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磷酸二氢钾对雾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和1个空白对照(CK)在薯块膨大期喷施雾培马铃薯叶片,探索叶面喷施KH2PO4对雾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5g·L-1的KH2PO4可极显著增加匍匐茎和1 g以上种薯数量,提高大薯率和单株产量,其中以喷施4 g·L-1 KH2PO4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比利时212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烯效唑和SODM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100mg·kg-1)和烯效唑(5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经济性状;烯效唑(50mg·kg-1)和SODM(10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了还原糖含量;DTA-6(100mg·kg-1)和SODM(100mg·kg-1)显著提高了酚类物质含量,烯效唑(50mg·kg-1)显著降低了酚类物质含量;各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贡选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时期喷施烯效唑、多效唑、豆歌、矮壮素、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处理后植株株高降低,以分枝期喷施150 mg·L-1多效唑效果极显著;茎秆增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显著;分枝数增加.单株荚数、百粒重增加,二者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极显著.调节剂处理后产量增加显著,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佳,较对照增产77.6%.结果表明:在改善大豆株型、提高产量方面,均以分枝期喷施100 mg·L-1烯效唑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303的微型薯为受体材料,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将PVA-CP基因导入马铃薯中。结果表明:在加入5mg·L-1ZT和1mg·L-1IAA的培养基上微型薯再生频率最高达95%;农杆菌侵染薯块时,用浓度为OD600=0.5的菌液,侵染5min,共培养2d转化频率最高;在诱导芽阶段加入75mg·L-1的卡那霉素,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得到的抗性芽有22株在含100mg·L-1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根。经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15株为阳性植株。初步证明了PVA-CP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马铃薯品种东农303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烯效唑、B9、水杨酸处理种植在大棚基质中的大西洋脱毒试管苗,比较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微型薯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对植株的生长有促进效果,以100 mg.L-1处理具有最佳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处理出现的负效果越大;B9喷施的植株单块茎重和总块茎重均以2 500 mg.L-1浓度的处理最高,且大、中大薯在总块茎数所占的比例最大;水杨酸以400 mg.L-1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烯效唑对大豆淹水胁迫的缓解作用,以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4(耐涝品种)和垦丰16(涝渍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豆始花期叶面喷施烯效唑,喷药5d后进行淹水胁迫,5d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调查各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抑制大豆生长,降低大豆株高,增加茎基部茎粗,减少植株叶片、叶柄、茎、根等各部位干物质重的积累;涝渍导致大豆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喷施烯效唑处理能有效缓解淹水胁迫下植物干物质的降低;显著提高大豆体内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MDA含量,诱导叶片中脯氨酸增加,提高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增加根系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积累,为提高大豆耐涝性和恢复正常水分后产量积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组培中不同因素对诱导试管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佐敏 《中国马铃薯》2005,19(5):278-280
以马铃薯米拉、威芋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试管薯诱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散射光与适当低温(17±1℃)条件对米拉试管薯形成、结薯数量与平均鲜重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米拉基部节段较顶芽培养的试管苗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和膨大;培养基(MS+8%白糖)中同时添加5 mg.L-1 6-BA与250 mg.L-1 CCC能显著增加威芋3号试管薯结薯数量与鲜薯产量,而单独添加5 mg.L-1 6-BA或KT虽能显著提高试管薯的大薯率,但平均结薯数量却显著降低,而不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对威芋3号试管薯的诱导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锌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在出苗后第40天,叶面喷施5个不同浓度ZnSO_4×7H_2O溶液[0(T_0)、3.5mmol/L(T_1)、7.0mmol/L(T_2)、14.0mmol/L(T_3)和28.0 mmol/L(T_4)]。结果显示,与缺锌处理T_0相比较,较低浓度T_1和T_2处理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_n),显著增加了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及叶片和薯块锌含量;但当处理浓度达到T_4时,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P_n显著降低,各指标分别与T_0处理差异不显著,而最大荧光产量F_m,PSⅡ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_v/F_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低于T_0处理,但叶片和薯块锌含量则显著升高。进一步对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T_2处理下马铃薯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整齐,叶绿体形态结构完好,而T_0和T_4处理降低了叶片表皮厚度,增加了细胞间隙。T_0处理下淀粉粒增多,叶绿体膨胀短缩,基粒片层模糊不清;T_4处理下细胞凹陷,叶绿体形状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T_1~T_2处理为较为适宜马铃薯生长的锌浓度。本研究从生理上揭示了锌缺失和过量对马铃薯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马铃薯田间叶面喷施锌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马铃薯促控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纳添仓 《中国马铃薯》2004,18(2):108-109
1 前 言多效唑为四川国光实业公司生产的15%可湿性超微粉剂。在马铃薯栽培终花期喷施多效唑,可抑制植株后期徒长,防倒伏;加速光合产物向块茎的转移,降低植株上小薯的产生,促进大薯的形成,显著提高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2 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为青薯2号(青海省农科院选育),试验  相似文献   

11.
