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婕  吴子婴  周旸  龙博 《蚕业科学》2011,37(4):695-699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朝代及现代绢类织物的表面和纤维截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利用像素法对蚕丝纤维截面积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蚕丝纤维截面积变化的原因。不同朝代及现代的9批绢类织物样品表面的完整度、光洁度、污染度以及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样品来源墓地的环境有关;不同样品蚕丝纤维截面形状有的较扁平,有的较饱满,还有一些呈碎块或空壳状,反映出蚕丝纤维老化程度不同,可能与当时的养蚕技术水平相关;不同朝代样品间、同一朝代样品间的经纬纱线粗细及经纬纱线排列密度有差别,可能与绢类织物的种类及丝织技术水平有关。9批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存在差异,且大多数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方差数值较大,其中:东周到清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从38.57μm2增加至75.80μm2,可能与根据织物最终用途而选用的蚕丝原料以及家蚕长期驯养后茧丝的变化有关;现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在115μm2左右,明显大于古代绢类织物样品的蚕丝纤维截面积,这种变化可能与长期的蚕品种遗传改良以及饲养技术和缫丝工艺的改进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究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天然靛蓝与合成靛蓝染色蚕丝织物的方法。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试中,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在940 nm、1 172 nm处有特征反射峰,而合成靛蓝染色蚕丝织物在940 nm、1 042 nm和1 240 nm处有特征反射峰;在拉曼光谱测试中,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在1 573 cm~(-1)和189 cm~(-1)处有明显特征峰,而合成靛蓝染色蚕丝织物仅在1 573 cm~(-1)处有吸收峰;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萃取液在发射波长为495 nm处有明显的荧光峰,而合成靛蓝染色蚕丝织物萃取液却没有出现荧光峰。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与合成靛蓝染色蚕丝织物或其萃取液在上述3种光谱中都存在可用于区分的特征峰,因此可通过这3种光谱技术快速、准确鉴别天然靛蓝染色蚕丝织物。  相似文献   

3.
蚕丝及蚕丝织物的改性是为了克服天然蚕丝蛋白纤维自身的性能缺陷或赋予其新的功能,达到改善蚕丝及蚕丝织物的服用性能并适合不同用途的目的。蚕丝及其织物改性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养蚕添食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主要采用等离子体技术、高温或低温处理以及辐照处理等进行改性;化学方法是利用蚕丝蛋白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引入目的功能基团、单体或大分子链,从而改变蚕丝性能;养蚕添食法是在家蚕幼虫饲养过程中添食色素、荧光材料或金属纳米颗粒,获得改性蚕丝;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基于转基因技术或基因编辑技术让家蚕吐出具有特殊性能的茧丝。本文综述近年来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尤其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蚕丝及蚕丝织物改性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并展望了未来蚕丝及蚕丝织物改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灵菌红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色素,因其微溶于水的性质限制了在蚕丝织物染色的应用。首先以乙醇溶液作为染色介质,用灵菌红素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染色工艺条件中的染液p H值和染色温度对上染率的影响,确定较佳的染液p H值为4~5,染色温度为90~100℃。在此工艺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媒染剂种类、媒染剂用量、媒染方法对蚕丝织物用灵菌红素染色的染色性能影响:使用Cu Cl2、Fe SO4作媒染剂,蚕丝织物的色变明显,而以Zn Cl2、Ca C12、KAl(SO4)2·12H2O作媒染剂,蚕丝织物的色变较小;增加媒染剂用量不能显著提高染色蚕丝织物的色深值;3种媒染方法中,采用同浴媒染法染色后蚕丝织物的色深值最大,媒染方法能不同程度提高蚕丝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但对蚕丝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并无明显提升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蚕丝织物用灵菌红素染色时,采用同浴媒染法并以KAl(SO4)2·12H2O作媒染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染色蚕丝织物的色变及提高色深值和耐皂洗色牢度,利用新的工艺方法有望以灵菌红素作染料,开发抗菌蚕丝织物。  相似文献   

