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云 《农村科技》2007,(3):12-12
棉花高密度栽培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团自2001年开始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以来,棉花单产、总产正逐年提高,但由于密度不断增加,加剧了棉株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为缓解这些矛盾,促使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在科学合理运筹水肥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综合化调上,增密度降高度,主攻单株成铃率,低密度下多留果枝,主攻单株多结铃。根据我团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现总结一套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综合化调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棉花栽培中化调技术与气象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春  赵敬业  陈平  程强 《农业与技术》2004,24(5):83-84,89
本文根据阿拉尔垦区的气候特点和目前棉花的主栽品种(中棉35).对高密度棉花栽培中化调观测进行初步分析,总结了高密度棉花栽培中化调的几个重要环节和化调指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农4师62团种植棉花全部采用高密度栽培技术,株高要求在60~65厘米,达到7台果枝开始打顶,7月5日前结束打顶,由于打顶时间提前,致使化调技术发生改变,通过对高密度棉花调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其调控技术中应掌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从90年代起,我市在各乡镇已开始棉花高密度栽培的栽培试验,近年来逐渐取得了突破,出现了一些高产典型。目前棉花高密度栽培已成为夺取棉花高产、促进棉花单产再上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康林  毛新萍 《农村科技》2006,(7):17-17,22
化调技术是棉花丰产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措施,目前,我团使用的调节剂主要是缩节胺,缩节胺对塑造理想株型,调节棉株生理,促进营养转化,提高棉花单产具有明显效果。2005年,对主栽品种新陆早12号、新陆早9号、辽棉17号全生育期化调进行了调查。一、化调原则124团在化调上采取的原则是"早、轻、勤"。不同区域化调时间、用量结合水肥条件和棉田长势,做到因地制宜,总体上达到苗期早控、轻控,蕾期慎控,花铃期普控,打顶后重控。二、化调时间及用量  相似文献   

6.
2000年,我团从中棉所引进中棉35进行推广种植,2002年又引进中35提高系,两年的推广种植表明:中35提高系具有良好地适应性、早熟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成铃率高、品质优良、抗性强,2002年区试平均皮棉单产125千克,2003年大面积种植,全团皮棉平均单产151千克。  相似文献   

7.
8.
博州棉区采用高密度栽培,通过扩大群体密度,压缩个体生产力,以大群体保证单位面积株数和总铃数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以来,中低产田棉花单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出现了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减产的现象.根据生产经验总结在推广高密度栽培技术时,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适期早播 种子要精选,发芽率保证在85%以上,种子处理前晒种2~3天。为防治病虫害,须用药剂拌种。我团主栽品种有新陆早26号、新陆早36号、中棉所297-5等。膜上或膜下点播,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播行笔直,压膜确实,种孔对位,下籽均匀,覆土良好,深浅一致,接行准确,到头到边。  相似文献   

11.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是运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选种、施肥以及节水控制等等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棉花高密度种植产量,促进棉花大幅度增产,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基于此,主要探讨棉花高密度栽培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我团科技工作人员总结多年来棉花大面积150公斤/666.7米^2的高产经验,并通过生产实践,把棉花品种、密度配置、栽培技术上创新配套,使棉花高密度栽培精密滴灌丰产栽培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优势 1、容易获得高产。普通宽膜棉密度1.0~1.1万株/666.7m2,要获得150kg的产量,单株结铃至少要达到8个以上,实现难度比较大。而在一膜六行(行距17+17+45+17+17em,株距12cm),密度1.6万株左右,只需单株结铃5个,其他措施到位,666.7m2皮棉达到150kg则比较容易。 2、对生产条件的要求相对降低。常规密度要获得单株结铃8个以上,要求整个生育期要有好的水、肥、光、热条件,保证上、中、下部均匀结铃才能达到。若密度加大,虽棉花生育阶段即使水、肥、光、热条件稍差,也可以实现单株结铃5~6个。 3、中低产田的增产效果明显,有助于拉动产棉区整体产量的提……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棉花运用缩节胺化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高密度栽培化学调控,即采用缩节胺(DPC)对棉花生长实施调控的一种措施。棉花低密度(0.8~1.0万株/666.7米^2)条件下,对棉花实行前促后控的调控方法。而在高密度(1.5万株/666.7米^2)条件下,棉花前促易使营养生长过旺,导致棉花油条、赘芽丛生,推迟现蕾开花和蕾铃脱落严重,往往造成前促容易后控难的被动局面,加大人工脱裤腿、抹赘芽等繁重的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5.
1 理论基础 棉花“矮、密、早”栽培技术体系的核心是“密”字,“高密度矮化栽培”是单产150/667m2皮棉的理论基础。具体运作采用“小个体大群体”的技术路线,以增加光照、温度与积温的受体,提高光能与积温的利用率。这是由于新疆棉区进入8月下旬气温直趋下降,7月份最高温度相对低于黄河流域棉区等生态环境条件决定的。 2 配套措施 试验研究表明,密度在整个棉花生产过程中各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所占份额为30%左右。生产实践中,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高密度与低密度均可创高产,关键在于不同的密度有相应的调控措施。因此,棉田密度增加后必须寻求与密度相适应的匹配调控方法。其中包括:品种的选择、水肥的合理运筹、化调技术的灵活运用,打顶时间的确定以及必要的促早熟手段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在深入研究棉花高密度栽培模式、水肥运用及化调、化控技术的同时,对高密度棉花在不同时期打顶对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求合理发挥群体增产的优势,打破棉花单产停滞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