愈伤组织再生马铃薯脱毒苗生产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茎尖、茎段、全叶、半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根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马铃薯脱毒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马铃薯茎尖、茎段、半叶、全叶在MS+6-BA1.5 mg·L-1+NAA1 mg·L-1+3%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97.3%、75.6%、96.8%、97.4%;(2)在MS+6-BA1.5mg·L-(1或ZT2.0 mg·L-1)+NAA0.5 mg·L-1+GA3 5 mg·L-1+3%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中不同外植体芽诱导率在15.4%~67.7%,根的分化率21.3%~88.2%。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下田间配置及群体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玉米套作是西南山区主要的种植模式,但是各地的厢宽和行比很不规范,导致玉米和马铃薯竞争关系明显,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获得综合增产的最优厢宽行比及马铃薯群体控制技术,研究了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下田间配置及烯效唑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 m开厢,马铃薯和玉米行比2:2的总产量最高,与当地1.5 m开厢,马铃薯和玉米行比1:2相比,马铃薯增产64.3%,玉米减产6.3%,全年总增产粮食14.3%,增收20.4%;盛花期马铃薯叶面喷施15 mg·kg-1烯效唑能增产21.4%,增产的直接原因是增加了马铃薯大薯率和大薯产量。大幅增产的合理使用浓度为10~15 mg·kg-1,可作为高密度、高肥水条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研究了六种培养基系统对马铃薯东农303,Favorita和极早三个品种来源的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最佳外植体大小及最佳培养基系统。适合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最佳外植体大小为叶片0.5cm2、茎0.5cm、块茎0.25cm2×0.3cm,适合于茎、块茎及叶的有效培养基系统分别为:①MS+3mg·L-1BA+0.01mg·L-1NAA(ph5.6)4周MS+0.3mg·L-1GA3(oH5.6);②MS+1.75mg·L-1ZT+0.87mg·L-1IAA(pH5.8);③MS+2.25mg·L-1BA+0.186mg·L-1NAA(pH5.8)2周MS+5mg·L-1GA3+2.25mg·L-1BA(ph5.8)。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方法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带马铃薯病毒的N88为材料,分别在40℃/25℃(4 h/20 h)的变温环境中,培养2、3、4周处理后茎尖剥离;以N88和D575试管苗为材料,在加入0,20,30 mg·L-1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处理40 d后茎尖剥离。茎尖培养基为MS+0.05 mg·L-1 NAA+0.1 mg·L-1 6-BA+0.1 mg·L-1 GA3+4 g·L-1琼脂粉+30 g·L-1白砂糖的改良固体培养基,30 d后开始调查成苗率,每隔10 d调查1次,直到60 d,统计茎尖成苗率。结果表明:2周变温处理的茎尖成苗率和对照接近,但脱毒率有所提高;4周变温处理剥离茎尖成苗率最低,60 d成苗率仅为15%,脱毒率为100%;病毒唑浓度对不同材料的茎尖成苗率影响不同,其中D575经过20 mg·L-1病毒唑处理,茎尖培养60 d后成苗率最高达到83.3%,PVS脱除率为40%;材料N88在加入20 mg·L-1和30 mg·L-1浓度病毒唑的培养基中培养40 d后茎尖剥离,60 d成苗率分别为40.0%和41.7%,PVY、PLRV的脱毒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蔗糖和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蔗糖和外源激素(6-BA、B9、NAA)对脱毒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管苗的不同指标,其最优组合不尽相同。有利于株高的组合:3%蔗糖+0.01mg·L-16-BA+20mg·L-1B9+0.1mg·L-1NAA;有利于茎粗的组合:12%蔗糖+1mg·L-16-BA+20mg·L-1B9+0.02mg·L-1NAA;有利于茎节数的组合:3%蔗糖+0.1mg·L-16-BA+35mg·L-1B9+0.1mg·L-1NAA;有利于叶片数的组合:3%蔗糖+0.1mg·L-16-BA+20mg·L-1B9+0.02mg·L-1NAA。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茎尖脱毒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克新2号、克新16号和克新17号等8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马铃薯茎尖脱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尖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茎尖在⑤号培养基(MS+1.0mg·L-1KT+0.5mg·L-1IAA+0.5mg·L-1GA3)上可不产生愈伤组织,直接成苗,是最适宜的培养基;6~8℃低温预处理和37℃热空气处理对茎尖脱毒有利;茎尖取材来源对成苗率没有影响,对脱毒效果影响较大,但脱毒效果依品种而异;为避免造成损失,需在15个月内准备出用于更换的基础苗。  相似文献   

17.
苗永美  简兴  何华奇  汪娜  唐靖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1):1975-1980
为建立白头翁再生体系,以白头翁主根的切段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比较2种外植体离体培养差异,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增殖和再分化及芽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可以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和直接产生不定芽2种途径建立再生体系,而根只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增殖培养中逐渐褐化死亡;在含6-BA培养基上,叶块死亡,而根只诱导出少量愈伤组织;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TDZ 0.3 mg/L+NAA 0.1 mg/L;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MS+TDZ 0.2 mg/L+2,4-D 0.2 mg/L;再分化时,需要转接到TDZ和NAA组合的培养基上,其中处理组合TDZ 0.3 mg/L+NAA0.1 mg/L的再分化率达100%;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IBA 0.2 mg/L+蔗糖20 g/L。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存在差异,叶片较根易培养;TDZ对白头翁叶片培养效果较好,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较强,而NAA适合于不定芽分化,NAA与IBA组合使用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