5.
嫘祖颂(诗)     
嫘祖业绩盖世勋,首创丝绸民仰恩。蔽体叶皮从兹弃,衣着文明亘古新。教民育蚕丝织技,穿林涉水上山村。不畏酷暑风雪日,力尽筋皮操碎心。机车轧轧缫永昼,飞梭沙沙织锦雯。西陵绸美传宇内,誉满尘寰飞颂声。轩辕惊闻女中杰,寻求知已进西陵。秦山重重安可阻,蜀水横澜岂止行。心如飞箭征程急,栉风沐雨勇登程。千里迢迢何所惧,不辞劳苦觅伊人。轩嫘初识恨见晚,男才女貌仰慕深。多次登门求婚事,情投意合喜联姻。辅弼黄帝治天下,足智多谋展才能。力化干戈为玉帛,联盟部落息纷争。治桑育蚕丝织盛,殚心极虑万里巡。彩帛缤纷九洲羡,和睦邻邦交往亲。蚩尤…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新型储热变色蚕丝织物,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使用二氧化硅的三维网状结构对溴甲酚绿、MgCl2·6 H 2 O 和十四醇进行有效包裹制备出变色蓄热复合材料,并将其整理到蚕丝织物上。重点研究溴甲酚绿、MgCl2·6 H 2 O 和十四醇比例用量对复合材料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 MgCl2·6 H 2 O 和十四醇的用量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变色速率和变色灵敏度;将复合材料整理到蚕丝织物上,蚕丝织物展现出较好的变色和蓄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层天然织物的热湿性能,以蚕丝织物和棉织物为研究对象,以面密度作为归一化指标,对不同面密度(不同层数)蚕丝织物和棉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和热阻进行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织物面密度对透气率、透湿量、热阻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测试条件下,织物面密度与透气率和透湿量呈乘幂负相关,与热阻呈线性正相关;相同面密度时,蚕丝织物的透气率和透湿量均大于棉织物;当面密度较小时,蚕丝织物的热阻比棉织物小,随着面密度的增大,蚕丝织物的热阻逐渐优于棉织物,且面密度越大,差异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中对蚕丝织物连续化接枝整理,研究紫外光引发对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接枝蚕丝织物的共聚合反应的促进作用和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紫外光引发接枝工艺条件因素对织物接枝增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引发DMAAm接枝蚕丝织物3 min时,织物的接枝增重率即达到最大值;接枝增重率随光引发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单体浓度增大时,增重率提高,但单体接枝效率降低;工作液pH值对增重率的影响不明显。接枝蚕丝织物的性能表征显示,紫外光照射时间较长会影响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但断裂强力可通过接枝DMAAm而得到恢复;接枝增重后的蚕丝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的K/S值略有降低,但染色均匀性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提示,紫外光引发可加快DMAAm接枝蚕丝织物的共聚合反应速率,但须适当控制紫外光照射时间,以减轻织物白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抗皱整理对蚕丝织物强力的损伤,合成抗皱整理剂双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将其乳化后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抗皱整理剂乳液粒径和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蚕丝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径小,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大;随着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的增加,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后减,当聚硅氧烷链段的摩尔质量为1 200 g/mol时,干、湿折皱回复角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抗皱整理工艺条件为:抗皱整理剂乳液用量60 g/L,催化剂Na2S2O3用量4 g/L,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用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整理的蚕丝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和耐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力保持率,且不泛黄。与其他常用的蚕丝织物抗皱整理剂相比,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不失为综合性能良好的蚕丝织物抗皱整理剂。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能和避免织物中残留甲醛,采用自制含双二氯均三嗪基的无甲醛类新型抗皱整理剂BTP400浸渍整理蚕丝织物,并考察工艺因素对BTP400在蚕丝织物上的固着率的影响以及BTP400固着率与织物抗皱性能的关系。当BTP400用量为10 g/L时,蚕丝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随BTP400固着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此基础上优化工艺条件为:碳酸氢钠用量10 g/L,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50 min。上述工艺条件下用BTP400整理后蚕丝织物的抗皱耐洗性良好,其干态折皱回复角提高32.5%,湿态折皱回复角提高12.3%,且强力和白度与原织物相差不大,仅染色性能略有降低。能谱分析BTP400与蚕丝织物的丝蛋白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试验结果提示BTP400有望作为环境友好型抗皱剂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整理。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实现蚕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业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蚕丝是天然纤维中唯一的蚕白质长纤维,历来多于制作箔型织物,以其珍珠般的光泽、染色性优良、吸湿、放湿性好、透气保温、柔软舒适而被誉为“纤维皇后”,近年来更被人们看作“保健纤维”,  相似文献   

