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吸附试验,盆栽和田间试验系列研究,对河南烟区4个生态类型区的4种土壤,12种养分状态及钾肥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烟株的生长发育首要限制因素是氮,磷,钾,其次是锌,锰;4种土壤对锌,钾,硫,铜,锌的吸附曲线受土壤和元素特性的影响,但不同土壤对同一元素吸附曲线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1995),对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提出了临泽样区土壤系统分类方案:将土壤分为4个土纲(人为土、干旱土、潜育土和雏形土),4个亚纲,5个土类和8个亚类。同时探讨了样区土壤基层分类单元之土系的划分,初步拟定了12个土系。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土壤含硒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亚琳 《土壤学报》1996,33(4):391-397
贵州省土壤全硒含量的范围为0.064-1.326mg/kg,平均值0.369mg/kg。全境土壤含硒有由北向东南和随地势下降而逐步增加的趋势。全省可划分为:1.低硒区2.中低硒区3.中硒区4.中高硒区。贵州多数地区土壤属中等含硒水平,少数土壤富硒,同时还有少量缺硒土壤分布。  相似文献   

4.
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晓波  徐向东  褚秋华  邱多生 《土壤》1999,31(4):220-223
在吴江市中等肥力的黄泥土上进行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以配方区为最高,全年秸杆还田次之,土壤物理性状以配方区及全年秸杆还田区最好;有机质含量以秸杆还田区较好,配方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有较大提高,速效钾维持稳定,其余各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明显下降,年均下降2.4mg/kg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大气中中CH4浓度不增长将会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心促进了人们研究和估算土壤作为大气中CH4汇的潜在能力。为确定采自各种生态系统的土壤吸收CH4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采自湿地和森林系统的新鲜土样都具有降低大气中CH4浓度的能力。但是把耕土壤置于高逍度(CH4上(>100μ11^-^1)几天后,可诱发其吸收。当活性土壤置于高浓度的CH4下时,其吸收CH4的初始速率也提高。两种活性土  相似文献   

6.
花生岩侵蚀区适生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16种乔木,13种灌木和14种草本植物在江西省修水县古市镇化岗岩侵蚀区进行了4折定位试验研究。对参试的乔,灌,草分别选取了反映植物适应性,生长状况,水保效益,固持土壤能力,改善土壤肥力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逐个参试品种进行评价,从中优选出马尾松,截叶胡枝子,百喜草等22种在花岗岩侵蚀区适应性好,生长快,成活率高,生物量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英格兰桥北区(Bridgnorth)的壤质砂土上布置试验,研究最近研制出的4个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稳定性的作用。分析“Agri-Sc”对土壤溅蚀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次重复施用“Agri-Sc”,过20个月后,“Agri-Sc”处理的土壤平均溅蚀量可降低 14.3%。用其它 3种土壤结构改良剂(Soiltex、Humus、Kiwi Green)做比较,发现这4种改良剂均可降低土壤密度,提高总孔隙度。然而,只有Soiltex和KiwiGreen可使土壤结壳强度增加,施入“Agri- Sc”两次后可使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结果证明,加入合成的土壤结构改良剂,通过不断改善土壤性质,通常能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可蚀性,有利于土壤保持。然而,这种有利的效果不易取得,需做进一步研究,以弄清改良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和土壤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比较了5种氮肥对铅锌矿尾矿污染区土壤中Pb、Zn、Cd和Cu溶出的影响,讨论了它们对重金属溶出的机制,结合盆栽试验中水稻幼苗吸收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氮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有不同影响,且与氮肥的浓度有关。其中NH4HCO3,(NH4)2HPO4对Zn和Cu的溶出,NH4Cl和(NH4)2HPO4对Cd的溶出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10^-2mol/L的(NH4)2HPO4,NH4HCO3  相似文献   

