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勇  孙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234-234
30%氟铃脲·三唑磷微乳剂防治二化螟试验表明:此药剂为水稻田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推荐用量为每hm2450-600g,兑水750kg.  相似文献   

2.
氟啶脲等药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乃斌  张夕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154-154,54
氟啶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1d,防效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并对小菜蛾也具有很好的防效。氟啶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750m l/hm2为佳;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氟啶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理想的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氟铃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d,防效即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该药剂对小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铃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氟铃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的理想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氟铃脲对蔬菜害虫的防效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氟铃脲等药剂防治蔬菜主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氟铃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1d,防效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对小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氟铃脲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以确保防治效果和蔬菜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5.
阿维菌素、氟铃脲及其复配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兴  王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124-124,133
每667㎡5%氟铃脲(抑杀净)50ml 、2%阿维菌素45ml+5%氟铃脲(抑杀净)50ml于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到1、2龄幼虫期对水30kg手动喷雾均能经济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2%阿维菌素45ml+5%氟铃脲(抑杀净)50ml药后3d、7d、14d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9%、92.2%、96.8%.14d、25d保叶效果分别为92.4%、95.0%,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持效性,药效长达20d以上,同时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
氟啶脲对菜青虫、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汉炎 《上海农业科技》2009,(4):144-144,146
氟啶脲防治菜青虫见效快,效果明显,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药1次,药后1d,平均防效可达85%左右,最高可达95%以上;对小菜蛾也具有很好的防效;氟啶脲经济有效的用量以50mL/667m^2为好;在菜青虫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必须用药2次,间隔期为5~7d,确保防治效果和蔬菜高产优质。因此,氟啶脲是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理想的药剂,值得在蔬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甘蓝小菜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验证其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速效性与持效性,确定其适宜使用剂量,我们进行了3%阿维·氟铃脲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阿维.氟铃脲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推荐用量为50克/亩,使用方法为喷雾法,每亩用药液60千克,用药间隔期10天。  相似文献   

8.
陈小兵  王述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58-158,230
啶虫脒、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对穗蚜药效迅速,效果明显,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即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穗蚜的发生;在小麦粘虫发生偏轻的情况下,氟啶脲、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防治粘虫的效果显著,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20%氟铃脲.辛硫磷乳油防治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铃脲.辛硫磷乳油防治棉铃虫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氟铃脲等不同药剂防治高龄菜青虫、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高龄菜青虫、小菜蛾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是沿江地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不仅发生期长,发生代次多,而且对常规药剂均已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为了积极探索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高效药剂及其应用技术,2004年进行了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的效果与应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脲等药剂防治抗性小菜蛾效果好,增产增收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氟啶脲等不同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为满意的药剂品种和药剂配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蔬菜中氟铃脲、氟苯脲、氟虫脲和氟啶脲4种苯甲酰脲类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芹菜、芜菁、萝卜和卷心菜试样经乙腈提取、石油醚和丙酮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吸附净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均大于80%,氟铃脲、氟苯脲、氟虫脲和氟啶脲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4、0.05、0.04和0.03mg/L。[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价格低廉,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5%氟铃脲乳油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5%氟铃脲乳油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氟铃脲乳油是防治棉花棉铃虫的较好药剂,对棉花生长安全,持效期在7 d左右,可作为防治棉花棉铃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1 800 mg/hm2为宜,施药适期应在棉花棉铃虫卵盛期至1~2龄期,对水900 kg/hm2常规喷雾。  相似文献   

15.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C10、LC20、LC20和LC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20、LC30、LC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是我地蔬菜种植中主要且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5%氟铃脲乳油等药剂防治选收期甘蓝小菜蛾试验表明,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好,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使用剂量一般为0.30~0.45kg/hm2.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20%氟铃脲.辛硫磷EC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铃脲.辛硫磷EC600ml/hm2、900ml/hm2施用7d后防治效果分别为84.96%和88.47%,防效在0.01水平上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氟铃脲EC600ml/hm2及40%辛硫磷EC600ml/hm2。  相似文献   

18.
廖敏  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27-227
通过室内LC50 、共毒系数 (CTC)的测定 ,研究了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氟铃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 ,对棉铃虫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 ,以氟铃脲和乙酰甲胺磷配比为 49∶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用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及其不同剂量的复配剂防治大田花椰菜上的甜菜夜蛾,结果表明:8%高氯氟啶脲乳油750ml/hm^2对甜菜夜蛾1、3、7d的防效依次为83.7%、96.1%、97.9%,明显高于高效氯氰菊酯,与氟啶脲相当。田间推荐使用剂量600.750ml/hm^2。  相似文献   

20.
氟虫脲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5%氟虫脲乳油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于施用该药后1、3、5、7、10、15 d观察其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采用食下毒叶法评价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残毒性。结果表明:用氟虫脲喷施桑树后未对桑树产生药害,但该药对家蚕的毒性较高;虽然施药后5~20 d各处理的桑叶饲蚕2 d内未见急性中毒症状,在2龄生长过程中发育良好,眠蚕齐,但在2龄家蚕蚕眠过程中逐渐难脱皮死亡。因此,桑园及其周边在养蚕季节应禁止施用氟虫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