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研究和QTL分子辅助 育种极为迫切。本文在简述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及植物缓解盐胁迫机制的基础上,概述了盐胁迫对甘蓝型油 菜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以及萌发期和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耐盐油菜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期待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的研究、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协调产量潜力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高原气候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选用3个不同熟期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4个播期,分析不同播期下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参试油菜生育期间的温度升高,达到有效积温的天数较少,参试油菜生育期缩短;其中苗期、蕾薹期和花期较早播呈缩短趋势,角果成熟期有延长趋势。晚播油菜的茎秆伸长期雨热充足,参试油菜的株高较早播有增加,而茎粗有降低;晚播造成参试油菜前期营养生长不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早播下降。晚播油菜生育后期遇持续降雨造成成熟期油菜的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重的降低,较早播油菜明显减产。播期改变了参试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早熟品系NY16在B2播期(2021年3月15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081 g·MJ-1和1.017 kg·hm-2·℃-1;中熟品系NY28和晚熟品系NY52均在B1播期(2021年3月8日)下光、温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0.1 g·MJ-1 、1.282 kg·hm-2·℃-1和0.134 g·MJ-1、1.712 kg·hm-2·℃-1。同一播期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效率大于早熟品系。因此,适时早播可促进甘蓝型春油菜光温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产量形成,早熟品系在3月15-22日,中晚熟品系在3月8-15日播种适宜。西藏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下,为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生产潜力关系,一定无霜期范围内,中晚熟品系的选育和利用可有效提高甘蓝型春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3.
H2O2浸种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的物质代谢,为适应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生产需求,研究H2O2浸种对不同播期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晚直播油菜产量。2017年以南农油4号为材料,设置播期(早播10月5日,晚播10月25日)和0.05%的H2O2浸种两个因素,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观察油菜在越冬期的光合特性及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晚播使油菜苗期延长而蕾薹期缩短,初花前可利用积温从1349.5℃·d减少至1095.5℃·d,导致油菜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减少,而生殖生长期活动积温升高,相比早播的1042.5℃·d升高为1119.5℃·d。由于晚播生育期缩短,活动积温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最终显著减产8.3%。(2) H2O2浸种处理对早播油菜萌发出苗及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地下部生物量及光合能力,降低了越冬期干物质积累,继而影响后期产量形成,最终造成油菜显著减产,降幅为10.9%。(3) H2O2浸种处理促进了晚播油菜萌发出苗,增大叶面积,促进了油菜干物质积累使产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5.7%。因此在油菜晚直播条件下,可通过H2O2浸种处理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表油菜素内酯对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产量的调控作用,以小麦品种石麦18为材料,设置起身期、起身期+孕穗期、孕穗期3个喷施时期为主区,0~0.15mg·L-1 4个喷施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测定小麦各器官含氮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起身期或孕穗期1次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05或0.1mg·L-1表油菜素内酯时,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提高。喷施以后植株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增加,生育后期氮在茎和穗中的分配比例提高,氮的净吸收量和花后向籽粒的净转运量增加。其中,起身期喷施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 mg·L-1表油菜素内酯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孕穗期喷施0.05mg·L-1的上述作用最显著。在所有处理中,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起身期喷施0.1mg·L-1。起身期喷施的作用高于孕穗期喷施。因此,冬小麦应用表油菜素内酯,以起身期或起身期+孕穗期2次喷施0.1mg·L-1为宜。  相似文献   

5.
黄色种皮这一性状在芸苔属植物中广泛存在,芸苔属的三个基本种和三个复合种当中,都已发现黄籽。黄籽油菜由于其具有的优点,是油菜育种的重要资源。黄籽油菜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种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因而相对提高。据Appelqvist,L.—A.等研究,黄籽皮壳率为13%,褐籽皮壳率为18%以上。作者(1981)曾观察到黑籽品种华油3号种皮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湖北省开始推广油—稻—稻三熟制油菜。据1963年统计,全省晚茬油菜(包括一季稻和双季稻茬口)近30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15%左右。到七十年代初期,三熟制油菜发展很快,1975年已达100万亩,约占油菜总面积的40%。但由于三熟油菜发展历史短,单位面积产量低,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油料所从1974年以来,开展了水田三熟制油菜高产栽培的研究,供试品种“甘油3号”,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遵义地区绥阳县1981年发生较大面积的油菜“花而不实”症,经各方面的专家鉴定,认为主要是缺硼引起的症状。1982年一方面在油菜中试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施用硼肥,一方面开展广泛的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施硼的防治效果。随着甘蓝型油菜面积的扩大,在1982年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各县都有不同程度的“花而不实”现象发生,于1982年四月、五月又两次邀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和地、县、区农技站技术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典型的植株、土壤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取样时油菜为青荚期(4月底—5月初)采取病株和健株测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为73万hm^2。20世纪末,白菜型油菜种植面积占60%左右,其产量低、品质差(高芥酸、高硫甙)。当时的甘蓝型油菜还不能在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早熟甘蓝型油菜育种研究.以期用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  相似文献   

9.
油菜(期.页)论油莱的起源进化与雄性不育三系选育…(1 .7)油菜352x奥罗的F:代及其亲本线粒体 DN人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比较……(1 .16)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 1.植物毒素的产生及毒素晶体描扫电 镜观察···‘·····························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自然条件适合油菜生长。该国从1969年发展油菜生产以来,油菜栽培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油菜科研工作蓬勃开展,特别在油菜遗传育种方面研究较多,成果较显著。如西澳大利亚大学农学系Richards R.A.和Thurling N.关于两类油菜(B.Campestris和B.napus)对干旱反应的遗传分析,对黑胫病反应的遗传分析,研究比较深入,有一系列报导。在油菜育种方面,主要研究单位有:西澳  相似文献   

