臭去除率较高;生物滤池采用先吸附后挂膜的方式能更有效地缩短微生物在滤池中的反应时间,提高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观察二十六碳六烯酸(doeosahexaenoic acid,DHA)对鲤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DHA灌喂(短期)、DHA饲养(长期)和DHA直接处理鲤肝细胞(离体)等3个试验,分别对鲤肝细胞或肝胰脏的总抗(T-AOC)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氧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DHA组鲤肝胰脏T-AOC水平在灌喂后的各时间点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在32h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两个油脂水平下,DHA组鲤肝胰脏T-AOC水平、CAT、SOD活性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T-AOC水平、SOD活性DH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12%油脂水平下DHA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DHA组鲤肝细胞在处理0.5 h、1 h时,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O.05),而在处理后2 h、4 h、8 h,DHA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4 h、8 h时达极显著水平(PO.05).结果提示,DHA直接或短期作用下,鲤肝胰脏或肝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其抗氧化能力诱导性升高;而DHA长期饲喂后,在正常油脂水平下机体表现出对DHA造成的氧化应激的适应,高油脂水平下DHA的添加则可能通过加剧机体氧化应激状态,造成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另外,所采用的短期灌喂肝、细胞离体培养以及长期饲养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可用于外源性物质对鱼类生理活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16,(14)
正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方面:污水、粪便和恶臭。养殖业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悬浮物及致病菌,并产生恶臭,在治理过程中要就畜禽养殖业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方式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技术,才能达到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及减量化排放要求,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粉碎的大豆为发酵底物,用深黄被孢霉进行液态发酵,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菌丝的形态、提油量的变化和油脂成分,以探寻有助于提高大豆出油总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深黄被孢霉在以大豆为发酵底物的条件下,能观察到菌丝中有油脂的积累,并且大豆在经深黄被孢霉发酵144 h后油脂提取量最大,在提取时间3 h的情况下,油脂提取率达到了89.39%,与相同培养、提油条件下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的油脂比较,提取量提高了31.79%,经过深黄被孢霉发酵后的大豆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未经过发酵的大豆油增加了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电场处理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菜籽油和大豆油为试材,分别用5、10、20、30kV·m~(-1)的高压电场处理1h,以过氧化值及氧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场强高压电场处理油脂后抗氧化性的变化。[结果]5、10、20、30kV·m~(-1)高压电场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菜籽油和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延缓了过氧化进程,提高了其氧化稳定性;且有从5kV·m~(-1)到30kV·m~(-1),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高压电场处理的油脂抗氧化性增强,其中,30kV·m~(-1)高压电场处理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最佳。[结论]高压电场处理可以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但因油脂的种类、精炼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一套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从污水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JZZ2.在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该菌株对不同类型动植物油脂的降解能力,同时对其脂肪酶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菌株属于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含1%油脂的MS培养基中,30℃培养24 h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JZZ2对橄榄油、色拉油、芝麻油和牛油的降解率分别为72.4%、90.2%、82.3%和84.5%,同样条件下培养48 h的Pseudomonas aeruginosa JZZ2脂肪酶活性为2 200 U· L-1,研究进一步发现油脂的添加能够促使其生物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由此可见,Pseudomonas aeruginosa JZZ2对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能生成脂肪酶和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是其具有油脂降解特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硫酸氢钠对废油脂酯化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硫酸氢钠对废油脂酯化催化作用,为固体酸催化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废油脂与甲醇连续进料的酯化反应条件下,研究了硫酸氢钠催化废油脂与甲醇酯化反应。考察了硫酸氢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含水量、甲醇流量等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表明,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废油脂100 g,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3 h,硫酸氢钠催化剂用量3%,甲醇流量35 m l/h,在该条件下,废油脂的酸值可降至1.21 mg KOH/g,转化率为98.89%。[结论]硫酸氢钠催化废油脂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小球藻增殖及油脂积累的影响,采用BBM培养基,以蔗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在12 h光照和12 h黑暗的条件下混合培养小球藻。设计不同的碳氮比例,采用OD_(680)来评价小球藻的生长情况,以盐酸破壁后用提取液提取油脂,计算不同处理下的小球藻油脂积累情况,并利用气相测定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60/1比例下藻种出现最大的生长量,其次是30/1。而30/1比例下藻种出现最大的油脂积累率,其次是60/1。检测得各处理所含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均含有C_(14)、C_(15)、C_(16)、C_(17)、C_(18)、C_(20);而30/9和60/1处理还含有C_(12)成分。30/1和60/1这2个处理含主要脂肪酸为C_(16∶0)、C_(18∶0)和C_(18∶2),含量为70%~74%,其余4个处理主要脂肪酸为C_(16∶0)和C_(18∶0),含量为80%~86%。  相似文献   

13.
