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磁差动式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好、仪器结构简单,不受潮湿等环境影响的优点。在完成基础性研究后于1993年在丹江口大坝36坝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仪器监测与同步进行的人工目视观测结果一致,性能稳定,实际结果与设计指标相符,满足工程要求。1995年通过省级鉴定后,先后在21坝段正垂线和36坝段倒垂线上安装了7台EMD仪器,效果良好。 简要介绍了电磁差动式垂线仪的基本原理,并对观测成果进行了人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大坝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已有的垂线原型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计算模型,并用原型观测数据对其进行了校核和检验。结果证明,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坝体变形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变形能够进行较高精度的预测,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某坝段系统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系统可靠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重力坝系统的特点,对服役重力坝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通过计算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水库左联混凝土坝第36坝段的系统可靠度,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来峡社岗堤的结构特点,采用平面有限元结合强度储备法分析研究了大坝特征点坝顶位移变形规律,得出在多种水位组合情况下大坝坝顶的水平位移,并用一元多次回归方法建立了坝顶水平位移与上游水位的关系模型,拟定了该坝段的水平位移安全监控指标。这些水平位移监控指标可供该坝段实际运行观测时参考,为监控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液肥深施机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施型液态施肥机分配器工作效率低及液肥能量损失大问题,设计了与斜置式扎穴机构相配套的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为了避免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与斜置式扎穴机构之间连接的软管发生缠绕,采用双行星轮-内齿圈组合机构的传动原理,并根据斜置式扎穴机构喷肥针肥路接口的运动特性,确定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各组件的传动比;为满足喷肥针入出土即刻喷肥特性,进行了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空间凸轮的设计,得到相应的结构参数:推程运动角31.8°、回程运动角25.6°、平均圆柱半径100 mm、行程最大值6 mm。对行星轮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行星轮的运动轨迹方程。进行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性能试验,记录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与斜置式扎穴机构每次间隔旋转45°时的输肥软管运动状态,验证软管会否发生缠绕;以液压泵压力为影响因子,分别测得不同水平下每5 s内的施肥量,求得喷肥针与液压泵出口处的流速,并得到差动式双向供肥分配装置液肥能量损失值及节能损失规律,分配装置具有高效率的喷肥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龙滩库区的泥沙运动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利用随机理论推求了非均匀沙推移质级配分布函数关系式. 试验在可变比降的玻璃水槽中进行。供水系统为自循环系统,进水管道安装电磁流量计,水槽进口用滚动式皮带机加沙,沿水槽布置三根测针观测水深,水槽中段布设流速仪测量垂线流速,水槽尾门可调控开放度,并设有集沙槽采集推移质沙样,模型沙采用山西精煤,试验得到龙滩坝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以及支流北盘江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利用该公式统计计算得到:在1990~2000年11年间,最大年推移质输沙量约400万t,发生在1997年,该年年平均流量最大;最小年推移质输沙量约147万t,发生在1992年,该年年平均流量最小,多年累计推移质输沙量约占输沙总量的5%。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水试验时,常常需要测试土壤水分和灌排水量,目前有些仪器满足不了试验要求。在日本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常用的观测仪器试制,通过几年实践效果良好。其中定水位给水装置和翻斗式流量计在国内属首次应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利用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安全监控指标,对于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叙述了混合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弹塑性理论,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模拟了蓄水过程,分析研究了飞来峡大坝18#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在各种可能水位组合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坝顶水平位移与上下游水位的确定性关系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该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混合模型。经检验,模型质量较好。利用混合模型拟定了安全监控指标,并据此反演了该坝段混凝土弹性模量。所建立的安全监控指标和反演的坝体弹性模量可为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太平湾重力坝河床与岸坡坝段水平位移变形趋势相反的现象,首先结合大坝结构特征、监测系统布置以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日照辐射等诸多条件,对异常变形的原因开展了定性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进行定量论证。研究表明,坝体受荷特点不同以及观测点布置在下游侧导致河床与岸坡坝段在温度变形机制的不同,使得二者的变形趋势相反;初次观测的温度偏高加剧了两者变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接触式流速仪测流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流量计算方法。由于渠道水流中垂线平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近似相同,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为恒定值,因此可以通过该恒定值与中垂线水面流速、断面面积三组参数实现对明渠断面流量的计算。