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44个大麦 M_1突变穗的 M_3代系谱分析表明,和快中子及γ—射线相比,化学诱变剂 NaN_3往往在 M_1穗中诱发数目较多的(2个甚至3—4个)突变扇形体。但一个 M_1穗所包含的突变扇形体的数目越多,其中每个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就越小。在快中子、γ—射线和 NaN_3三项处理中,突变扇形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65.7,62.2和38.6%,其中以 NaN_3处理的为最小。此外,当一个 M_1穗中包含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时,它们彼此之间大小往往不等,其中大的可比小的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但其平均大小一般皆相当一个 M_1穗只含有一个突变扇形体时该扇形体的大小的一半左右。本文还对若干突变扇形体的遗传类型进行了鉴定,并按突变扇形体的性质及其在 M_1穗中的分布,将大麦 M_1穗的嵌合体类型分为四种,即:1)一个或一个以上突变扇形体占有整个 M_1穗,2)穗水平嵌合体,3)小穗或低于小穗水平的嵌合体以及4)含有纯合型突变扇形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2.
实验结果指出,在 NaN_3(10~(-3)M,种子予浸16小时),γ-射线(15KR)和快中子(1×10~(11)N_f/cm~2)三项处理中,六棱大麦矮秆齐M_1穗中皆有一部分叶绿素突变不能在 M_2代,而要迟至 M_3代才初次分离显现。当每个 M_2穗行出苗16—20株时,以 M_1穗为基础计算得到的这部分突变的突变频率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36.1,16.8和6.4%。这部分在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频率与在M_2代显现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分别为28.8,11.6和9.5%)之和,即为总的叶绿素突变频率,它们在三种处理中分别为64.9,29.4和15.9%。由此可见在 M_2代隐而不现的叶绿素突变约占各处理中叶绿素突变总数的50%上下。这部分突变所以迟至M_3代才分离显现,除了 M_2代苗数这个限制因素以外,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突变扇形体较小(绝大多数小于40%,其中不少小于10%)或嵌合体水平较低。M_3代初次显现的叶绿素突变的突变谱与 M_2代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