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卵细胞未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近年来,美国、日本、苏联、加拿大及西欧各国都在各种作物中广泛研究;国内有些单位采用孤雌生殖育种技术已经培育出油菜、小麦和水稻等作物新品种(系)在生产上示范推广。目前诱导水稻孤雌生殖主要有理化处理或远缘杂交等方法,其中以化学诱导应用最多。许多单位曾研究过2.4-D,NAA,KT,GA,IAA,乙烯利、二甲亚砜(D.S)、  相似文献   

2.
蚕豆花粉诱导油菜孤雌生殖初报高广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230031)在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中,人工诱导孤雌生殖有许多报道,但在油菜育种中诱导的例子却很少。本试验采用远缘花粉杂交的方法,探索诱导油菜孤雌生殖的途径。材料和方法选择遗传...  相似文献   

3.
水稻无孢子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进一步确定水稻HDAR的无融合生殖胚的倍性及发生类型,系统观察了胚囊的发生发育。结果表明水稻HDAR中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胚囊和由卵细胞孤雌生殖而形成的无融合生殖胚。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产量、品质、加工等方面都较其他作物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但由于四倍体马铃薯存在遗传基础狭窄且复杂、难以创新等诸多问题阻碍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利用马铃薯单倍体或双单倍体植株有望解决上述诸多难题。马铃薯单倍体具有加速育种过程、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马铃薯单倍体的获得包括花药培养、花粉培养、孤雌生殖、子房培养。其中,花药培养因更易取材,并且得到胚性细胞团、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几率更大等优点而研究最为广泛。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成功率与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培养条件、培养基添加物等诸多因素相关。根据不同的诱导方法简要阐述了中国马铃薯单倍体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83031 花生入地结荚原因的研究 潘瑞炽 陈惜吟 罗蕴秀 《植物生理学报》1983,9卷,2,109—116 供试品种为粤油551,试验在1980、1981年进行。设有田间栽培、盆栽、子房离体培养及胚培养。结果:1、光照抑制子房膨大,黑暗促进子房膨大,黑暗是花  相似文献   

6.
玉米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未授粉子房的影响。确定了未授粉子房最佳培养时期,筛选出一批用于玉米未授粉子房诱导频率高的培养材料。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有性杂交很难获得油菜与芸芥的属间杂种.通过对早期杂种胚胎的子房培养,获得128株小苗.经形态学鉴定,其中24株为真杂种.运用分子标记技术(RAPD)进行真假杂种检测,87%的单株带有芸芥特异的标记带.在培养中,适宜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以及恰当的子房离体前的发育时间能提高成胚数和成胚率.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种间或属间的杂种胚,一般在心形期,有的甚至在球形期便解体。在这之前剥取胚或胚珠进行培养,极易损伤胚。如用受粉后不久的子房培养,不仅胚不受损伤,而且比剥胚时的幼角含有更多未解体的胚,从而可获得较多的种子。有的杂交组合,甚至更适于子房培养。Takeshita在白菜×甘蓝中,子房培养得到的种子,比胚珠和胚培养的都多。Matsuzawa认为,以黑芥作母本的组合进行子房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白菜型油菜和诸葛菜远缘杂交的子房培养及杂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菜型油菜和诸葛菜正反属间杂交及杂交子房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授粉后7 d 取子房进行离体培养其子房存活率和结籽率均较高。对于所使用的4种培养基,培养基A(MS+2.0mgL-1 6-BA+0.2 mgL-1 NAA+500 mgL-1水解酪蛋白+0.5%活性炭)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在杂交组合澧临白菜×诸葛菜中,其最高结籽率达2.56%。适宜的母本结合授粉后恰当的子房离体时间和合适的培养基成分有利于提高杂种的获得频率。通过子房培养,从杂交组合澧临白菜×诸葛菜获得的1株杂种植株,形态上显示出双亲的中间型。细胞学研究显示,该杂种小孢子和花粉发育呈现异常现象,花粉育性低。形态学和SSR分子鉴定表明,该杂种植株为真杂种。因此,通过有性杂交结合子房培养能够将诸葛菜的有益性状转入白菜型油菜中。  相似文献   

10.
紫叶稻遗传的特异性有其在诱导孤雌生殖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水稻所保存的籼型紫叶稻分别与正常绿叶稻广田,二九丰杂交。发现紫叶稻遗传具有特异性;即这两个绿叶稻品种均带有一紫叶抑制基因Ipl(t),使得杂交F1并不比色而呈绿色,F2群体中绿叶与紫叶之比表现55:9的基因分离模式;用2.4D诱导孤雌生殖,发现2,4D能有效促进子房膨,但得不到种子。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86年以来,开展了水稻花粉的辐照生物学效应研究,初步获得如下结果: 1.用60~Co r-射线处理水稻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V20B的成熟花粉,用高达1.023KGy的剂量处理花粉,授粉后仍可在水稻柱头上萌发,并刺激子房的膨大,说明花粉管的萌发系统具有高的耐辐照效应。辐照花粉授粉后,子房的膨大率、籽粒的伸长速率和结实率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减少。 2.用0.279 KGy以上剂量的r-射线处理花粉,授粉后均不能获得可以传代的种子。显微观察也显示出:用0.093 KGy的照的花粉授粉,水稻胚胎发育延迟了几个粉  相似文献   