12.
用端氨基为季铵盐的超支化聚合物HBP-QAC对蚕丝织物接枝改性,以利于改善蚕丝织物使用真菌色素染料染色的性能。以染色K/S值为考核指标,进行HBP-QAC对蚕丝织物改性工艺条件的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到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HBP-QAC用量8 g/L,碳酸钠用量1.5 g/L,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40 min。蚕丝织物在此工艺条件下用HBP-QAC进行改性后,可以明显提高其用银杏叶内生真菌分泌的红色素染色的K/S值,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提高至3级,耐摩擦色牢度提高至4~5级。利用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改性后蚕丝织物表面的Zeta电位由-7.18提高到19.98,由于蚕丝织物表面的正电荷增加,使其与真菌色素染料之间的离子键作用力增强,所以染色K/S值及色牢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酶催化织物的接枝改性具有环保的特点。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2O2/乙酰丙酮(Acac)催化引发体系,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与蚕丝织物接枝共聚,改善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能。以接枝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较佳的接枝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120%(o.w.f),反应温度50℃,HRP浓度0.8×10-5mol/L,0.3%H2O2用量0.1m L,反应时间12 h,反应体系p H 7。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HEMA已接枝到蚕丝织物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接枝后蚕丝织物的表面变粗糙。测试接枝蚕丝织物的抗皱性能有较大提高,其中湿态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5倍,但织物的白度和断裂强力有所下降。HRP/H2O2/Acac酶促体系可成功将HEMA接枝到蚕丝织物表面,改善其抗皱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蚕丝断裂强力作为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样品老化程度的考核指标,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和红外光谱去卷积拟合技术考察样品丝蛋白一级、二级结构的变化,分析丝蛋白β-折叠结构变化对蚕丝织物断裂强力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测试分析样品丝蛋白结晶度变化,以此探讨蚕丝织物的老化规律及老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蚕丝织物酸水解老化处理时间延长和氢离子浓度增加,丝蛋白的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蚕丝织物断裂强力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曲线区域特性,发现丝蛋白β-折叠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是引起蚕丝织物断裂强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对样品丝蛋白结晶度的测试结果佐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京都市染织试验场成功地开发了真丝绸防灰伤加工.方法是利用交联剂将蚕丝丝素或骨胶原等蛋白质固着于蚕丝织物的表面,使蚕丝织物耐磨不易起灰伤.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交联剂DenacolEX-313、M-羧甲基丙烯酰胺,有利于蛋白质溶液与真丝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正>1技术探源用沧海桑田来形容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已为人所熟知。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蚕丝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所占有的领先地位及其重要性。因此探索蚕丝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的动态,在蚕丝溯源上也是有意义的。蚕丝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使得有关行业在有意无意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成为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结构生色(物理生色)替代化学染料染色是织物染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单分散SiO_2胶体微球作为自组装结构单元,在蚕丝织物上构建能生成结构色的SiO_2光子晶体,研究相对湿度、自组装温度、胶体微球浓度、组装溶剂以及组装时间对胶体微球在蚕丝织物上的自组装效果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与分析蚕丝织物上光子晶体结构形貌和结构色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60%、温度25℃、胶体微球质量分数(wt)为2.0%左右、以纯水或纯乙醇为组装溶剂的自组装条件下,SiO_2胶体微球可以在蚕丝织物上构建三维有序的SiO_2光子晶体结构,赋予蚕丝织物鲜艳均匀的结构色。  相似文献   

18.
桑椹红色素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志成 《蚕业科学》2004,30(1):59-63
对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稳定性及其在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染色牢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染色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桑椹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经桑椹红色素染色的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 ,在 2 0 0~ 4 0 0nm紫外波段中 ,紫外线透过率为 2 3%~ 5 1% ,选用合适的媒染剂可以使紫外线透过率下降到 1 9%~ 3 2 %。  相似文献   

19.
结构生色是一种无污染的仿生着色技术。采用静电自组装法在蚕丝织物表面构建Si O2/聚乙烯亚胺(PEI)结构生色薄膜,研究自组装条件中水洗次数、纳米Si O2粒子分散液浓度和PEI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构建结构生色薄膜的影响,确定有利于在蚕丝织物表面静电自组装纳米Si O2/PEI结构生色膜的条件为:水洗5次,纳米Si O2粒子分散液质量分数0.2%,PEI溶液质量分数0.1%。用数码相机、Digi Eye数慧眼系统和多角度分光光度仪表征蚕丝织物的结构色及其反射率光谱,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织物表面纳米Si O2/PEI薄膜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研制的薄膜干涉结构生色蚕丝织物的生色机理符合单层薄膜干涉生色原理,且结构色随组装周期数、组装纳米Si O2粒子的粒径和观察角度而变化;蚕丝织物用纳米Si O2/PEI组装形成的结构生色膜薄而光滑,对织物的手感和弯曲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