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似文献   

2.
3.
针对蔬菜秸秆、老叶、残果等有机废弃物在田间随意丢弃或直接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蔬菜残体堆沤制肥还田技术可以解决。总结出了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蔗叶粉碎还田对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上甘蔗收获期蔗叶处理方法的不同,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蔗叶焚烧和蔗叶粉碎还田对当年宿根蔗的甘蔗螟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甘蔗螟虫以二点螟为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黄螟和二点螟混合发生为害,但条螟种群数量最大.与蔗叶焚烧处理相比,蔗叶粉碎还田处理中,螟害导致的螟害株率相当,分别为94.17%和91.39%,但枯心率和螟害节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43.86%、12.29%和17.23%、13.57%,表明蔗叶粉碎还田有利于减轻甘蔗螟虫为害.  相似文献   

5.
机械化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广,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认知度,但普及状况仍不理想。通过对其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未来的发展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蔗地实施"机耕粉碎蔗叶还田"试验示范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地实施"机耕粉碎蔗叶还田"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甘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蔗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连续多年观察和跟踪检测的方法,对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经过连续9年机械粉碎蔗叶还田后定点检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三大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蔗叶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养分量化变化趋势,对产量的贡献。跟踪测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半干叶片叶茎率平均为14.6%,初步估测每公顷残留氮磷钾总量为36.60kg、3.75kg和17.25kg。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3.32g/kg,折合每年提高0.42g/kg,相当于每年每公顷蔗地净递增土壤有机质含量1245kg。氮、磷、钾三大元素中,增加幅度最大的是钾,土壤全钾提高0.408个百分点,增幅达到43.3%相对值;虽然土壤全氮绝对值含量提高不多,但速效氮含量提高了28.87mg/kg,占相对值为31.9%,说明供氮能力大大提高;全磷和速效磷变化水平都较低,速效磷只提高了5.97mg/kg,占相对值为16.7%。蔗叶还田除了当造可获得180~210元/hm2的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使土壤环境进入良性的生态循环,既可以获得增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减少对矿物资源的消耗,具有多重的良好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蔗叶过腹还田对甘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P、K养分相等的情况下 ,探讨了蔗叶过腹(牛粪)还田、蔗叶过腹配施化肥 (N、P、K)、单施化肥 (N、P、K)3个处理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蔗叶过腹还田可以提高甘蔗萌芽率和后期生长 ,但甘蔗糖份在3处理中最低 ;单施N、P、K化肥利于甘蔗的分蘖和前期生长 ,提高了成茎率 ;蔗叶过腹配施N、P、K化肥处理 ,甘蔗产量最高 ;分蘖初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 3叶叶绿素、 3叶比叶重在3种处理中差异不明显 ;3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通透状况 ,其中以蔗叶过腹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蔗叶还田对甘蔗工艺现状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火烧蔗叶后不做任何覆盖为空白对照(CK_1),以火烧蔗叶后覆盖地膜为常规对照(CK_2),对单独的蔗叶覆盖和蔗叶+地膜覆盖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蔗叶+地膜覆盖可提高出汁率,但对重力纯度、纤维分、甘蔗含糖分、甘蔗还原糖没有促进作用;蔗叶覆盖增加宿根甘蔗发株数,提高发株率,有效茎数增加,株高增高,茎径增大,单茎重增重,甘蔗产量极显著提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依据蔗田生态系统特点,从甘蔗品种选择、建立优良群体结构、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对蔗田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甘蔗花叶病对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蔗02-588、云蔗99-601及RB76-5418三个甘蔗品种健康和感病(甘蔗花叶病)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叶片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量均极显著地高于感病叶片,甘蔗感染花叶病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三者减幅在10%~60%之间。同时,分析发现叶绿素a、b下降幅度不同,这可能与感病情况和具体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收获后甘蔗叶叶鞘、叶脉中部、叶脉下部、叶薄片中部、叶薄片下部的拉伸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选择的5个部位的试样中,甘蔗叶叶脉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最大,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最强,可为甘蔗叶集捆机、收获机、加工粉碎机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甘蔗叶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简便快速地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DNA模板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和大批量分子检测的基础。常用的液氮手工研磨提取DNA方法存在着耗时、费力、污染等诸多不足。利用从美国引进的球磨机,根据甘蔗叶片的特点,采用国产钢珠,通过优化实验步骤,建立了一种高通量制备甘蔗叶片DNA的方法,其中,叶片快速研磨使用不锈钢珠的直径为4 mm,对叶片进行液氮预冻,时间为30~45 min,叶片用量为50~100 mg,打磨时间为30~40 s。这种方法缩短了提取DNA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而DNA质量与经典方法相当,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通过运用机械手段与人工对比的方法,开展甘蔗在种植与收获期间的生产阶段——包括芽前封闭除草、农药喷施除虫、喷施叶面肥、中耕松土、培土施肥等进行田间管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的每公顷蔗地的经济效益为:管理成本减少288元,平均增产甘蔗3.76 t(按500元/t算),则利润增加2 168元;另外,机械作业的工效要比人工少39.7 hm2/人·班次:即在一定情况下,机械作业可以减少甘蔗田管作业成本和达到解决“民工荒”的问题,并起到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搞好本蔗区甘蔗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蔗糖业经济效益,2003年春从区甘蔗研究所引进几个甘蔗新品种(系)与我县目前的当家品种新台糖16号进行比较试验,以判断这些引进品种(系)的应用价值。现将新植蔗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机械收获对蔗地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以消除蔗农对大型机械收获系统对甘蔗耕层土壤严重压实的顾虑。以广西红壤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2种处理,研究机械收获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垄0~40 cm土层,土壤容重、贯入阻力、抗剪强度、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状在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间均无显著差异。蔗沟0~20 cm土层,机械收获后,土壤紧实度、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显著提高,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下降。同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过程中,机具行走对蔗沟土壤造成压实,但对蔗垄土壤影响不显著。蔗垄土壤紧实度在垂直梯度上存在2个明显交替变化的界面,0~20 cm土层以人工收获的土壤紧实度较高,20~40 cm土层以机械收获的土壤紧实度较高。第1年宿根季和第2年宿根季人工收获处理蔗茎产量均高于机械收获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固定道技术下,甘蔗机械收获对蔗垄土壤物理性状和宿根蔗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规范甘蔗机械收获操作,减少大型机械对蔗地土壤压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蔗在中国糖料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甘蔗叶是一种储量巨大且亟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对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引入新兴的农业生物力学研究理论,结合工程学、生物学、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甘蔗叶拉伸力学性能、甘蔗叶剪切力学性能、甘蔗叶力学性能,为研究甘蔗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寻找到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甘蔗叶粉碎还田、甘蔗叶沼气利用预处理机械,以及甘蔗剥叶、收获等机械的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及智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蔗糖业是雒容农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甘蔗生产已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近几年来 ,我场蔗糖业发展较快 ,每年种植甘蔗面积稳定在1650公顷左右 ,甘蔗总产在15 2~16万吨 ,1999年实现“吨糖田”[即667m2 甘蔗可产糖1吨/以上———编者注]170公顷;2000年实现“吨糖田”370公顷 ,且实现公顷产蔗150吨的攻关中试试验(30公顷) ;2001年实现监狱局生产处下达的“千十万八”项目(千亩[1亩=667m2———编者注]单产十吨、万亩单产八吨) ,经广西大学农学院、区甘蔗研究所、区糖业公司等专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