以东深供水工程某段矩形明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垂线上实测流速进行积分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通过实测流速拟合抛物线函数流速分布公式计算垂线水面处流速,同时将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作为流量系数。结果发现,基于该流量系数的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十分接近,表明本文提出的水面一点法保证测流精度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测流难度。提出的基于水面一点法的明渠流量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可为东深供水工程渠道流量实时监测及其他灌区快速测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岭脊,延伸长,埋深大,断裂构造发育,其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影响极大。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探测隧洞深部地质构造特征,通过对探测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确定了区内36条断层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查明隧洞深部地质构造形态特征及其赋水性方面效果良好,可在其它深埋长隧道断裂勘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般容量较大的电力变压器都安装差动保护,并引入比率制动式差动继电器。为此介绍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制动特性曲线及现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黄淮海地区适宜的墒情监测设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中子仪、Diviner2000、Trime以及swr-2观测了作物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动,同时利用取土烘干法对仪器进行标定,并以烘干法的观测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墒情监测设备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中子仪的观测精度最高,其他3种仪器观测精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虚拟样机技术的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构建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虚拟样机,探讨了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的物理约束机制的实现方法,建立了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了主要部件速度、受力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样机得出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1差动保护误动时系统运行状况图1为安徽无为供电公司110kV襄安变电站系统运行图。各电压等级的主变压器有关数据如表1所示。如图1所示,110kV襄安变电站#Ⅰ主变压器501断路器与#Ⅱ主变压器502断路器并列。#Ⅰ主变压器带35kVⅠ段负荷,#Ⅱ主变压器带35kVⅡ段负荷,300断路器处于热备用。#Ⅱ主变压器带10kV负荷,100断路器处于运行状态。#Ⅰ、#Ⅱ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开关处于断开位置。#Ⅰ主变压器差动保护为电磁型,其执行元件为BCH-1型差动继电器。2差动保护动作情况2006年3月19日,襄安变电站#Ⅰ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在区外35kV出线断路器376…  相似文献   

16.
自制水位计在堤坝渗透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制水位计是一种简易的观测渗漏仪器。它具有轻便、价格低廉、省电、操作简单、运用性强等优点。阐述了自制水位计的原理、结构及观测方法,并对其观测精度进行了拟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室内矩形水槽,精细模拟了5个工况下的槽内水流运动,借助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测速仪(ADV)量测了不同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从4个角度拟合矩形断面明渠沿垂线的流速分布,并计算了测点三维相对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分析其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⑴脉动流速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纵向流速沿垂线分布大体成J型,但在近水面处有稍许降低,横、垂向流速较小,在0附近徘徊;⑵通过4种公式拟合发现,对数公式d对本试验结果拟合最好;⑶横、垂向相对紊动强度比较小,而纵向要大得多,且变化幅度也较大,纵向相对紊动强度受流量和水量影响;⑷雷诺应力垂线分布基本符合三角形分布,随着流量的减少或水量的增大,雷诺应力垂线分布平均值变小。  相似文献   

18.
闸前梯形断面90°弯道水流垂线纵向流速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平底平板多孔问问前梯形断面90°弯道水流垂线纵向平均流速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垂线纵向平均流速沿流程的分布规律,为弯道纵向流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滩水电站左岸拐弯坝段动力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线弹性三维有限元法,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龙滩水电站左岸拐弯坝段设小机组进水口方案和取消小机组方案分别进行了动力计算分析,研究了该坝段的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的位移变化规律一致,总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坝顶的同一位置;坝体主要截面的坝踵处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坝趾处也出现了不常规的应力集中现象,但拉应力区域都很小;各截面的最大压应力都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之内;该坝段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变电器差动保护投入运行时,按规定应该用负荷量检查变压器各侧的向量,俗称测六角向量图,以确定差动保护各侧接线的正确性。但有时某一侧负荷很小,负荷量小到无法测出,从而造成主变差动保护不能带负荷检查向量图,因而无法判别变压器差动整组接线的正确性。另外,对于主变压器零序功率方向带负荷的检查,由于采用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正常运行时无零序电流,无法直接进行零序功率方向检验;如用间接法测量,检验工作也很复杂。如果能用人工短路的方法,不仅在无负荷时可获得较大的电流,也可用人工单相接地短路,观测主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