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藉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 ,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在 2 2 .0~ 2 3 .0℃的低温下的育性表达规律进行了连续 2年的跟踪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2 3 .0℃的低温仅能导致培矮 64S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 ,而 2 2 .5℃和 2 2 .0℃的低温则不仅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下降 ,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 ;2 )培矮 64S的育性温度敏感终止期为幼穗分化第 6期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 ,育性温度最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 4~ 5期 (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 ;3 )培矮 64S具有光敏性 ,其临界光长处于 13 5 0~ 13 .3 8h之间 ,光敏温度范围为 2 3~ 2 8℃ ;4 )对于农艺性状已经稳定的高世代培矮 64S而言 ,其控制育性表达的遗传基础尚不纯 ,表现在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或同一株系内不同单株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 ,且低温强度加大 ,这种差异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 .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法 ,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 3个株系 9862 ,10 3 1和 10 3 2 ,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 2 2 .5℃ ,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 1℃。 2 )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培矮 6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对现有高世代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提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的开花习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比较培矮64S,1356S,博A.安农S-1,明恢63和G67的开花习性,发现培矮64S具有柱头受粉面积小,颖花开闭时间较短,柱头生命力下降快,柱头外露率较高,花期和花时集中,与父本同步开花比率较高等特点,并就提高培矮64S的制种产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 ,培矮 64S穗期与花期均较集中 ,且高峰期突出 ;花时早 ,并有明显的盛花时 ;柱头外露率高 ,全花期平均为 78.79%。这些对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有利。但是 ,张颖历期较短 ,4 7.0 5 %的颖花张颖历期在 12 0min以内 ;柱头小 ,柱头的长、宽、面积和体积分别为 1.196mm ,0 .3 77mm ,0 .4 5 1mm2 和 0 .13 3mm3,且生活力较低 ,活力系数仅 0 .83。这些对异交结实不利。因此 ,应选择花时早、花粉量大、散粉习性好的父本配组 ;在制种时应集中父本花粉量 ,缩短授粉期 ,抓住父本散粉高峰时刻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培矮64S及其再生稻的育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期播种与割茬再生试验,发现培矫64S在丹棱县8月份有一个稳定的不育期,适宜制种;而其割茬再生稻在9月份抽穗扬花时粉育性可恢复到90%以上,结实率达40%以上,故通过割茬再生繁殖培矮64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剑叶对高温的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新育成的两个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的高温耐受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光合效率降低,加重了光合光抑制。光化学、光合电子传递最适温度在28℃左右,光合碳同化的最适温度在35~40℃。高温下通过PSⅡ线性电子传递的能力几乎丧失(下降96.7%~100%),而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较少(8.8%~210%),暗示PSⅡ光合线性电子传递过程比光化学能转化对高温更敏感。超级杂交稻比对照汕优63更耐高温,其机理可能如下:一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时有更迅速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减少了因过剩激发能积累引起活性氧产生、积累并伤害光合细胞;二是因为超级稻高温下有高效的叶黄素循环热耗散途径可以耗散过量的激发能; 三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下有稳定的光合功能和较强的光合效率,较高的热稳定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15.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越冬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9个籼型不育系进行了越冬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趁冬存活方面以晚季禾桩越冬存活率最高,播种越冬其次,早季禾桩越冬最低。赵冬存活率除与不育系的耐寒性有关外,还与越冬前植株的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原地不移栽禾桩的越冬存活率明显高于移栽的。在繁种效果方面,越冬繁种比早晚季繁种效果都好,晚季繁种又比早季好。这主要与繁种时植株敏感期所处的光温条件及不育系的光温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00,15(4):13-14
17.
不同移栽密度下培矮64S/E32分蘖成穗规律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2 a分蘖追踪观察,培矮64S/E32在江苏里下河稻区采用肥床旱育秧中苗栽培时,在大田每公顷栽插22.5万~37.5万穴的情况下,分蘖发生最高叶位为10叶,成穗最高叶位9叶;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相应降低1个叶位,即分别为9叶和8叶.因移栽植伤导致中部一级分蘖不能按分蘖同伸规律同步发生,形成蜂腰型的株型结构.一级分蘖成穗占全株71.9%,产量占全株75.4%,二级分蘖成穗占全株17.1%,产量占全株8.2%.当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时产量最高.在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低节位一级分蘖的发生和成穗,确保培矮64S/E32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19.
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分别对8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它们育志换温敏感期进行5d日均温23.5℃(22-25℃)的冷水与6d日均温23.5℃(19.5-26.0℃)的冷气处理。结果表明:株S-1、陆18S、96-5-2S、139S及康201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均为0;培矮64S在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也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为0,但在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表现轻度可育,自交结实率为0.05%,花粉可染率为5.0%;810S与179S在两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可育,自交结实率为3.7%-18.5%,花粉可染率为4.3%-41.0%,但人工冷水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明显高于人工冷气处理条件下的自交结实率与花粉可染率。说明用人工冷水池鉴定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是可行的,而且鉴定的灵敏度比人工气候箱更高。根据人工冷水池与人工气候箱鉴定的结果可知:株S-1、陆18S、96-5-2S、139S及康201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小于23.5℃,培矮64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在23.5℃左右,而810S与179S的雄性不育起点温度大于23.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