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瘿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松瘿小卷蛾Laspeyresia zebeana(Ratz)是落叶松人工林一种重要的枝梢害虫。在黑龙江省两年发生一代,跨3个年度。当年和翌年9月未或10月初分别以幼龄幼虫和老龄幼虫越冬,第3年度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末开始产卵,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幼虫期有两种寄生蜂,寄生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取随机取样调查法,对大兴安岭新林、加格达奇和哈尔滨地区阿城市玉泉林场、宾县松林林场的不同林龄、林型和林木位置的落叶松上的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危害进行调查发现:松瘿小卷蛾对落叶松幼龄林主梢危害严重,虫瘿在树冠中、下部的分布明显多于上部(P<0.05),树冠各个方位的虫瘿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林缘的虫瘿密度明显高于林内,混交林的虫瘿密度显著小于纯林(P<0.05)。在大兴安岭,松瘿小卷蛾于不同直径的落叶松枝条上均呈聚集分布,而在哈尔滨地区则呈均匀分布,两地分别有86.1%和80.6%虫瘿分布在直径为0.40~1.19 cm的枝条上。  相似文献   

3.
在5 ̄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内,松瘿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种群扩散为聚集扩散。在序贯取样中应用Iwao的序贯抽样公式,根据Iwao的方法,按N=1/D^(a+1/x+β-1)确定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松瘿小卷蛾在东北林区普遍存在,幼虫对落叶松有着极大的危害,特别是松瘿小卷蛾对落叶松高生长的影响与落叶松主梢和侧梢被害情况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健康木和被害树木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显示,主梢和侧梢均受损害的,当年新梢高生长相比健康木下降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文帆  迟德富  宇佳  李晓灿  梁素钰  田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22-12525,12536
[目的]了解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 Ratzebury)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为控制森林主要病虫危害和提高森林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大兴安岭地区93个松瘿小卷蛾受灾小班相关数据研究了松瘿小卷蛾发生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主要受灾海拔区间为400 ~630 m,受灾比较严重的3种林型为兴安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杜鹃白桦林、坡改落叶松林,发病小班数共65个,占发病总数的69.89%.南坡发病数是北坡的2.00倍,郁闭度发病区间相对集中,郁闭度0.40 ~0.70占所有发病总数的87.10%,人工林发病率是天然林发病率的3.84倍,发病林胸径范围主要集中在0~ 16 cm,占受灾林地的93.55%,各胸径组间感病指数差异不显著.虫口密度与发病林地的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均呈显著相关.[结论]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健康维护与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DYAR氏法则和头宽生长曲线,推算出梨瘿华蛾幼虫分五个龄期,推算结果经回归分析,龄期与幼虫头宽的测量值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梨瘿华蛾幼虫龄期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DYAR氏法则和头宽生长曲线,推算出梨瘿华蛾幻虫分五个龄期,推算结果经回归分析,龄期与幻虫头宽的测量值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我国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族的两新记录种--落叶松小卷蛾[Cydia laricicolana (Kuznetsov 1960)]、林超小卷蛾(Pammene nemorosa Kuznetsov 1968)成虫的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金钱松小卷蛾危害金钱松,在湖南省和浙江省莫干山1年1代,以卵越冬,以幼虫缀叶危害。4月上旬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期,有较强趋光性。雌雄性比3.5~4.0:1.0.  相似文献   

10.
金钱松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Cassie指标C_A,Morisita扩散指标I_δ,Lloyd聚块性指标L,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的幂指数法等7种方法测定了金钱松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并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数、资料代换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越冬生物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调查、黑光灯,性信息素诱集,结果表明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olla (L))幼虫越冬主要在树干30~90 cm处的树皮下,裂缝中;越冬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始期分别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底6月初,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4℃,有效积温为216.42日度.  相似文献   

12.
对7个板栗园小蛀果斑螟幼虫空间格局调查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同归模型为m*=2.2825+1.0471m,Taylor幂模型为Ig(v)=0.4467+1.12871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小蛀果斑螟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小蛀果斑螟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小蛀果斑螟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3.2825/m+0.0471).  相似文献   

13.
以8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幼叶、成熟叶、花序为食料,在4种培养条件下饲喂粘虫幼虫,测定幼虫存活率、存活时间、虫龄持续时间、幼虫期长度、采食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食料科属是决定存活率与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幼虫1~2龄持续时间间差异极显著,3龄间差异显著,4~6龄间差异不明显;食料科属、食料部位、培养条件及各因素互作都极显著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P<0.0001<0.01);温度比光照周期更影响幼虫存活时间,光照时间比温度更影响幼虫期长度与采食量。  相似文献   

14.
杨梅毁灭性蛀干新害虫--小粒材小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小粒材小蠹在浙江省,特别是温州瓯海丁岙杨梅上的分布与危害情况,提出了杨梅是小粒材小蠹的寄主新记录;并查清了杨梅小粒材小蠹成虫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提出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松毛虫2~5龄幼虫,按体背倒状鳞毛及各体节的斑纹形状和颜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体背倒状鳞毛为浅黄色,第1~7个腹节背面各有一黄色斑纹,明显成亚铃形的黄色型,体背倒状鳞毛为灰黑色,斑纹暗黄色,不明显呈亚铃形的黑色型。5龄幼虫经脱皮变成6龄幼虫后,体背的亚铃形斑纹不再存在,但体背倒状鳞毛的颜色仍不变。调查表明,林分的虫口数的大小与越冬幼虫的色型比有关。黑色型幼虫体重增长率较高,雌蛹较重。色型比对害虫的预测预报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分析了烯唑醇的顺/反异构体分离方法。正相和反相HPLC的条件如下:不锈钢柱200 mm×5 mm(i.d.),填料YWG-Si 10μm,流动相正己烷-异丙醇为95+5(V/V)或者用正己烷-无水乙醚-无水甲醇89+9+2(V/V),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不锈钢柱200 mm×5 mm(i.d.),填料YWG-C1810μm,流动相甲醇-水-乙酸为70+30+0.35(V/V),流速1.0 mL.min-1。气相色谱的条件:熔融石英毛细管柱10m×0.53 mm×1.0μm膜厚,用聚乙二醇-20000涂渍,柱温160℃,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载气H216 mL.min-1。在上述气相色谱的条件下,烯唑醇顺/反异构体能达到部分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