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枳、金柑和血橙为材料,研究了柑桔的染色体组型及Giemsa带型。Ⅰ.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将柑桔染色体分为大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大于10)和小型染色体(相对长度小于10)两种类型;根据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柑桔染色体分为具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小于1.7)和具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臂比介于1.7-5.0之间)两类。Ⅱ.Gielmsa带型分析:枳、血橙和金柑的1、2、4、6四对染色体的带型相同,其余五对染色体的带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柑桔染色体以着丝点带比较多见,数不多的端带多分布在短臂上。  相似文献   

2.
17种绣线菊核型特征及核型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7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作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型特征与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绣线菊染色体数稳定,为2n=18和2n=36,染色体基数为9,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楔叶绣线菊染色体中有随体结构;核型类型为1A、1B、2B,染色体平均臂比范围为1.26~1.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范围为1.67~3.51,着丝点指数范围为38.96%~44.26%,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6.14%~60.69%;按核型不对称系数从高到低排序其进化程度,石棒绣线菊、绒毛绣线菊和楔叶绣线菊等进化程度高,珍珠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和三亚绣线菊等进化程度低;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为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臂比大于2的比率染色体最长/最短值核型类型着丝点指数均值;17种绣线菊核型参数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绣线菊属植物分类依据;核型特征聚类分析将17种绣线菊分为4组。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进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新疆2种石竹属植物的核型,探讨其核型差异。结果表明:多分枝石竹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1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4对,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30=22m+8sm;准噶尔石竹的细胞染色体数为2n=30,其中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9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6对,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28=18m+12sm。2种石竹属植物染色体相对长度、m、sm染色体的数量组成、核型不对称系数(AS.K%)及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平邑甜茶后代双胚苗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双胚苗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采用压片和流式细胞仪观测的方法对平邑甜茶后代中双胚苗进行染色体倍性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4株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2n=3x=51,染色体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8-1、8-2、12-1和12-2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45m+6sm,2n=3x=48m+3sm,2n=3x=27m+24sm,2n=3x=33m+18sm;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点指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21%~2.68%和34.19%~42.37%,1.44%~2.63%和35.59%~44.08%,1.36%~3.02%和32.85%~42.18%,1.43%~2.87%和34.23%~44.02%;核型分别属于1B、1A、2B和1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60)Co辐射诱发西瓜染色体的畸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瓜种子经过~((?)0)Co多次辐射,其植株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有染色体环、染色体缺失和断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桥、无核细胞以及微核等类型。正常二倍体西瓜的染色体核型由中部着丝点(m)和近中部着丝点(sm)组成,绝对长度为2.31~4.31μm,相对长度为6.61%~11.49%,核型公式为2n=22=18m+4sm,核型类别为2A。经~((?)0)Co辐射后的西瓜变异谱很广,并在田间出现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无籽西瓜。之外,还展现了今后深入研究的远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色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异染色质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初步建立了粗线期核型,这对进一步研究西瓜细胞遗传学非常有益。西瓜(Citrullus lanatus)栽培种二倍染色体数为22条(2n=22)(KozhukhoWS.A.,1925;Passmor S.F.,1930;Whitaker T.V.,1930)。由于西瓜染色体较小,有丝分裂中期形态分化太少,因此各个报道是不一致的。Trivedi R.N.等(1970)报道,西瓜中期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24~2.88微米之间,绝大部分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等(1971)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5~4微米,有一对随体染色体。(1982)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8~2.7微米,大都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不着臂。显然,利用常规染色体技术很难在有丝分裂中期,准确地鉴别每条染色体。至于减数分裂研究,报道也很少。应当承认,西瓜细胞遗传研究是比较落后的。迄今为止,尚无西瓜粗线期核型,染色体形态方面的报道。查清西瓜染色体形态,识别每条染色体,是西瓜细胞遗传学基础工作之一,对于西瓜遗传分析、染色体操纵、进化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西瓜粗线期染色体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报道西瓜粗线期核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泸定百合12 个野生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的12 个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野生居群进行了核 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 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全部为二倍体,染色体基数为12,共有24 条染色体, 无B 染色体,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 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具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型染 色体,且第1 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12 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较高,在78.66% ~ 82.05%之间,说明 泸定百合的核型对称性低,进化程度较高。根据核型不对称系数,认为12 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的进化程 度从高到低为:马关居群 > 石坎居群 > 龙陵居群 > 旧城居群 > 石林居群 = 泸西居群 > 双河居群 > 西畴居群 = 师宗居群 > 大关居群 > 文山居群 > 扎西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当阈值取1.04 时,可以将 12 个居群分为3 类。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 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 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大叶芥、小叶芥和白花芥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14m+18sm+4st,核不对称系数为66.33%,属于"3B"型;小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30m+4sm+2st,核不对称系数为58.21%,属于"2B"型;白花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22m+12sm+2st,核不对称系数为61.61%,属于"2B"型。3种不同类型叶用芥菜没有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都属于小染色体,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只有在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核不对称系数等核型组成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异,说明3种不同类型叶用芥菜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核不对称系数,大叶芥白花芥小叶芥,在进化关系上,小叶芥属于相对原始的类型,大叶芥和白花芥进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芍药组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核型、Giemsa C-带和原位杂交的研究成果。核型、带型分析和原位杂交研究丰富了对染色体进化规律与机制的了解,在芍药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畅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园艺学报》2007,34(5):1235-124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不同花序类型、不同花色的14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2)体细胞染色体在品种内和品种间均呈现多数目性,染色体数变动范围在48~56之间,以54条为主。(3)核型呈现多样性,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神马’、‘小红娘’、‘九月黄’和‘小菊双色’有1或2条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为2.04%~5.2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9%~67.32%;‘长紫’、‘意大利红’、‘小红娘’和‘阿里格斯’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4)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除‘清露’外均正常。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切花菊核型多样性及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叶籽银杏种质资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邢世岩  韩晨静  唐海霞 《园艺学报》2011,38(12):2245-2252
 以来自日本、中国山东等地的28株叶籽银杏种质幼叶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 = 2x = 24,核型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等3种类型;有6个种质具随体。方差分析表明:种质SY2染色体长度比与其它种质差异显著,为3.97;各种质的平均臂比和核型不对称系数之间差异较大。种质GX3和种质HB较进化,种质NS2较原始。  相似文献   

