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松木材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赤松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晚材率及生长轮宽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分割法划分出赤松的幼龄期为12a;根据幼龄材的构造特征和材性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成熟材的理论预测值,经误差分析,该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5.2%,最大为25.7%。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定及材质早期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工林杉木木材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气干密度,生长轮宽,晚材率5项特性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杉木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第14年。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性特参数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和其幼龄期与成熟期的划分为基础,采用现代统计预测理论,提出木材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回归分析,优选出反映材性指标生长过程变异规律的模式。仅采用幼龄期测试数据,以优选模式重新回归建模,并以此模型的曲线外延实现材性指标的早期预测,同时采用相应的数理统计方法评价预测的精度。对人工林造纸性能进行了品质评价,提出了人工林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可以应用该理论和方法有效地实现木材材质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和其幼期与成熟期的划发煤要用现代统计预测理论,提出了木材材质早期预测研究的理论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回归分析。优选出反映材性指标生长过程变异规律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种源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变异及其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二者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967、0.6364。方差分析中环境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近50%),说明MOE、MOR除受遗传上中等程度控制外,还显著受到环境条件影响。种源内MOE、MOR变异系数远大于种源间变异,说明火炬松材质改良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较好。各种源内MOE,MOR间线性相关显著,3  相似文献   

6.
火炬松种源木材气干干缩性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0年生火炬松31个种源间木材弦向(TS)、径向(RS)、纵向(LS)、体积气干干缩率(VS)和差异干缩(T/R)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大于60.5%,环境方差占方差总量的34.9-=63.9%,种源内各个性状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310棵样木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在α=0.01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与TS、RS、LS、VS呈显著负要关,与T/R呈显著相关;晚材率、基本密度、气干密度  相似文献   

7.
黄山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计黄山松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黄山松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属中等;某些指标优于同类树种种马尾松等;幼龄材与成熟材材质差异显著;木材容许应力优于红松、落叶松等木材,完全可用作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8.
荆州引种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松21个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基本密度与原产地纬度正相关显著,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各种源株内径向基本密度呈递增的模式。各年轮段间基本密度正相关极其显著。5年生基本密度预测9年生、12年生的木材基本密度。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引种火炬松两批种源(耐寒火炬松和一般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种源内差异种源间差异更大,种源基本密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种源间各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且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呈现出径向递增的模式。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加强,5年生木材基本密度预估12年生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的。一般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耐寒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经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间伐对火炬松木材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研究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定向培育过程中密度调控对其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以12年生、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为材料进行火炬松中、幼龄林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对火炬松树高生长量无显性影响.对直径和材积有极显影响。间伐强度越大.直径和材积增长越快;间伐对火炬松出材量有极显影响,强度间伐越大.火炬松出材量越高;间伐对火炬松生长轮宽度有显影响.而对晚材率无显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增加;间伐对火炬松木材密度无显影响.但木材密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间伐对火炬松的木材干缩率有显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弦向干缩、径向干缩和体积干缩率下降;间伐对火炬松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与长宽比无显影响,但中龄火炬松木材纤维长度与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有所下降。而幼龄火炬松木材纤维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材纤维长宽比则为一常数;间伐对火炬松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影响,对中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有显影响.而对幼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无显影响.间伐后火炬松的主要力学性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火炬松木材材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分析了火炬松管胞形态和木材物理力学特片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管胞长宽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宽度,晚材率,胞壁率和生长轮密度等材指标变异规律的数学模型,为实现林木定向培育和速生优质制定科学集约经营措施以及材质的早期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的管胞长度、生长轮宽度、生长轮密度和晚材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采用最优分割法分析得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15a,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35a。通过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解剖、物理性质的比较,总体上表现为幼龄材性质低于成熟材,人工林材性劣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出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分析了人工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所有力学性质反映的基本趋势是成熟材性质高于幼龄材,其中,人工林红松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达0.01水平显著,抗弯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这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干缩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松人工林幼龄材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的干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材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干缩系数相比,幼龄材的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系数均大于成熟材;气干与全干时差异干缩都是成熟材小于幼龄材。在木材利用上尽量选择成熟材,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整地方式对火炬松幼林生长及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表明:6年生火炬松生长量、生物量均呈全垦〉带垦〉对照。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均呈对照〉带垦〉全垦。在确定火炬松丰产林整地措施时应综合考虑整地的生长效应与保护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统一。建议在类似该试验地的立体条件下,采用带垦整地方式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结合树干解析取样,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研究了广玉兰木材的解剖构造;利用木材万能力学试验机,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对广玉兰木材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广玉兰木材属于散孔材,管孔为圆形、椭圆形,多数为复管孔;轴向薄壁组织量较多,为傍管类的环管束状,且多数为全部包围;木射线纺锤形,多为同型多列,偶有异形射线。广玉兰木材基本密度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最大基本密度值出现在胸径处,为0.47 g/cm3。广玉兰木材端面硬度、径面硬度、弦面硬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4.87 kN、3.84 kN、4.26 kN、35.02 MPa、114.97 MPa、83.30 MPa和10500 MPa,为高档用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人工林与天然林红松木材力学性质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中的差异。所有力学性质在红讼幼龄材与成熟材中反映的基本趋势是:天然林红松力学性质高于人工林红松。其中,红松幼龄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4项指标,天然林红松与人工林红松的差异达0.01水平显著,其次弦切面硬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达0.05水平显著。红松成熟材的绝大多数力学性能指标天然林红松与人工林红松的差异也达到0.01水平显著,并且天然林红松力学性质高于人工林红松的基本趋势在红松成熟材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硅改良马尾松木材表面性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木材表面进行处理,使二氧化硅生成于木材表面,以改善木材表面特性.通过木材湿胀性、表面耐磨性、光老化性及SEM/EDAX分析测定,研究二氧化硅改良禾材表面性质的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改良表面木材的吸湿膨胀率比素材的小,木材表面耐磨性和抗光变色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调湿时间为0.5 h,经6 h浸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