畜禽粪便恶臭的认识及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舍恶臭是动物排泄物厌氧发酵产生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对人畜及周边的环境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畜禽粪便恶臭污染的现状、畜禽场恶臭气体的种类、决定恶臭的几个重要参数作了简单介绍,讨论了畜禽粪便中的主要菌群和重要的恶臭指示物及产生的相关微生物,指出了生物法是畜禽粪便除臭的发展方向并说明了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生物法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畜禽粪便恶臭的认识及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舍恶臭是动物排泄物厌氧发酵产生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对人畜及周边的环境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畜禽粪便恶臭污染的现状、畜禽场恶臭气体的种类、决定恶臭的几个重要参数做了简单介绍,讨论了畜禽粪便中的主要菌群和重要的恶臭指示物及产生的相关微生物,指出了生物法是畜禽粪便除臭的发展方向并说明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生物法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减排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场恶臭来源多样,成分复杂,随着畜禽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便污染日益严重。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行业应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为了降低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畜的危害,对畜禽粪污进行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及减排调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气体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以及恶臭气体的危害和消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恶臭异位控制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认为微生物除臭技术在畜禽生产中优势明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并且除臭效果持久,微生物可以大大降解粪便中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消除养殖场内的臭味。虽然生物除臭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对某些高浓度恶臭物质的处理有一定局限性。为了促进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恶臭问题不能单靠某一种除臭技术,只有综合利用多种除臭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畜禽粪便恶臭的认识及生物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舍恶臭是动物排泄物厌氧发酵产生的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对人畜及周边的环境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对畜禽粪便恶臭污染的现状、畜禽场恶臭气体的种类、决定恶臭的几个重要参数做了简单介绍。讨论了畜禽粪便中的主要菌群和重要的恶臭指示物及产生的相关微生物,指出了生物法是畜禽粪便除臭的发展方向并说明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生物法的发展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4,(6):37-42
恶臭白色真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型植物内生真菌。恶臭白色真菌释放的活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植物寄生害虫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在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恶臭白色真菌的鉴定、挥发性物质性质及其在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恶臭白色真菌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丙酸杆菌代谢物摇瓶补料分批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dia)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以未补加碳氮源处理为对照,从发酵第4~7天,每隔24 h补加1次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碳源(m(乳酸钠)∶m(葡萄糖)=3∶1)、不同氮源(胰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每天取样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后对获得最佳补料条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补料时间。【结果】从发酵第4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和2 g/L酵母粉时,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在第8 d最高,为33.47 A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8 AU/mL(P<0.05);每隔24 h补料1次与每隔12 h补料1次,对提高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分批发酵过程中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2、g/L酵母粉,可以明显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研究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代谢物在摇瓶补料分批发酵中的最适碳源、氮源及其用量,旨在为丙酸杆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摇瓶分批发酵条件下,以丙酸杆菌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dia)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以未补加碳氮源处理为对照,从发酵第4~7天,每隔24 h补加1次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碳源(m(乳酸钠)∶m(葡萄糖)=3∶1)、不同氮源(胰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每天取样检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后对获得最佳补料条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确定补料时间。【结果】从发酵第4天开始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和2 g/L酵母粉时,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菌活性在第8 d最高,为33.47 AU/mL,显著高于对照组22.48 AU/mL(P<0.05);每隔24 h补料1次与每隔12 h补料1次,对提高抑菌活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分批发酵过程中每隔24 h补加1次3 g/L复合碳源、2 g/L酵母粉,可以明显提高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因子,常规的检测技术如三点臭袋法费时费力,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耗时较长、耗费较高,不能确定混合气中各物质对恶臭的贡献份额,无法把恶臭结果与感官嗅觉相关联。这两者均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评价恶臭污染状况。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畜禽养殖场恶臭管理中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电子鼻技术的发展现状,阐明了电子鼻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并对今后电子鼻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