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雯  屠幼英 《茶叶》2010,36(2):77-81
夏秋茶叶由于自身品质不高,给其生产、销售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造成资源浪费。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国内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杀青、做青、揉捻、干燥等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提高夏秋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茶品质影响因素及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其基本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各个工艺阶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品牌黄茶的品质特性。本文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对黄茶品质的影响以及黄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发酵温度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是形成红碎茶品质的重要过程。环境温度对茶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和主要成份变化的影响,直接与红碎茶品质浓强鲜的演变相联系。关于不同发酵温度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碾茶是抹茶研磨前的原料,抹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碾茶品质的高低。碾茶是将杀青后的茶叶不经揉捻,直接进行干燥等加工工艺而制成的茶片,看似简单的工艺,其实生产过程却非常复杂,稍许的鲜叶差异、蒸汽流量不同、温度变化,都会使碾茶品质产生较大的差异。文章介绍碾茶蒸汽杀青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的品质缺陷及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锦生 《中国茶叶》2019,(6):52-54,57
建瓯乌龙茶毛茶品质主要受鲜叶质量、采摘标准、制作技艺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展规范标准化生产,改进创新工艺,克服不利因素与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茶品。对加工出来的毛茶通过感官审评,正确评定出茶品特性与差异性,是按质定价的基础,也有利于推动定档定质,实行差别化销售。  相似文献   

6.
以尖连蕊茶单芽为原料,设计加工工艺优化方案,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骞林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骞林茶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为自然摊放24 h,使用蒸青机110℃蒸汽杀青30 s,再使用茶叶提香机80℃烘2.5 h至足干。该工艺所制骞林茶干茶色泽黄润,汤色黄明,清香高长,滋味浓厚甜醇,叶底肥壮完整。与绿茶对照相比,优化工艺所制骞林茶中游离氨基酸、叶绿素a、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多酚类、可溶性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骞林茶中未检测到咖啡碱,同时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优化了骞林茶加工工艺,为武当山骞林茶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方差分析是茶叶实验数据分析处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如茶树栽培中研究几种不同生产措施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比较几种不同化肥或农药的施用效果;茶叶加工中研究几种不同生产工艺对制茶品质的影响,比较各种工艺参数的不同控制对制茶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茶叶化学中研讨某一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分析精度;茶叶机械研究中各种同类茶机的性能比较等。在所有这些实验研究中均可采用方差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红碎茶品质的好坏,影响着红碎茶生产与贸易的经济效益。决定红碎茶品质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从制造红碎茶的鲜叶原料来说,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某个品种是否适制某种茶类决定于茶类特征对品种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产红碎茶近二十年历史。由于加工机械比较陈旧,制茶工艺比较落后,以及受茶叶商品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大胆革新的精神,因此红碎茶品质的提高,一直十分缓慢。进入七十年代,转子揉切技术逐渐成熟,在提高品质上跨进了一步。但是有些传  相似文献   

10.
金萱品种通常用以制作乌龙茶,兼制绿茶、红茶,但以金萱品种制作黄茶的情况较为少见,本实验以河源市东源县种植的金萱品种为原料,以不同方式闷黄工艺制作黄茶,并分析毛茶各种生化成分差异和感官审评比较,探讨不同方式闷黄对金萱黄茶的成茶品质影响,以期获得比较适合金萱黄茶的闷黄方式和参数,结果表明,三种闷黄试验方式对黄茶品质的影响中,干燥同时闷黄的处理,品质最好,比较适合金萱品种加工黄茶工艺。  相似文献   

11.
红碎茶初制工艺分萎凋、揉切、发酵和干燥。实践证明,红碎茶品质的形成是各工艺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受各工艺技术指标影响,而且与各工艺中使用机具密切相关,衡量红碎茶品质有外形、内质两大标志,外形有颗粒、色泽、净度之分,内质有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别。初制工艺中对品质产  相似文献   

12.
工夫茶精制主要有手工作业、单机作业和联装怍业等三种形式。为进一步了解三种方式的利弊,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精制效果,我厂于1989年6月至8月采用手工、单机、立体联装三种精制作业方法对工夫茶品质、制率和耗时、耗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歌乐茶品种来源与选育过程、植物学特征特性、产量、制茶品质、经济效益分析、抗逆性与适应性、栽培与加工技术要点等方面较为系统的介绍其性状。表明歌乐茶开采期早,持嫩性特强,产量高,非常适宜机械化采摘,适制绿、红、白茶及各类名优茶,抗性与适应性强,适宜福建省茶区种植,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景宁县茶产业发展概况及惠明茶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景宁县惠明茶品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从制定惠明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低碳茶园及景宁“600”白叶茶高效产业区、建立惠明茶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惠明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茶事 信息     
《茶叶》1992,(4)
“提高机制名优茶和大宗茶品质”学术讨论会在绍召开由浙江省茶叶学会、省农机学会茶机专业委员会和绍兴市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提高机制名优茶和大宗茶品质”学术讨论会于12月2日至3日在绍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来自生产、加工、流通、管理、科研和教学部门的代表47人。会议由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谢丰镐主持,理事长胡坪致开幕词,中国农机化研究院刘金荣高级工程师讲话,最后由茶机专业委员会主任殷鸿范作小结。会上,代表们围绕提高茶叶品质这个中心畅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08,(4)
单位名称:老曾堂茶叶分公司单位简介:老普堂茶叶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物流、仓储为一体的普洱茶连锁经营企业。依托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三大茶区的资源优势,有机的将茶农+茶山+公司的模式进行完美结合,对原料精挑细选,所生产的茶品均采用云南的高山大叶种茶。在运用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保留了传统手工加工工艺。是茶品更具有品饱消费、收藏保值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白叶1号茶树品种的不同采制时间对长兴紫笋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白叶1号加工的紫笋茶外形和叶底质量有下降趋势,但在开采约1周之后至结束约1周之前期间滋味、香气和汤色均较佳;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比较稳定,茶多酚的量呈上升趋势,氨基酸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开采1~2周的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7月20~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韩文炎研究员与美国Tufts大学Cloin Orians教授合作开展的"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影响的研究"课题组一行11人前来福建闽中(三明)茶区进行访问考察活动。重点了解气候对植物昆虫特别是对茶小绿叶蝉消长情况及其与制作东方美茶品质的影响。考察组一行先后深入到沙县山富企业有限公司和大田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茶厂,详细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红碎茶生产广泛采用盘式揉捻机和转子式揉切机组合的加工工艺。这种工艺中的关键设备揉切机,具有快速、强烈揉切的特点,对红碎茶品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转子是转子揉切机的主要工作件,它在揉腔内转动,以其上面的螺旋(搅龙)连续推动、挤压茶叶,并在揉筋、刀片、棱板、尾盘等零件的配合下搓揉、撕切茶叶,使叶组织破碎,形成紧结的颗粒状外形。为了设计制造性能良好的转子式揉切机,本文试对螺旋的工作原理、参数确定和应用形式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