12.
多胚水稻胚胎学研究:Ⅳ.反足细胞的发育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多胚水稻反足细胞的发生、发育及退化的规律,描述了形态上极富变化的反足细胞团在子房纵切面上所见到的各种形态及特点。研究表明,在多胚水稻中不存在由反足细胞发育为胚的现象。文章概括了反足细胞的共同特点及与珠心细胞团和不定胚的区别,并讨论了反足细胞团在胚囊内营养物质供应关系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狼尾草杂交的效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A P IV (4)、IR36(4)、紫血稻(4)、测64(4)、明恢63(4)、IR28(4)、测90(4) 和桂99(4) 等8 个同源四倍体水稻(Oryza sativa, 2n= 4x= 48) 为杂交母本, 以狼尾草(P ennisetum alopecuroides, 2n= 2x= 18) 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 获得了实粒种子。但是, 在以A P IV (2)、测90(2) 和紫血稻(2) 这3 个二倍体水稻(Oryza sativa, 2n= 2x= 24) 为杂交母本, 以狼尾草为杂交父本的杂交组合中却没有获得实粒种子。在授粉后狼尾草的花粉粒能诱导杂交母本的子房发生明显膨大。在同源四倍体水稻中的子房膨大效应比二倍体水稻中的子房膨大效应更加明显。在以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杂交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可以获得一些实粒种子, 但是, 如果在授粉前利用DH 溶液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去雄颖花进行处理后再授狼尾草的花粉粒则能获得更多的实粒种子。结果暗示由于同源四倍体水稻具有比较弱的有性生殖能力, 在远缘杂交中它们是比较好的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甘薯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龚一富  高峰 《作物研究》1998,12(2):46-48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在甘薯组织及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和子房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越恋  何凤发 《中国马铃薯》2008,22(2):103-106
马铃薯单倍体培养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纯系,提高育种效率,创造新的种质。单倍体培养主要有孤雌生殖、小孢子培养和花药培养等方法,但存在诱导率、成苗率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孤雌生殖诱导马铃薯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诱导孤雌生殖是获得马铃薯双单倍体的有效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孤雌生殖诱导马铃薯双单倍体的研究技术,双单倍体的识别方法,二倍体授粉者在孤雌生殖诱导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对孤雌生殖的影响等。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显微镜观察水稻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在雌蕊中的生长以及授粉后不同时间剪除柱头处理对颖花结实率的影响。 水稻花粉粒在授粉2 min后开始萌发;5~10 min后花粉管穿过柱头进入花柱生长;约经30 min花粉管顶端到达子房基部;40 min时有些花粉管顶端可接近胚囊,此时花粉管内胼胝质形成,但数量较少;50 min后花粉管内胼胝质塞大量形成,花粉粒萎缩干瘪。水稻花粉管在柱头、花柱和子房中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500、5000、5400 μm/h。水稻授粉后10~15 min剪除柱头的处理只有极少量颖花结实,授粉后20~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颖花结实率随处理时间推迟而升高,授粉后50 min剪除柱头处理的结实率达60%以上,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8.
在设置的隔离区内,种植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以不育株为供试亲本,用秋水仙素(Col)和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Col和DMSO均具有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的作用,并且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同一药剂不同的诱导方法,其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小穗剪颖后再将药液滴入颖花内的孤雌生殖结实率较高;用药处理时间和用药后穗子套袋与否对孤雌生殖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经鉴定,孤雌生殖纯系在纯度和遗传稳定性方面均接近于对照品种(丰抗8号).本文从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的角度,对药物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可行性及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同源四倍体水稻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异常现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CLSM),对包括籼稻、粳稻及爪哇稻在内的13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成熟胚囊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多数子房(平均6290%)胚囊结构正常,与二倍体的正常蓼型的相似,一些子房(平均3710%)胚囊结构出现异常,异常包括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异常、胚囊退化、卵器退化、异常小胚囊和“双套结构”胚囊等6类。这些异常胚囊都可能影响受精,从而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同类型的同源四倍体水稻间异常结构胚囊的频率差异极显著。籼稻与粳稻比较,总的趋势是粳稻异常胚囊的频率高于籼稻,其中粳稻平均为2566%,籼稻平均为1934%。同一品种内异常类型的频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异常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未受粉的亚麻子房分别接种在MS、N6、B5无激素培养基上,并对其授以成熟花粉,结果在N6无激素培养基上得到一粒种皮不完整的种子和一株直接萌发的幼苗,种子亦能在N6培养基上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