12.
枇杷属植物核型分析及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芬  梁国鲁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3,40(8):1465-1474
 对21个枇杷属材料和1个枇杷近缘属材料(石斑木)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进行染色体制片,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所试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 34,为二倍体,染色体类型包括中部(m)、近中部(sm)和近端部(st)着丝点染色体(st,仅存在于大花枇杷中)3种,核型公式为2n = 2x = 34 = 16 ~ 24m + 10 ~ 18sm(+ 2st),属2A对称型核型。根据各个种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的多少,可将22个材料初步分为5类,从第1类到第5类枇杷,核型不对称性依次增强,表明其系统演化地位逐渐进化。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学软件分析四季橘染色体核型和带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进以往人工方式观测染色体精准度的不足,【方法】采用MicroMeasure软件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的四季橘(Citrus madurensis Lour.Tseng)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分别进行核型分析和三维重建。【结果】得到四季橘的核型公式2n=18=16 m(2SAT)+2 sm,其核型类型为1B型,属于进化中较原始类型;获得四季橘染色体立体图,并依据每条前中期染色体(从短臂到长臂)DAPI荧光强度变化,构建出染色体带型模式图。【结论】该研究利用染色体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体进行识别,获得了较丰富的染色体核型数据信息,为柑橘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核型分析及45S r DNA-FISH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木瓜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为材料, 利用45S rDNA为探针, 结合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简称FISH) 技术, 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 二倍体与四倍体番木瓜在核型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异, 染色体绝对长度在2.35~4.76μm之间, 属于中小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sm) 组成, 属“2A”类型, 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8=16m (2SAT) +2 sm, 四倍体为2n=4x =36=32m (4SAT) + 4 sm; 在二倍体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及间期核中, 均发现两个杂交信号位点, 在四倍体中则发现4个杂交信号位点。二者的杂交信号均位于第6对带有随体的同源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由此认为该四倍体是由二倍体直接加倍形成的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本试验以三个不同的西瓜品种作材料,制取其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Giemsa—C带带型和核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及进一步研究西瓜的进化程度与亲缘关系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染色体压片方法,对光皮株木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株木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2n=2x=18=4sm+ 14m,臂比值变化范围在1.02~1.81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8.06%,核型属于“1B”型.  相似文献   

17.
以蒙古黄芪种子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细胞化学染色与制片、C-分带、计算机及其软件辅助,测量鉴定与比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中药草蒙古黄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核型与带型。结果表明:蒙古黄芪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是2n=16=2L+4M1+6M2+4S,共有8对染色体,核型类型属于2B型,A.sK(核型不对称系数)=16.17/25.63×100%=63.09%,染色体总体积为69.0μm3;蒙古黄芪的体细胞染色体C-带带型为2n=16=8m+6sm+2sm+sat,第3号染色体短臂区段带有随体,该试验可为黄芪及其蒙古黄芪的鉴定识别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19.
栽培小菊17个品种的核型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具有不同株型和用途的17个栽培小菊品种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17个栽培小菊均为混倍体,染色体数在49~57之间变异,以54条为主;(2)染色体呈现多态性:多数品种由中部、近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62~2.39;臂比>2的染色体所占的比率为11.11%~29.6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74%~63.37%;3个地被菊品种和‘奥运橙光’、‘金陵白凤’(2n=53)核型类型为“2B”,其它品种为“2A”型。核型多样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染色体突变,很可能是染色体重组所致。  相似文献   

20.
15种榛子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压片法,以榛子叶芽为试材对其15个种质资源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核型可分为三种类型:2n=2x=22=22m、2n=2x=22=20m+2sm和2n=2x=22=16m+6sm;没有发现随体;所有种质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值为1.50 μm,属小染色体;除欧榛和7#为1A型, B-23为2B型外,其余种质皆为1B型。种质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