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天仁 《土壤》1996,28(4):221-223
我于1996年春访问了台湾。在其土壤肥料学会的安排下,除进行一些讲学外,也参观了一些土壤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
土壤学与广东持续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5,32(1):1-13
本文介绍了第15届国际土壤学会会议概况及土壤学跨世纪的发展趋势,并对土壤学跨世纪所面临的任务作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德国大学的研究所既是一个教学机构,又承担着各类研究项目,吉森李比希大学土壤和土壤保持研究所是李比希大学农学系下属的一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人员结构、组织管理方式、科研运行机制等在欧洲具有普通性。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壤养分,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及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持,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的土壤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土壤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及其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土壤空间可分布的连续性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的,使之成为GIS较早应用的领域之一。本文简要的介绍国内外土 发展过程与主要应用性研究,同时对目前土壤信息技术在数据库,运气环境和应用模型开发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创新现代土壤科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赵其国 《土壤学报》2003,40(3):321-327
本文针对国际土壤学发展趋向 ,在总结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土壤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我国现代土壤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核心、重要内容、根本任务、重要动力及战略目标进行了论述 ,最后提出了现代土壤科学发展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来土壤化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龚子同  张甘霖 《土壤》2010,42(2):323-327
文章从竺可桢的科学成就,对发展我国土壤科学的作用以及其优良学风三方面介绍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土壤电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天仁 《土壤》1999,31(5):231-235,254
虽然在土壤学中“电化学”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但文献中对土壤电化学的含义的认识却很不相同。60年代初,我们分析了土壤化学的发展史和现状,也参考了电化学和胶体化学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土壤电化学的范畴是研究土壤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化学表现,近40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关于土壤电化学的这个定义及其范畴是适当的。根据土壤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土壤分布的特点,我们从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可变电荷土壤的电化学和土壤电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土壤电化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完整的土壤电化学体系,有关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及提高我国土壤学的国际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国的土壤电化学仅仅走过了开创阶段,真正的理论上的突破则有待于今后的努力。除了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外,土壤电化学的实际应用也应是逐渐开拓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理由相信,土壤电化学基本理论在国民经济包括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灾害性天气对台湾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亚热带气候给各种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和较长的年生长期,但由于地形特征及所处的地理纬度,有许多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暴雨、台风、东北季风和干旱,它们给台湾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分析了1951~1987年台湾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结果表明:(1)台湾由于灾害性天气所造成的农业灾害可分为四种:风害、雨害、寒害和旱害;(2)由台风造成的风害是最主要的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总额达454亿美元,占农业气象灾害总损失的71.1%,其次是雨害,它所造成的损失总额为132亿美元; (3)风害和雨害的损失趋于逐渐增加,而它们的受害面积却趋于减小,1970年以来,受干旱和寒潮的灾害面积和损失额都较小。本文还介绍了台湾的气候、当前作物生产状况和农业气象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与分析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当前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高产化、高效化、优质化、立体化、复合化及设施化6条基本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与分析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基本目标和当前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土壤资源优化利用的高产化、高效化、优质化、立体化、复合化及设施化6条基本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土壤”——21世纪土壤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史学正  于东升 《土壤通报》2000,31(3):104-106
本文在“数字地球”概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数学土壤”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相互依托的密切关系 .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发展“数学土壤”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阐明了发展中国“数字土壤”已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简要地描述了“数字土壤”在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上应具有的作用 ,指出为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2 1世纪土壤学应不失时机地发展“数字土壤” ,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中国的“数字土壤”  相似文献   

18.
史德明 《土壤》1994,26(5):237-240,275
1991年3月10日至21日我随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考察团去台湾考察水土保持工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学雷 《土壤通报》2002,33(6):445-448
介绍了台湾学者为了公众使用方便,所建立的新土壤管理组系统。从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肥力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标准合并全省的土系,这些标准包括土壤深度、土壤质地、排水等级和土壤反应等4种辨别土系特征且在野外容易判断的重要土壤性质。通过研究,把全省924笔土系资料,最后归并为45个土壤管理组,并且认为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农作物种植面积多寡,做进一步的合并,以求土地利用的完整性与培肥管理上的方便。  相似文献   

20.
土壤资源是弥足珍贵的,形成2~3 cm厚的土壤大概要1 000年之久。土壤在维持生态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关键的作用,生产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进表土保护与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综合分析了土壤的重要性及作用,阐明了表土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在表土剥离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该领域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