9.
甲鱼养殖废水蔬菜土培处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选取的4种土壤上,用甲鱼温室排放的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和商品营养液作对比进行了生菜栽培试验。试验表明,不同的土壤对甲鱼废水显示出不同的适应性,土壤对甲鱼废水中的铵氮和磷的去除率较高,4种土壤中以红壤为最,分别达95.3%和96.8%。甲鱼废水既能够提高土壤中有效态K,Ca的含量,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减少因甲鱼废水的任意排放而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树种根际微生态系统土壤性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研究了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华北落叶松4个树种根际微区土壤特性,结果表明,4个树种根际土壤的pH值均低于非极际土壤,其中华北落叶松影响最明显,pH值相差达1个单位,锐齿栎影响最小,有机质含量4个树种则均是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锐齿栎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全N,水解N必 K含量,在根际出现一定程度的富积,速效P则在根际土壤明显产生亏缺,全P在根际土壤和非极际土壤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微生物总量和3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根际土壤高于非根际土壤,说明极系的生理代谢活动能明显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物质转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钙土土壤有机质与酶活性动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钙土中土壤有机质与7种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动态关系,土壤有机质的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3.9%),5月和8月分别出现两个高峰值(4.3%、4.2%),全年平均变化幅度为0.16%。通径分析表明,7种土壤对有机质的动态变化既具有直接作用,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间接影响,其中脲酶、脱氢酶、纤维素分解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豫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及钾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7年试验,对豫北石灰性土壤钾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长期定位跟踪测试。结果表明,酊区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因土壤类型,土壤质地,氮磷肥及有机肥施用量,农业生态区等不同而异。同时,对本区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进行了钾施用时期,施用量,施用效果的多点多次试验。从而找出了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为肥料结构调整,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累计推广钾肥133×10^4亩,新增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几类聚合物(中性、阴离子型和两性型)对土壤吸附4种含肥料元素的离子(NH^+4、NO^-3、K^+、PO^3-4)和土壤肥料抗淋溶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中性和两性型聚合物能增加土壤对4种离子的吸附量,并提高土壤含肥料元素离子的抗淋溶作用,随中性和两性型聚合物施用量的增大,土壤对4种离子的吸附量和抗淋溶作用增加;阴离子型聚合物增加土壤对NH^+4和K^+的吸附量及其抗淋溶作用,降低土壤对NO^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第四纪红壤及其发育的土壤中的6种必需阴离子态养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壤中的各种必需阴离子态养分含量与土壤耕作熟化措施有关。荒地的NO3^-、Cl^-、H2BO3^-较高,而开垦为旱地后,它们的含量下降;H2PO4^-在土壤经过耕作熟化后有所提高;MoO4^2-的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与其它阴离子显著不同的是,经耕作熟化后,土壤有效性SO4^2-含量急剧  相似文献   

15.
西方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封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降解地膜残征累积于土壤20-50a时,只要残片小于4×4cm^2,对土壤团聚体、比重、容重、毛管水、饱和水、入渗水水分蒸发及土壤化学性质均不构成污染,对作物无毒害。残片大于4×4cm^2时,土壤部分物理性状产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几种代表性土壤NH4+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泉宏  尉庆丰  高彦  石辉  曲东 《土壤学报》1996,33(2):129-137
采用连续液流法测定了五种土壤吸附、解吸NH^+4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1)NH^+4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及反应速率,平衡时的吸附、解吸量及吸附平衡常数均随土壤粘粒和CEC不同而变化;(2)不同动力学模型及同一模型对不同土壤的拟合性不同。  相似文献   

17.
二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区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土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红格移民安置区新垦地土壤有机含量极低为4.08~4.39g/kg,腐殖质仅占有机质含量的3.73%~7.15%,微生物数量少;土壤粗骨性强,〈0.01mm土壤物理性粘粒的团聚度仅为10.4%~28.9%,土粒分散性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弱,水分蒸发损失大,土壤干旱较其他区域土壤更为严重;各种养分包括全N、P、K和有效N、P、K,微量元素B、Mo、Cu、Zn、Fe、Mn缺乏或严重缺乏。以土壤培肥和节水、抗旱为核心的高产高效综合农业技术的应用是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移民稳定安置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一种便于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推广应用的营养液栽培装置。本装置设在露地,不用电,不需进行营养液管理(在栽培过程中不需分析营养液的营养成分和校正pH值等),可以在如下恶劣的环境中推广应用:(1)不能供电的地区,如远离陆地的海岛等;(2)严重干旱地区;(3)沙漠或荒漠化地区;(4)土壤中盐类聚积很多的盐碱地区;(5)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鉴定了测定土壤和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量(CEC)的4种方法:(1)常规NH4-Na交换法;(2)亚甲基蓝与亚甲基蓝酸容量法;(3)焦磷酸钠法:(4)亚甲基蓝滤纸点测滴定法。供试样品为采自台湾农田的18份表层(0-15cm)土样,并以粘放物学分的4份样品为参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甲基蓝溶液的絮凝,平衡时间和浓度都合适的条件下,能用亚甲基蓝吸附法测定土壤和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代换量。与常规NH4-Na交换法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状况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GPS定位的网格取样和Q型聚类等方法,研究了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特征与水平分布.结果表明:根据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构型,可将整个黄淮海平原的剖面特征分为4大类,即表聚型、 底聚型、中聚型和平衡型.从其占聚类剖面的数量而言,它们分别占总聚类剖面数的约30%、5%、13%和52%.黄淮海平原各种土壤盐分剖面类型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中表聚性剖面主要分布在徐淮及滨海地区,底聚剖面主要分布在原来盐渍化严重的豫东黄泛平原,中聚剖面主要分布在黑龙港下游地区.其它为平衡型剖面.这类剖面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山前平原土壤盐分淋溶区、鲁西南土壤盐分通体积聚区和浅层咸水影响下的土壤盐分平衡区.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剖面中脱盐与积盐比例约为2∶1.所以土壤盐分以脱盐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