11.
四种能源植物种子萌芽期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盐胁迫下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胚根长度指标的测定,分析了4种能源植物的耐盐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并根据各指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了各种植物的耐盐性.结果显示:随着处理盐浓度的增加,4种植物的发芽势、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均呈下降趋势.在3~6 g·L-1 NaCl浓度下,亚麻、油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变化不大,但大豆下降较多.当盐浓度6 g· L-1时,4种植物的相对胚根长度均明显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油葵,其次是亚麻,再次是大豆;油菜胚根长度减少的最少;在12 g·L-1的盐浓度下4种能源植物的相对胚根长度均降至11%以下.亚麻的耐盐浓度最高,为6%,是大豆、油菜和油葵的耐盐浓度的2倍以上.耐盐半致死浓度最大的为亚麻和油菜(9 g·L-1),大豆次之(6 g·L-1),油葵最低(3 g·L-1).抗盐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在各种盐浓度下,4种植物萌芽期的耐盐性最强的是亚麻,其次是油菜,再次是大豆和油葵.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然而土壤盐胁迫严重抑制油菜的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前人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植物通过表达一些miRNA,并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植物自身的盐胁迫抗性.本研究分别在200 mmol·L-1 NaCl处理(T)和对照(C)条件下培养油菜,取其地上部(S)和根(R)构建了12个小RNA文库...  相似文献   

13.
从本世纪80年代起,植物生长调控剂已成为农业方面的研究热点。从有限的研究报道来看,调控剂对油菜的作用机理多以无硼处理为对照进行纵向研究,而在施硼的基础上对调控剂间的径向比较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试图以甘蓝型(Brassica napus)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和普通油菜中油821为试材,对802、多效唑(MET)和增产菌这三种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的植物生长调控剂进行径向比较研究,旨在探明不同调控剂对油菜的生理效应,以期为减少生产应用上的盲目性和筛选出对油菜生产更为有效的调控剂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材料,但其减数分裂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导致基因组遗传的不稳定和花粉育性的下降。DNA meiotic recombinase 1 (DMC1)是植物中控制减数分裂的重要基因,为了解油菜DMC1同源基因的序列及表达变异,本研究利用拟南芥和芸薹属作物DMC1同源基因的外显子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离了常规和合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01染色体上的DMC1全长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BnDMC1.A01编码的蛋白具有植物中已报道的DMC1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分离了19个不同品系中BnDMC1.A01的基因序列,共划分为六种单倍型,发现第二外显子内存在两个导致氨基酸残基变异的SNP位点,该SNP位点在3种类型的油菜中均有分布。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BnDMC1.A01在合成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量较常规油菜高,这些变异是否同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异常有关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代 表大合暨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4·‘) 油菜我国革双低油菜品种的布局配套结构初步 形成··…,’’·······························……(1.1)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杂种 优势的研究······························……(1.7)浙江省白莱型油菜地方品种聚类分析…,二(1 .13)油菜生态特性的研究皿·油菜(B、napus) 低温敏感期的研究··············,···……(1.24)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孤.抗(耐)…  相似文献   

16.
(期.灭)_、油.菜试述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前录一f’’,’’一(2.1)油菜主要品质性状之闻的相互关亲“ -....……,一,..……、;.。二、二*-...……(4.‘1)甘蓝型油莱主要农艺性欢的妞传友育种 ······…二…“...二“‘i..……········……(2 .4)甘蓝型油菜品种生态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于1958年开始种植油菜。1982年以前主要品种有白菜型小黑油菜和芥菜型高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很不稳定,经济效益低。1982年以来,我们在积极扩大低芥酸油菜奥罗(Oro)种植面积的同时,开展了双低油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6年基本普及了低芥酸油菜,到1988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20万亩,总产6万吨(表)。预计1991年可以普及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18.
油菜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油菜常年种植面积在700万hmT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12个省(市)和北方的甘肃、青海、内蒙3省(区)。甘肃省油菜年种植面积近20万hm^2,总产达30万t以上,为第一大油料作物。目前生产上仍以青杂2号、陇油5号、青油14等为主,由于生育期晚,很难适应本省生态多样性的需求。因此,加强早熟、优质油菜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添京郊裸露农田治理作物品种,提升农田景观,为京郊优质高产田、优良生态田、优美景观田的建设增砖添瓦.2007年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越冬油菜.开展了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品种筛选,播期、密度和肥水运筹等栽培技术研究,并于2009年春天引进春油菜开展了试验研究.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裸露农田治理效果研究和提升农田景观效果的规模化示范。目前.已形成了北京地区冬油菜栽培技术规程。筛选出了适宜京郊种植的春油菜品种.油用油菜已落户北京。  相似文献   

20.
油菜、棉板地套栽油菜的高产技术············……(3 .73)甘蓝型油菜隐性胞核不育材料双低转育研究免耕栽培对土壤水分和油菜产量的影响…(3 .74) ·····················,······················……(l .1)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遗传研究I·Nca甘蓝油菜与诸葛菜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l,7)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材料选育初报不同甘蓝型油菜种子脂肪酸的积累及药剂对其······················,·····················……(41) 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